丁立威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龍滌集團,黑龍江 哈爾濱 150316)
肉蓯蓉產供銷分析
丁立威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龍滌集團,黑龍江 哈爾濱 150316)
從肉蓯蓉2000~2013年產供銷軌跡,分析肉蓯蓉資源短缺,產量下降,市場用量增長,價格連年上漲的內因與外因,并預測后市(2013~2015年)走勢。
肉蓯蓉;產供銷;分析;后市預測
肉蓯蓉是我國傳統名貴中藥材,古今稱為滋補上品,素以“沙漠人參”之美譽聞名遐邇。市場經濟“贏賤缺貴”。半個世紀以來,肉蓯蓉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連年呈現銷量增長,價格上漲的良好態(tài)勢,并在2012年創(chuàng)下220元(千克價,全國選貨均價,下同)的歷史新高,引起業(yè)界關注,成為行業(yè)經銷的“強勢品種”和多商角逐的焦點品種之一。
1.1 來源
肉蓯蓉為列當科植物肉蓯蓉屬肉蓯蓉CistanchedeserticolaY.C.Ma或管花肉蓯蓉Cistanchetubulosa(Schrenk)Wight的干燥帶鱗葉的肉質莖。收載于《中國藥典》[1]。本種主要寄生在灌木藜科植物梭梭和白梭梭的根上。肉蓯蓉屬約20種,我國分布5種[2]
1.2 產區(qū)
1.2.1 主產地 內蒙古的阿拉善盟額濟納旗、阿拉善右旗、烏拉特后旗;新疆的福海、富蘊、哈巴河、吉木薩爾、奇臺、阜康、木壘、呼圖壁、瑪納斯、察布查爾、烏蘇、沙灣、奎屯、精河、霍城、博樂;甘肅的金塔、高臺;寧夏的石嘴山、鹽池等地為主產。以內蒙古阿拉善盟為著名產地[2]。
1.2.2 次產地 青海、陜西等地亦有少量分布。
1.3 藥用價值
1.3.1 肉蓯蓉味甘、咸,性溫。歸腎、大腸經。以干燥帶鱗葉的肉質莖入藥。功效: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主要用于腎虛陽痿、早泄、遺尿、不孕、白帶過多、月經不調、貧血萎黃、筋骨無力、腸燥便秘等癥。肉蓯蓉藥用歷史悠久,當在2000年以上,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肉蓯蓉的藥用價值在多種版本的古醫(yī)籍中均有較好的記載和精辟論述。古醫(yī)籍主要有:《本草經書》、《本草匯言》、《本草逢原》、《本草求真》、《本草正義》、《約華子本草》等,其中《本草匯言》對肉蓯蓉的藥理、藥性、藥效和藥名有獨到見解:“此乃平補之計,溫而不熱,補而不峻,暖而不燥,潤而不瀉,故有從容之名”[3]。
1.3.2現代醫(yī)學藥理研究和臨床證明,肉蓯蓉含有生物堿、列當素、無機鹽類、親水性膠質類多糖、酵素、脂肪油等[4],有較強的滋養(yǎng)強壯作用,在增力類藥方中出現率較高,在抗衰老、延年益壽方劑中僅次于人參,居第二位。肉蓯蓉所含的苯乙醇甙、苷類、多糖等化合物在治療老年癡呆、調節(jié)免疫力和抗衰老等方面有顯著療效。在臨床上治療腰膝痿軟、陽痿、不孕、腸燥便秘等有明顯療效,同時,對腎炎、膀胱炎、膀胱出血、腎出血和高血壓等癥也有一定療效[5]。
2.1 應用范圍分析
2.1.1 藥品 市場調查顯示,我國多家中藥和西藥企業(yè)在科技進步中大量采用肉蓯蓉生產中成藥、西藥等,品種(規(guī)格)較多,如:肉蓯蓉丸、參茸丸、佳蓉丸、菟絲子丸(散)、腎寶合劑、御蓯蓉口服液、紅蕓口服液、肉蓯蓉通便口服液以及二類新藥蓯蓉苷注射液等,投入市場后頗受消費者特別是老年患者和病后體弱患者的青睞,年用肉蓯蓉遞增15%左右。
2.1.2 中藥飲片 肉蓯蓉中藥飲片是肉蓯蓉銷售的主流渠道之一,年需肉蓯蓉已逾300 t左右,主要規(guī)格有:統裝、散裝、大包裝、小包裝和顆粒飲片等。
2.1.3 醫(yī)療 我國許多醫(yī)療單位在臨床處方配伍中大量采用肉蓯蓉,廣大城鄉(xiāng)民眾還將肉蓯蓉用于驗方、單方、偏方和膏方中,每年消耗大量的肉蓯蓉。
2.1.4 保健品 我國幾千家保健品生產企業(yè)在新產品創(chuàng)新中以肉蓯蓉為主要原料,大量生產具有治療和保健功能的新產品,如:治療和預防老年性癡呆、調節(jié)免疫力、抗衰老、記憶力減退、補腎壯陽、不孕、月經不調、腸燥便秘等。肉蓯蓉保健品銷勢看好,所用肉蓯蓉原料同中成藥和中藥飲片“三分天下”,每年遞增20%左右。
2.1.5 飲品、食品 肉蓯蓉作為藥食兩用品種被眾多食品(餐飲)和飲品企業(yè)看好,利用肉蓯蓉大量生產和加工各類具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延緩衰老等功能的滋補食品和飲品,如:保健酒、保健茶、泡酒和涼拌、蒸魚、炒燉等菜肴。此外,一些食品生產企業(yè)還將肉蓯蓉應用于各種滋補食品的添加劑。飲品和食品(餐飲)企業(yè)肉蓯蓉用量年遞增10%左右。
2.1.6美容化妝品 眾多美容化妝品生產企業(yè)大量采用肉蓯蓉生產品類繁多、功能各異的美容化妝品,肉蓯蓉用量在逐年增加。
2.1.7出口創(chuàng)匯 我國是肉蓯蓉出口大國,肉蓯蓉是我國出口創(chuàng)匯的重要商品之一。我國加入WTO之后,肉蓯蓉出口范圍擴大,市場份額增加,已出口到日本、韓國、東南亞地區(qū)各國及我國港澳臺市場等38個國家和地區(qū),出口量呈逐年增長之勢。
2.2 用量連年增長
肉蓯蓉是滋補上品,藥用和保健用的價值極高,療效特殊,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是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上的暢銷品種之一。2000年至今,市場用量連年增長,每年增幅多達200 t左右(見表1)。
表1 2000~2014年肉蓯蓉市場用量一覽表 (單位:t)
3.1 資源枯竭,產量減少
市場調查表明,我國完全以野生肉蓯蓉供應國內國際兩個市場。20世紀90年代末期之前,內蒙古、新疆和寧夏三大產區(qū)野生肉蓯蓉蘊藏量非常豐富,總產量估算在2萬t以上,產區(qū)到處可見,市場不愁貨源。但進入21世紀后,在多種因素的疊加下,肉蓯蓉野生資源連年匱乏,近年已趨枯竭,導致產量大幅銳減。據不完全統計,2000~2001年產量(估算,下同)為3 000 t,2004~2005年銳減至2 000 t,2010~2011年再減至800 t,2012~2013年已減至500 t,預測2014~2015年減至300t左右,產量為歷史最低(見表2)。
表2 2000~2015年肉蓯蓉產量一覽表 (單位:t)
3.2 資源枯竭原因
3.2.1 亂采濫挖 肉蓯蓉資源短缺枯竭,拉升價格逐年大幅上漲,每年平均上漲15~20元,效益十分可觀。于是,在高收入的驅動下,產區(qū)進行地毯式的亂采濫挖,甚至連幼莖也不放過,導致野生資源由匱乏幾近枯竭。近幾年,在主產區(qū)內蒙古西部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已難見到連片成長的肉蓯蓉,甚至走出幾十公里也見不到幾株肉蓯蓉,可見資源已瀕臨絕跡。
3.2.2 環(huán)境惡化 肉蓯蓉是寄生植物,寄生在梭梭林,沒有梭梭林,就沒有肉蓯蓉。由于連年無序的濫砍亂伐,肉蓯蓉賴以生存的梭梭林和紅柳林,加之產區(qū)廣大牧民的過量超載放牧,致使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肉蓯蓉難以生長。
3.2.3 自然災害 近幾年,主產區(qū)不斷發(fā)生狂風、沙塵暴、干旱、地下水位下降等多種自然災害,導致大面積的梭梭林和紅柳林枯死,梭梭林在地面積逐年減少。據有關資料顯示,20世紀末梭梭林在地面積為113.3 hm2,銳減至目前的20~27萬hm2左右,肉蓯蓉同步產量減少80%。
3.2.4 少人采挖 產區(qū)廣大青壯年多去城鎮(zhèn)工作,家中留守人員多為老年和兒童,加之野生資源枯竭,產地遠離居民區(qū)幾百公里,采挖難度加大,產區(qū)已少有人去沙漠采藥。
3.2.5 政府嚴管 為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科學利用野生肉蓯蓉資源,產區(qū)政府頒布法律、法規(guī),嚴禁濫砍亂伐梭梭林和肉蓯蓉,違規(guī)采挖者嚴懲不貸。政府嚴管收效明顯,濫砍亂挖肉蓯蓉現象已減少70%左右,肉蓯蓉產量自然下降。國家已將肉蓯蓉列為三級保護物種,并被收入《國際野生植物保護名錄》。
肉蓯蓉十多年的市場走勢表明,20世紀末期之前,市場少人問津,價格平平,因此藥商少人經銷,藥農少人采挖。進入21世紀之后,肉蓯蓉市場地位與知名度今非昔比,價格進入了上行通道,逐年上漲。據對全國17家中藥材專業(yè)市場肉蓯蓉(選貨,下同)價格走勢的一項專題調查顯示,2000~2013年的13年間,肉蓯蓉價格以2006年為分水嶺,2000~2006年的7年間,漲幅每年平均遞漲7元,2007年之后的6年,漲幅逐年加大,每年平均遞漲18元,漲幅是2006年的2.6倍。值得提及的是,2011年以來,在藥材市場整體走勢不暢,多數藥材價格走低的大環(huán)境下,肉蓯蓉價格不但不降,反而逆勢上揚,2010年選貨為120~160元,2011年上漲至135~165元,2012年繼續(xù)上漲至170~220元,進入2013年肉蓯蓉價格堅挺居高不下,繼續(xù)保持170~220元的歷史高價(見表3)。
表3 2000~2014年肉蓯蓉(選貨)價格走勢 (單位:元/kg)
肉蓯蓉價格緣何持續(xù)上漲?市場調查顯示,以下利好因素和積極條件疊加是肉蓯蓉價格持續(xù)上漲的原動力和助推器。
4.1 供需缺口加大
市場調查顯示,肉蓯蓉的供需關系自2006年起呈現“兩極分化”的態(tài)勢,即:產量下降,需求增加,供需缺口逐年加大。一方面,肉蓯蓉資源已趨枯竭,產量連年銳減,由2000~2001年的3 000 t,銳減至2012~2013年的500 t,13年減幅多達6倍;另一方面,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對肉蓯蓉的用量只增不減,增幅連年加大,由2000~2001年的600~700 t,驟增至2012~2013年的3 000~3 500 t,增幅高達5倍。肉蓯蓉供需關系的一減一增,凸顯供需缺口逐年放大。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6],供需缺口始于2006年,當年缺口(估算,下同)500 t,2006年之后的幾年缺口逐年加大,2007~2008年缺口擴大至1 500 t,2009~2010年缺口繼續(xù)加大至2 200 t,2011~2012年缺口再加大至3 000 t,預測2013~2014年缺口將放大至3 500 t左右。
4.2 各地庫存空虛
肉蓯蓉供需缺口逐年加大,各地終端用戶都在“吃”庫存,致使庫存消化加大,庫存量大幅下降,基本消耗殆盡,多數用戶的庫存已趨見底。據不完全統計,2011~2012年以來,安徽亳州、河北安國、河南州禹、四川成都、哈爾濱三棵樹等不同規(guī)模藥市肉蓯蓉的庫存日趨薄弱,大型藥市的庫存只有50~60 t左右,中型藥市庫存20~30 t左右,小型藥市庫存僅為1~2 t左右。與此同時,我國各地藥廠、藥企、保健品企業(yè)以及醫(yī)療單位,備料極少,庫存空虛已降至歷史最低點。
4.3 采挖成本上升
我國物價、工值大幅上漲,導致肉蓯蓉在采挖、加工(如:除去花序、切段、晾曬、采后投入鹽湖腌制1~3年后曬干等)、運輸、包裝等多個工序的成本連年上升,升幅加大,帶動肉蓯蓉價格逐年大幅上漲。
4.4 利好因素疊加
市場調查顯示,肉蓯蓉市場走勢利好大于利空,利好因素疊加為肉蓯蓉市場增添了活力。主要表現在: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將逐步減弱,國民經濟穩(wěn)中有進,國家繼續(xù)出臺擴內需、保民生、扶持醫(yī)藥企業(yè)發(fā)展的新政,貨幣政策將穩(wěn)健實施,醫(yī)療保障全面覆蓋,新版基本藥物目錄中對于中藥類藥物擴容幅度較大,將加大市場對中藥材的需求。我國健康產業(yè)將成為國民經濟第一支柱產業(yè)區(qū),其中中藥將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對肉蓯蓉等藥食兩用的保健品種用量繼續(xù)增長。
肉蓯蓉的產銷歷史軌跡,藥用價值、應用范圍、產銷現狀以及行情走勢等諸多市場商情已經明朗并定格在:資源枯竭,產量銳減,需求增加,庫存大量消耗,進口數量大幅銳減,家種產量遙遙無期,后援無力,供需缺口逐年加劇,價格持續(xù)上漲。這些左右市場興衰的關鍵商情已成定局,幾年之內不易緩解。
肉蓯蓉后市(2013~2015年)將走向何方?業(yè)內資深人士分析認為:肉蓯蓉是個有活力、有潛力、有后勁的主流品種之一。隨著國民經濟的穩(wěn)中有進,人們收入的增加,生活質量的日益提高和自我保健意識的不斷增強,肉蓯蓉極具藥食兩用和保健滋補的優(yōu)勢,加之出口勢頭不減,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需求將與日俱增。但野生資源枯竭,產量逐年減少,庫存空虛,供需缺口加大的矛盾短期難以解決,同時,我國物價、工值的不斷上漲,加重了肉蓯蓉采挖、加工、運輸和經營成本的壓力,帶動肉蓯蓉價格繼續(xù)上漲將是情理之中,符合市場經濟規(guī)律。肉蓯蓉價格上漲的效應,進一步加重了藥農和藥商惜售捂盤,刺激資金大戶和業(yè)外熱線的介入,莊家操盤操作,將使資金的短缺、價格的持續(xù)上漲雪上加霜。上述多種因素將是業(yè)界不爭的事實。因此,肉蓯蓉后市價格將在2012~2013年上漲價位的基礎上繼續(xù)攀升一個新臺階,2014年將上漲為20%,2015年將上漲為30%,同時不排除2016年以后價格大漲的預期。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S].一部.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
[2] 王惠清.《中藥材產銷》[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1:460~463.
[3] 雷載權,陳松育,高學敏,等.中藥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1,11:292.
[4] 徐國鈞,王強.《中草藥彩色圖譜(第三版)》[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12:706~707.
[5] 王卓浩.中草藥大全[M].北京:中國醫(yī)藥出版社,2003,6:476~477.
[6] 丁鄉(xiāng),丁立威.肉蓯蓉后市走強[J].中國中藥信息,2007.7:22~23.
201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