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雨
汶上縣是一個典型的玉米生產大縣,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居全省前列。常年玉米種植面積5.6萬hm2。在小麥生產已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的形勢下,推動玉米全程機械化進程具有深遠而重大的意義。一增四改是根據該縣種植特點和氣候土壤情況而制定的一項十分實用的技術。所謂一增四改即:合理增加種植密度;改人工套種為機械直播,改常規(guī)施肥為機械化配方施肥,改人工噴藥為機械化施藥,改人工收獲為機械化收獲。
玉米種植密度的大小是直接影響玉米產量的因素之一,合理密植正是取得高產的關鍵。根據該縣的氣候、水熱、土壤、地力條件,適宜種植密度為4500~5000株/667m2的耐密型主導品種。
播種是保證苗全、苗齊、苗壯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關系增產增收的重要措施。機械化精密直播可以精確控制播種量、株距和播種深度。
一是適時播種。汶上縣最佳播種時間在6月8日~15日,砂質土壤可適當提前,低洼地可適當延后播種。二是精量用種。玉米播種量1.5~2.5kg/667m2,根據土壤肥力、品種特性等酌情增減。三是播深準確。種子播在耕層土壤中的位置在鎮(zhèn)壓后種子至地表的距離為3~4cm,誤差不能大于1cm。四是株距均勻。精密播種要求株距均勻一致,誤差量應≤20%。五是行距一致。采用等行距種植,行距為 60~70cm。
玉米生長的中后期缺肥非常嚴重,原因是播種前后施用的底肥與種肥到玉米生長的中后期失效引起,因此玉米高產需采用底肥和分次追肥相結合的施肥方法。玉米后期由于植株的高大,靠人工追肥難度大,只能依賴于機械施肥。底肥與追肥相結合,機械化分次追肥的施肥技術可顯著提高產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民收入。
①施肥模式:玉米生長期間,可選用3ZF-35型中耕施肥機進行配方施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
②配方施肥技術要點:一是合理確定施肥種類與數量。二是把握施肥時間,合理施肥。
可使用3WSH-1000型植保噴桿式噴霧機防治玉米病、蟲、草害,實行植保機械化統防統治。
隨著近年來玉米收獲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機收技術的不斷完善,還田型玉米收獲機已發(fā)展到了完善、成熟的階段,應大力推廣機械摘穗+秸稈粉碎還田聯合收獲技術模式。
玉米機械化收獲技術要求:①帶有剝皮裝置,玉米苞葉的剝凈率大于70%;②留茬整齊,留茬高度10cm以下,秸稈粉碎長度小于5cm,漏切率小于3%;機器的使用可靠性大于90%。
推廣“一增四改”技術不僅可以大幅度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成本,解放勞動力,而且可以最大限度的為玉米生長創(chuàng)造最佳的生育條件,發(fā)揮良種、肥料等生產要素的增產作用,具有顯著提高玉米單產的功效。同時還將有效實現玉米種植的標準化、規(guī)?;?,從而解決制約玉米全程機械化的瓶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