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嘉,布林朝克,趙瑞超
(1.內(nèi)蒙古科技大學 分析測試中心,內(nèi)蒙古 包頭 014010;2.內(nèi)蒙古科技大學 冶金研究院,內(nèi)蒙古 包頭 014010)
我國白云鄂博稀土礦富含稀土、鈮、鐵和螢石,是世界第二大鈮資源基地。礦石中的鈮貧、細、雜[1-4],綜合回收難度很大。
從礦石中回收鈮已得到廣泛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20世紀80年代末,長沙礦冶研究院針對貧氧化礦設計出“弱磁—強磁—浮選”工藝[5],包鋼曾用其生產(chǎn)鐵精礦和稀土,在稀土選礦尾礦中,鐵、稀土、Nb2O5含量較高,Nb2O5富集了近1倍。包鋼也曾采用“高爐—轉(zhuǎn)爐—電爐—電爐”鈮鐵冶煉工藝[6]富集鈮,該工藝雖技術(shù)上可行,但工藝流程復雜,冗長,成本高且產(chǎn)量小。CO/CO2選擇性還原—磁選—酸洗工藝可以將Nb2O5品位為1.77%的包頭白云鄂博稀土礦中的鐵礦物還原成鐵,經(jīng)磁選后尾礦中Nb2O5品位達到6.91%,再酸浸后浸渣中Nb2O5品位接近30%。但此工藝存在如下不足:首先,作為還原劑的CO/CO2混合氣體不如固體炭廉價;其次,為選擇性還原鐵礦物而不還原鈮礦物,需采用1 000℃以上的高溫,與低溫磁化焙燒相比,對設備和能耗的要求更高。為此,針對包鋼在“八五”、“九五”期間獲得的粗鈮精礦,提出了“還原磁化焙燒—磁選—酸洗”工藝,以廉價的活性炭作還原劑,鹽酸作洗滌劑,從粗鈮精礦中回收鐵并富集鈮。
試驗原料取自包鋼,為粗鈮精礦,其化學成分和礦物物相組成分別見表1、2。
表1 粗鈮精礦化學成分的質(zhì)量分數(shù) %
表2 粗鈮精礦的主要礦物物相的質(zhì)量分數(shù) %
粗鈮精礦中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較高,為38.9%,且鐵主要以赤鐵礦形式存在,磁鐵礦和其他鐵礦物的質(zhì)量分數(shù)都比較低,故可通過磁化焙燒—磁選回收鐵。鐵礦物磁選后,大部分鈮留在尾礦中,用鹽酸洗滌尾礦中的脈石礦物使轉(zhuǎn)化為可溶性鹽,鈮礦物留在渣中,被進一步富集。
還原劑為活性炭,由山東淄博華光化工廠提供,其中,炭質(zhì)量分數(shù)為98%,灰分質(zhì)量分數(shù)<1%。
粗鈮精礦中配適量活性炭,用水作粘結(jié)劑,在壓片機上壓片。將壓片在150℃烘箱中烘4h,使其脫除水分。烘干后的壓片裝入剛玉坩堝并置于真空炭管爐中。用油泵抽真空至爐內(nèi)壓力<10 Pa,往爐中通入保護氣氬氣至約3.04Pa。打開真空碳管爐,在設定好的時間和溫度下進行還原。還原礦用XCGS磁選管磁選得到鐵精礦。磁選尾礦用濃度為8mol/L的鹽酸在高壓反應釜中酸浸,固液分離后,將浸渣洗滌、干燥,得到富鈮渣。
分別在700、750、800、850℃下進行還原焙燒,試驗結(jié)果如圖1所示。
圖1 溫度和時間對粗鈮精礦還原度的影響
從圖1看出,在0~45min范圍內(nèi),還原度R隨反應時間的延長而迅速增大;焙燒時間超過45 min后,還原度趨于平緩,表明此時還原反應已基本結(jié)束;還原時間相同時,溫度越高,還原度越高;700℃下,還原度小于20%,這是由于溫度較低時固體炭沒有完全發(fā)生氣化,體系中CO的量不足所致。普通炭粉的氣化反應起始溫度一般為800~900℃,依活性炭的種類、粒度、比表面積等不同而異。由于活性炭的氣化反應是吸熱反應,提高溫度對氣化反應有利,故溫度越高,粗鈮精礦的還原度也越高。赤鐵礦的理論還原度(即赤鐵礦全部被還原成磁鐵礦)為42.85%。750℃、45 min還原焙燒條件下,粗鈮精礦的還原度為42.91%,非常接近理論還原度;800℃、45min和850℃、45min還原焙燒條件下,粗鈮精礦的還原度分別為55.08%和59.94%,高于理論還原度,表明磁鐵礦可能被進一步還原為FeO。
圖2為激磁電流對鐵精礦磁選指標的影響??梢钥闯?,激磁電流增大,鐵收率明顯增大;磁激電流增至1.2A時,鐵收率達90%以上;磁激電流繼續(xù)增大,鐵收率增大不明顯,而精礦中鐵品位呈下降趨勢。激磁電流越大,磁力越強,進入精礦中的磁性物質(zhì)越多,而磁性物質(zhì)除磁鐵礦外,原礦中的螢石、白云石等低熔點脈石礦物在還原過程中熔融并與部分磁鐵礦發(fā)生燒結(jié),當磁選電流足夠大時,這些脈石也會進入精礦中,使精礦品位下降。綜合考慮,激磁電流以1.2A為宜。
圖2 激磁電流強度對磁選指標的影響
圖3為不同還原時間條件下,還原溫度對磁選指標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梢钥闯觯哼€原時間為25min時,隨還原溫度升高,鐵收率升高;還原時間為45min、還原溫度為750℃時,鐵收率最高,繼續(xù)升高溫度,鐵收率保持穩(wěn)定,說明此條件下,磁化還原已經(jīng)基本完全,此時還原礦中的主要物相為磁鐵礦;還原時間超過65min、還原溫度超過750℃后,隨溫度升高,鐵收率下降,表明此條件下發(fā)生了過還原反應。還原溫度對磁選指標的影響有兩個方面:在不發(fā)生磁鐵礦過還原前提下,溫度升高,可促進赤鐵礦的磁化還原,對提高收率有利;但溫度升高會強化低熔點脈石礦物與磁性鐵的燒結(jié),導致精礦品位下降。綜合考慮,確定還原溫度以750℃為最佳。
圖3 還原焙燒溫度對磁選指標的影響
圖4為750℃下焙燒不同時間的還原焙燒精礦的磁選指標??梢钥闯?,還原25min,鐵收率僅為55.77%;還原45min,鐵收率達到98.81%,此時還原度為42.91%,接近理論還原度42.85%,表明此時絕大部分赤鐵礦已被還原成磁鐵礦;還原時間超過45min,精礦品位和收率同時下降,說明磁鐵礦發(fā)生進一步還原。綜合考慮,在750℃下還原焙燒45min,然后在1.2A激磁電流下進行磁選,可獲得最佳指標,精礦鐵品位為60.8%,收率為98.81%。
圖4 還原時間對粗鈮精礦磁選指標的影響
對于750℃下還原焙燒45min的粗鈮精礦在不同激磁電流下磁選所得尾礦用8mol/L鹽酸溶液進行酸洗,固液分離后,分析洗渣中的Nb2O5。結(jié)果見表3??梢钥闯?,在不同激磁電流下磁選后,尾礦中Nb2O5品位達到8.72%~12.46%,收率為53.07%~94.13%,富集比為2.85~4.07。
表3 激磁尾礦中Nb2O5富集指標
以活性炭為還原劑,在750℃下還原焙燒45 min,粗鈮精礦中的絕大部分赤鐵礦被還原為磁鐵礦,還原度接近理論值;還原礦在1.2A激磁電流下磁選可得鐵精礦,鐵品位為60.80%,收率為98.81%;還原礦磁選回收鐵后,79.36%的鈮留在尾礦中,經(jīng)酸洗后,Nb2O5品位達12.46%,富集比達4.07。
[1]姬俊梅.包頭礦鈮礦物的綜合回收研究[J].礦業(yè)快報,2005(10):18-20.
[2]張去非.白云鄂博礦鈮資源礦物學基本特征的分析[J].有色金屬,2005,57(2):111-113.
[3]呂憲俊,陳炳辰.包頭鈮資源中鈮的賦存狀態(tài)研究[J].稀有金屬,1996,20(1):1-5.
[4]陳泉源,于永富,豐于惠,等.白云鄂博鈮資源選礦新工藝工業(yè)分流試驗[J].礦冶工程,1996,16(1):22-24.
[5]余永富,陳泉源.白云鄂博鈮選礦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J].礦冶工程,1992(1):62-65.
[6]任俊,徐廣堯,王文梅.鈮-鈮礦冶工藝學及應用[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