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芳
1歲多的明明因為佝僂病癥狀需要補鈣,醫(yī)生給明明開了一瓶鈣含量較高但沒有“糖衣”和果味的鈣片。挺大一顆,味道又辛又苦,為了方便服用,每天早上,明明媽都會把鈣片搗碎,撒在明明的飯菜和牛奶里給他一起吃下去。
從藥品化學機構和作用原理上看,其實都不建議放在食物中同服,直接用溫開水送服最安全。雖然說,“醫(yī)食同源,藥食同根”,飲食和藥物對于疾病治療的作用效果常能相輔相成。但有些食物和藥品同時服用卻會降低藥物療效,甚至對身體產生危害。
特別是兒童用藥,藥品范圍相對較窄,主要是鈣片、感冒類、益生菌類和頭孢類抗生素。為了方便小兒服用,一般都設計有水果味等甜味劑型,可以直接給藥,效果也不錯,是家長的首選。
如果醫(yī)生開的是普通的吞服藥片,不是緩釋劑型,可以搗碎后溶于溫開水送服。味道可能很苦,吃完可以獎個糖。一些家長圖方便,將藥品溶于果汁、牛奶或混在飯菜中給孩子服用,很可能改變藥物的藥效。
果汁有酸性,藥品如果是堿性的,就會改變藥物的結構,影響藥效甚至帶來不良反應。因此藥品一般都不建議用果汁來送服。
混在牛奶里服用也要注意,因為牛奶中含有有蛋白質、脂肪酸等大分子結構,會影響藥品的釋放分解。以抗生素為例,服用前后兩小時不宜飲用牛奶,更不要將抗生素放在牛奶中,因為抗生素的不良反應多為腸道反應,飲用牛奶會增加腸道反應的可能。
油膩的飯菜更應警惕,有些藥品特別做成脂溶性的,會溶于油性物質,混在飯菜里可能會釋放太快。而且,食物溫度太高也會破壞藥品結構。只要是說明書中沒有提示可以將該藥品混在食物中服用的,那就不能隨便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