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文化保守主義思潮與“后新時期”小說的“孝親”傾向——以《農(nóng)民父親》等小說為例

      2013-11-15 14:50:51周水濤江勝清
      小說評論 2013年2期
      關鍵詞:孝親保守主義父輩

      周水濤 江勝清

      “后新時期”出現(xiàn)了以《農(nóng)民父親》為代表的一批具有“孝親”傾向的小說。“孝親”之“孝”主要集中在“父親”身上,這批作品一般采用子輩視角,表達對父親的敬仰、敬重、悲憫、懺悔?!掇r(nóng)民父親》等作品的出現(xiàn)與文化保守主義思潮密切相關。

      當代中國的文化保守主義思潮興起于上世紀90年代。這一思潮的興起有著文化、經(jīng)濟、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文化因素是關鍵。西方后現(xiàn)代主義的傳入、港臺文化守成思想的影響、思想文化界對“現(xiàn)代性”和以現(xiàn)代性為核心的啟蒙話語的反思、對中國本土文化的重新評估,促使思想文化界反思以往對傳統(tǒng)文化的貶抑以及對西方“普世價值觀”全面肯定,與此同時,學者們朝向傳統(tǒng)文化與民族文化,在本土文化中尋覓價值資源,張揚價值理性。“改革開放”的深入帶來諸多經(jīng)濟問題,如城鄉(xiāng)對立、社會分層日趨明顯、享樂主義與拜金主義的盛行等,面對經(jīng)濟發(fā)展及社會轉型所致的“文化失范”,學界開始關注“現(xiàn)代化”的兩面性和城市文明的弊端,鄉(xiāng)村文化的萎縮與鄉(xiāng)村在城市化進程中被動處境引發(fā)學界的憂慮,皈依鄉(xiāng)土成為文化精英們的“精神時尚”。文化保守主義思潮一直延續(xù)至21世紀。例如,2004年被稱為“文化保守主義年”,“國學熱”持續(xù)高漲,“讀經(jīng)潮”此起彼伏。至今,文化保守主義思想仍然左右著人們的言行,甚至影響到主流意識的國家文明發(fā)展戰(zhàn)略設計。

      文化保守主義思潮對小說創(chuàng)作的影響深遠。在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的烘托下,“文化守成小說”問世。這種創(chuàng)作多描寫鄉(xiāng)村生活,拒斥城市、固守傳統(tǒng)、展示城市文化的弊端及鄉(xiāng)村文化的尷尬境地、頌揚鄉(xiāng)土精神,是這類創(chuàng)作的共同之處。部分“文化守成小說”表達了“孝親”主題,顯現(xiàn)出“孝親”傾向。張宇的《鄉(xiāng)村情感》(1991年)、馮積岐的《我的農(nóng)民父親和母親》(1994年)、東西的《我們的父親》(1996年)、岳恒壽的《跪乳》(1996年)、李西岳的《農(nóng)民父親》(1999年)、白連春《拯救父親》(2000年)、艾偉的《尋父記》(2000年)、等是“文化守成小說”的代表作?!拔幕爻尚≌f”的“孝親”描寫主要在文化層面展開,在許多作品中,被“孝”之“親”往往具有形而上隱喻意義。進入21世紀后,由文化保守主義思潮促動的“孝親”描寫在更開闊的視域中進行。例如,魏微的《尋父記》(2004年)、墨白的《父親的黃昏》(2004年)、《母親的信仰》(2005年)、高鴻的《農(nóng)民父親》(時代文藝出版社2008年5月版)等小說與90年代問世的《農(nóng)民父親》等作品有一脈相承的內蘊,但其思緒鋪展到倫理學、社會學等層面,對關聯(lián)孝或孝道的許多問題進行更集中更深沉地思考;這些作品得力于文化保守主義的托舉,但其整體描寫遠遠超出文化保守主義思想的疆域,自然也突破了“文化守成小說”的基本敘事模式。

      孝親,即孝敬父母?!对娊?jīng)·爾雅·釋訓》對孝的解釋是“善事父母為孝”,孔子將以孝親為主要內涵的“親親”提升至“仁”的高度,說:“仁者,人也,親親為大”。《孝經(jīng)》援引孔子的言論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親,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是一種備受推崇的美德,古往今來,文學作品以不同的方式方法演繹孝道,表彰孝親事跡。然而,演繹孝道為當代作家所不取,所以,表達對父母的孝敬,新時期小說家有著自己獨特的方式方法。從嚴格意義上講,新文化運動對孝道的批判、“五四文學精神”的傳承、90年代之前的主流意識在價值層面與孝的抵觸、“后新時期”文學受眾審美需求,決定了小說對孝親主題的曲折表達。在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的烘托下,《農(nóng)民父親》等作品的孝親不是表彰孝行或演繹孝思,而是表現(xiàn)為一種情感傾向:通過對父輩的認可、贊頌、同情等情感表達而間接表達孝敬之心。筆者認為,《農(nóng)民父親》等作品的孝親姿態(tài)或情感傾向有三種:崇親、憫親、尋親。在此,我們三個層次討論孝親姿態(tài)與文化保守主義的關系。

      一、崇親與文化保守主義

      崇親,在此指子輩對父輩的崇敬之情。

      《農(nóng)民父親》塑造了一位胸襟寬廣、人格偉岸的“農(nóng)民父親”。父親重義輕利、仁厚寬恕、克己奉人、勤勞節(jié)儉、自強誠信。作為長子,父親要頂門立戶,在“爺爺”要他回家盡孝時,他毅然放棄美好前程,從天津回到老家鄉(xiāng)下。在饑荒的時代,眼看侄女要餓死,父親鋌而走險偷取救命的“甜絲絲”。病入膏肓的“爺爺”命令父親喝尿,他接過夜壺咕咚咕咚地喝尿。作為隊長,滔天洪水洶涌之際,父親舍小家顧大家,冒死引導村民轉移。小說并未直接描寫“我”對父親的孝敬,也沒有花費太多筆墨展示父親對“爺爺”的孝順,而是頌揚父親的品格與為人,但對于“后新時期”作家而言,這種頌揚本身就是一種孝敬?!掇r(nóng)民父親》對父親的頌揚與文化保守主義有著內在關聯(lián)。作家立足于傳統(tǒng)文化塑造父親形象,父親的主要精神支撐與做人標準是樸素的儒家觀念,《朱子家訓》是父親做人與治家的精神指南。毋庸諱言,“我”對父親的敬仰及父親形象塑造的深層次目的是:張揚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意識,以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意識反襯當下的拜金主義與享樂主義。

      崇親,自然包括對母親的敬仰?!豆蛉椤窛M懷深情地謳歌了一位平凡的鄉(xiāng)村母親。母親是一尊東方圣母的雕像。母親有著博大的情懷。當小羊羔的母親被日本人殺害后,母親把“我”的奶分了一份給小羊羔,在日本鬼子突然出現(xiàn)在母親面前之際,母親從容自若,傲岸泰然,她懷著絕望的心情給我和小羊喂最后一次奶;博大的母愛激活了禽獸的良知,日本人悄然退去。母親還用珍珠般的奶汁療救了在保衛(wèi)娘子關之戰(zhàn)中受傷的小戰(zhàn)士。母親無私、堅韌,深明大義。“我”和擔任軍醫(yī)的妻子都要奔赴戰(zhàn)場,母親毅然承擔了撫養(yǎng)“我們”的孩子的任務。我們從戰(zhàn)場上安全歸來時看到的是在山坡上四處走動的兒子。“當閨女,等羊倌、做媳婦、生兒子、槍驚奶、奶羊羔、乳傷員、買嫂子、度饑荒、帶孫子”,母親的一生平凡而偉大,母親溫厚而剛烈、堅韌而博大、善良而質樸,正直而無私,母親身上凝結著東方傳統(tǒng)美德的精髓。

      從某種意義上說,通過頌揚母親而表達對母親的孝敬,比展示子輩的孝行或闡釋孝道更具藝術震撼力,因為中國人已經(jīng)對“慈母孝子”或“慈父孝子”的敘事模式產(chǎn)生了“審美疲勞”。對于岳恒壽而言,頌揚母親的美德與純潔,是對母親最虔誠的孝敬。從作者的“創(chuàng)作談”中可以看出,《跪乳》具有實錄性或自傳性——“乳”,是一種隱喻,母親是作者的母親和伯母的疊影,而“我”身上則有軍人岳恒壽的影子。因為一場戰(zhàn)爭,作者未能在母親辭世前盡孝,作者愧疚不已,而看見將不久于人世的伯母,作者悲從心起?!啊豆蛉椤贰?,顧名思義,意味著反哺,意味著感恩!

      同《農(nóng)民父親》對父親的頌揚一樣,《跪乳》對母親的頌揚也與文化保守主義有著內在關聯(lián)。但與李西岳不一樣,岳恒壽皈依的是古樸的民間性傳統(tǒng),他對當下世風日下、道德滑坡的抨擊更激烈。在岳恒壽筆下,母親,“已經(jīng)不是我母親意義上的母親”,而是作者面對當下物質與精神的錯位、歷史與道德的沖突而高揚的一面人格旗幟,建造的一座道德豐碑。

      《農(nóng)民父親》與《跪乳》敬仰的都是鄉(xiāng)村父母,這種創(chuàng)作設計意味著一種文化姿態(tài):皈依鄉(xiāng)土,拒斥城市,而這種文化姿態(tài)正是當代保守主義的價值取向的表現(xiàn)之一。事實上,在90年代有大量作品持有這種價值立場。例如,在《農(nóng)民父親》中,叔叔=城里人,以叔叔為代表的城里人薄情寡義、重利輕義、唯利是圖,而父親則是鄉(xiāng)村美德的化身,作品通過對兄弟倆的對比,完成了對鄉(xiāng)村的贊美和對城市的批判。張宇的《鄉(xiāng)村情感》在謳歌麥生伯和爹的高風亮節(jié)與偉岸人格之際,表達了對城市的拒斥,“我”認為自己是“鄉(xiāng)下放進城里來的一只風箏,飄來飄去已經(jīng)二十年,線繩兒還系在老家的房梁上”,“我小時候怕狼,現(xiàn)在怕城里人”。馮積岐的《我的農(nóng)民父親和母親》甚至展示了“我”對城市文化的敵意。

      值得注意的是,在《農(nóng)民父親》《跪乳》等向父輩表達孝敬與敬仰的作品中,子輩共同的名字是“我”,而“我”對父輩的孝,具有明顯的隱喻性:對父輩的孝敬與敬仰,暗示著向傳統(tǒng)文化的皈依,隱含著對鄉(xiāng)土的眷念。

      二、憫親與文化保守主義

      憫親,即對父親母親的憐憫、同情。在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的烘托下,“后新時期”小說的憫親,主要表現(xiàn)為展示父輩的生存困境和低賤地位,同時表達了子輩對父輩的愧疚與悲憫?!段业霓r(nóng)民父親和母親》《拯救父親》等是憫親的代表作。

      《我的農(nóng)民父親和母親》既展示父親的生存困境,又描寫父親的精神危機。父親的勤勞所得永遠無法填補家庭的經(jīng)濟空缺:孫女住院要交費,兒媳“超生”要罰款,兒媳的弟弟結婚要送禮,兒子山虎的拖拉機被扣要請客送禮……父親一直手忙腳亂地籌錢,像救火一樣地填補不斷出現(xiàn)的經(jīng)濟窟窿。父親還面臨著精神危機。父親的精神危機來自自信的消失與人格的被踐踏。在馮積岐筆下,父親不再是《斯人獨憔悴》(冰心)等“五四小說”中的暴君,而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賤民。父親是力挽狂瀾的舵手,是家庭的擎天柱;“我”深深地表達了對父親的敬意,同時也表達了“我”的痛苦與悲哀:愛莫能助的痛苦和無力回天的悲哀。毫無疑問,這種悲憫就是一種孝敬,一種發(fā)自心底的孝敬。

      《拯救父親》也描寫了一位值得同情的父親。父親憑著自己的人生成就與優(yōu)良的品格而在鄉(xiāng)村社區(qū)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同時也建立自己的自信與尊嚴。然而,生活的重壓與時代的變化改變了父親。為了生活,56歲的父親不得不外出打工。離開了鄉(xiāng)土的父親是那樣的卑賤、猥瑣。然而,父親還未靠近城市就被“收容”了,只能無奈地呆在收容所的水泥地上等待子輩的“拯救”——五千元一個人,交錢放人。父親是我崇拜的偶像,“我”曾經(jīng)因為父親而驕傲,今天“我”仍然因為自己有這樣的父親而自豪,但時代捉弄了父親:生活的重壓粉碎了父親的自信與樂觀,父親的操持與信仰突然變得一錢不值,父親的尊嚴突然蕩然無存。因此,“我”為父親忿忿不平,也因父親的處境而悲哀。顯然,這種悲憫就是對父親的孝敬。

      “后新時期”小說的憫親也與文化保守主義有著深層次的關聯(lián)。與崇親不同,憫親的思想依托是對現(xiàn)代性的反思,對現(xiàn)代化、城市化的兩面性的觀照,以及由反思與觀照生發(fā)出來的鄉(xiāng)土皈依。因此,在《我的農(nóng)民父親和母親》等具有憫親傾向的小說中,父親全是農(nóng)民,農(nóng)民父親被能指化:父親被賦予了特殊內涵——父親是鄉(xiāng)村或鄉(xiāng)村文化的化身,父親的處境是鄉(xiāng)村或鄉(xiāng)村文化的縮影,父親與城市的不對等抗衡是當下城鄉(xiāng)對立的象征,而城市則被父親的兒子們妖魔化?!掇r(nóng)民父親》中的父親在城市叔叔的精明算計中節(jié)節(jié)敗退;《我的農(nóng)民父親和母親》中的父親面對的是糧站、市管所、派出所等“單位”,而這些“單位”是城市的窗口或外派機構,面對“單位”,“即使在指甲蓋大小的權力面前父親的脾氣也會變得像母親的身軀一樣瘦弱”;在《拯救父親》中,進入城市的父親不能自保,而是要靠兒子們去“拯救”,且只具有城市身份的兒子們才有能力“拯救”。作家們筆下的父親們,幾乎都有著傳統(tǒng)鄉(xiāng)下人的一切美德,但當今鄉(xiāng)村和鄉(xiāng)村文化的地位決定了父親的地位,同時也決定了城市人或城市文化對他的人格的價值的認定,因此,父親的屈辱是鄉(xiāng)村文化的屈辱,父親悲劇是整個鄉(xiāng)村的悲劇。盡管從作品中能看到作家的“家譜”或“身世”,有些作品中甚至出現(xiàn)了作家自己的名字,但父親的能指化使子輩的孝敬具有了形而上的隱喻性:子輩對父輩的孝敬演變成了對鄉(xiāng)村的護衛(wèi)和對鄉(xiāng)村文化的皈依,子輩倫理層面的孝親轉化為一種文化行為。

      當然,憫親,有時也側重于倫理層面。例如,東西的《我們的父親》描寫了父親在子女家中的惶恐:處處受到冷遇,在子女家中如客人般局促,父親甚至被兒媳的妊娠嘔吐嚇得手足無措;艾偉的《尋父記》中,身體的衰弱與子輩的冷漠使父親失語,“整天沉默寡言”。這些描寫無疑是出于對父親的悲憫,但這種悲憫主要在倫理層面。

      三、尋親與文化保守主義

      尋親,即尋找雙親。在“后新時期”小說中,尋親主要是尋找父親,即尋父。在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的烘托下,“尋父敘事”有兩種模式。

      (一)“正向表達”的尋父

      尋父的“正向表達”模式是:父親出走或缺位,子輩尋找父親。

      艾偉的《尋父記》是尋父的代表作。鄉(xiāng)下父親來到城里同兒媳一道生活,“我”和妻子都嫌他礙事,希望他回到鄉(xiāng)下,但有時候大家又都忽略他的存在,以致父親消失一天后才引起大家的注意,在大家看來,父親的消失“沒有一點點預兆”?!拔摇遍_始苦苦尋找父親。最后,在尋父未果的情況下,滿懷自責和內疚的“我”從外面帶回一個被遺棄的陌生老頭當作自己的父親供養(yǎng)起來,在對老頭的孝敬中獲得一種內心的滿足。當老頭辱罵“我”是不肖之子之時,“我”不僅不會生氣,而且“高興得渾身發(fā)抖……幸福得實在受不了”,因為老頭的辱罵沖淡了我的負罪感。然而,弟弟最后趕走了老頭,“我”又陷入萬劫不復的自責與尋找之中。與崇父、憫父相較,尋父更直接地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孝道,因為崇父、憫父更多的是一種形而上的孝敬姿態(tài),而尋父則是具體的孝敬行為。懺悔,意味著子輩對以前“不孝”言行的反思,對“不孝”所致后果的補救。艾偉《尋父記》中的“我”在父親失蹤后開始反省,一遍遍地問父親出走的原因?!拔摇毕氲搅烁赣H的救命之恩——如果不是父親把“我”從大火中救出,“我”也許早就不在世上了,而父親卻在那場大火中被燒成了火球,落下了后遺癥。于是,“我”有了深深的罪惡感,帶著愧疚感尋找父親,在尋找無果時轉而孝敬陌生老人,從而淡化自己的負罪感。在陌生老人消失后,“我”最后精神崩潰。

      墨白《父親的黃昏》中的尋父具有“復調”意味。父親為三個兒子貢獻自己的一切后被“邊緣化”了,直到父親做生意受騙而欠下了巨額債務,兒子們才關注父親。大家都不想承擔父親的債務,一致同意垂老的父親遠走他鄉(xiāng)躲債。然而母親又被抓去“抵債”,為了贖回母親,父親毅然去自首。于是哥仨開始了艱難的尋父之旅。三個兒子終于將父親接回了老家,而這時大家突然發(fā)現(xiàn)爺爺死了,原來臥病在床的爺爺早就淡出了大家的視野,即父親忘記了自己的父親,正如三個兒子忘記自己的父親一樣。于是,以“我”為首的子輩開始自責、自剖和自省?!拔摇庇羞@樣一段自省式的獨白:“我們都清楚在我們每一個人成家立業(yè)的過程中,父親都起了啥作用,父親給我們蓋房子,父親給我們娶媳婦,父親用他的血肉筑起了我們的幸福,父親現(xiàn)在形如枯槁,可是還有三個女兒等著他去操心!現(xiàn)在我們的父親負債累累!”很明顯,“尋親敘事”將孝親的主題凸顯出來。

      顯然,尋父,意味著懺悔與反思,但這種懺悔與反思不僅僅止于子輩對倫理層面不孝行為的愧悔,還延伸至文化層面:對“五四”以來“弒父”“審父”“瀆父”等行為的反思,對關聯(lián)父親或父權的傳統(tǒng)文化的反思,對“反叛傳統(tǒng)”這一文化行為的反思。于是,如何對待古典的孝道及與之關聯(lián)的文化,這一問題被提上議事日程。毋庸置疑,這種文化層面的反思正是尋父與保守主義思潮的內在關聯(lián)。

      “正向表達”的尋父,還有另外一層意蘊:對一種“有父秩序”的尋找?!秾じ赣洝返茸髌范急磉_了“無父”所致的惶恐。艾偉《尋父記》中的“我”在父親失蹤后“六神無主”、“茶飯不思”,內心充滿了恐慌,“我”覺得“這世界變得空曠和安靜起來”,而這種空曠令“我”無法忍受。在魏微的《尋父記》中,父親的出走打亂了“我”和母親的生活:“我和母親像做了一場噩夢,遭受了沉重的打擊,痛苦和羞辱。我們甚至感到了一種毀滅?!薄拔摇眻远ú灰频貙じ福驗椤拔覀儭逼惹行枰赣H來支撐“我們”的生活,重塑“我”和母親存在的意義。顯然,對家庭而言,無論是出于日常生活的支撐,還是出于純粹的精神寄托,子輩的尋父都意味著對父親的敬重,以及對父親所負載的某種核心價值理念的重新認定。因而,尋父意味著對“五四”以來的弒父行為的反撥,對一種否定的否定,而這種否定的否定標著著孝父的回歸。正如賀玉瓊、程麗蓉所說:“‘父親’的形象在當下重新得到積極的確認,‘父親’對我們的意義重新得到挖掘和肯定,如果拋除日常生活層面意義,‘父親’的形象是否也重新獲得了一種抽象的、正面的象征意味?”毫無疑問,是出于文化保守主義的文化反思促使我們重新“挖掘和肯定”父親的“意義”。

      然而,對于魏微的《尋父記》等作品而言,尋父還有著哲理層面的意義。魏微的《尋父記》中的“我”怎樣表述:父親是“這個世界上唯一像我的人”,“他是我未來的影子……他替我提前活了一回”,而“我”是“他身體的某一瞬間的一部分”,是證明“我”的存在意義的價值參照。因此,“我”不能容忍自己不去尋找父親,而“我們每個人都在尋父途中”,“每個人都在尋找他們各自的父親……我們是為了尋找父親而誕生的”,尋父是一個“信仰問題”。顯然,魏微的尋父涉及一系列形而上的問題,如父輩與子輩在文化學層面的源流關系,父輩與子輩所體現(xiàn)的社會學層面的等級秩序,以父輩為參照的自我存在意義,等等。毫無疑問,魏微形而上層面的父親尋覓,與古典孝道的“報本返始、慎終追遠”殊途同歸,因而也是對父親的孝敬與敬重,但這種孝敬與敬重客觀上對古典的、具有兩面性的孝道進行了現(xiàn)代性的發(fā)掘與開拓,賦予傳統(tǒng)孝道現(xiàn)代內涵:如果說傳統(tǒng)孝道的起點是人類自身生存安全的話(如通過“敬老”而實現(xiàn)社會成員或家庭成員在“養(yǎng)老”上的“代際互惠”),那么,魏微對父親的尊崇或尋找則是出于人類自身的精神需求,如自我的確認,自我“終極關懷”的尋找等。當然,魏微形而上層面的尋父也與文化保守主義有著內在關聯(lián),因為她的尋父隱含著對無處不在的現(xiàn)代性的觀照,其思考帶有鮮明的“后現(xiàn)代主義”印記。

      (二)“反向表達”的尋父

      “尋父敘事”的“正向表達”是演繹子輩對父親的追隨或尋找,但“反向表達”與此相反:演繹子輩對父親的不孝,展示被遺棄父親的可悲境地,從而敦促子輩去找回被子輩從心靈上放逐的父親。東西的《我們的父親》、鬼子的《瓦城上空的麥田》等作品是“反向表達”尋父的代表作。

      心靈上放逐父親,是指子輩在精神上撤銷了安頓父親的空間、在情感上抹殺父親的存在。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父親被子輩放逐,已是不爭的事實。《我們的父親》和《瓦城上空的麥田》展示了這一現(xiàn)實。

      在《我們的父親》中,鄉(xiāng)村父親有值得夸耀的子女:中年喪偶的父親不僅拉扯大了四個孩子,還使他們成為令人羨慕的城里人。年邁的父親出于對子女的關懷來到城里,但子女們并不歡迎父親的到來。“我”因為要陪領導娛樂而對父親的來訪不冷不熱,而懷孕的妻子小鳳則以父親抽煙為由禮貌地趕走了父親。在姐姐家吃飯時,姐姐給自己、丈夫、兒子的筷子都消了毒,唯獨不給父親的筷子消毒,父親連晚飯也沒吃就走了。知趣的父親不會賴在大哥過夜,因為只有嫂子在家。最后父親不見了。《瓦城上空的麥田》中的父親有著相同的遭際。鄉(xiāng)村父親李四成功地將三個孩子送進城里,使他們成為“文明市民”,在六十歲大壽來臨之際,他期待子女們有所表示,但子女們將他忘得一干二凈。他帶著黑米酒進城,試圖喚醒他們的記憶,但仍然于事無補,子女們甚至拒絕他的逗留:大兒子李瓦要請領導吃飯,女兒李香忙于跑出租車掙錢,小兒子李城沉浸于熱戀,子女們都劃不出接納父親的時間和空間。

      或忽略父親的存在,或拒絕接納父親,這意味著父親家庭存在的物理空間的喪失,而物理空間的喪失是因為子輩在精神空間中放逐了父親:子輩在自己的生活日程計劃表中根本沒有預留父親存在的時間和空間?!段覀兊母赣H》等作品的描寫表明,欲望的驅使、快節(jié)奏的都市生活、物化的價值觀念、生存的壓力等因素導致子輩對父親的放逐。然而,子輩在精神層面對父親的放逐最終會導致現(xiàn)實生活中對父親的遺棄?!胺聪虮磉_”的尋父,不是演繹尋父的過程,而是展示父親的可悲境地及被遺棄的父親的可悲結局,其主要目的是敦促子輩們去找回被放逐的父親,在心靈上劃出一小塊地方安頓年邁的父親?!胺聪虮磉_”的尋父實際上提出了現(xiàn)代化、城市化進程中的敬老、養(yǎng)老問題。當然,“反向表達”的尋父還暗示了一系列關聯(lián)孝老敬老的問題,如為什么被放逐的是鄉(xiāng)村父親,為什么在城市公園里晨跑、打拳的老人中沒有鄉(xiāng)村父親的身影,為什么城市老人的“空巢”問題被屢屢提及,而鄉(xiāng)村老人的晚年生活質量幾乎無人過問,等等。

      尋親,主要是尋父。尋父,也具有隱喻性,其隱喻意義是尋找一種失去的權威、秩序、傳統(tǒng),倡導建新型的孝道倫理。尋父的隱喻性使尋父與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的源流關系凸現(xiàn)出來,正如賀玉瓊等學者所說:在“西學熱”被“國學熱”所排斥并取代之后,在經(jīng)歷了弒父的洗禮后,失去了父輩的子輩漸漸感到惶恐和不安,在打碎“父親”神像后,他們開始走上了新一輪的尋找“父親”的征程。

      在此,有兩個問題我們需要簡單說明:1、部分“新革命歷史小說”對父輩的崇拜與頌揚不是“孝親”;2、久遠的文化傳承、“父親”特殊的能指作用、“父親”在家庭中的倫理學地位決定等因素了“孝親”之“孝”主要集中在“父親”身上。

      總之,文化保守主義思潮與《農(nóng)民父親》等小說的“孝親”傾向關系密切,“孝親”主要表現(xiàn)為崇親、憫親、尋親。崇親、憫親、尋親既是“孝敬”父輩的具體表現(xiàn),又具有特定的隱喻意義。

      該文為湖北省中華孝文化研究中心課題《新時期小說創(chuàng)作與孝文化之關聯(lián)研究》(2012K01)和湖北小城鎮(zhèn)發(fā)展研究中心項目《中國當代農(nóng)村題材文學作品中的農(nóng)村社會變遷研究》(2010k02)研究成果之一。

      注釋:

      ①出于表述的方便,本文將20世紀90年代初至今這段時間稱之為“后新時期”?!昂笮聲r期”,即新時期后半期。

      ②董德福認為:“文化保守主義是與現(xiàn)代化進程相伴生的全球性現(xiàn)象,其基本特點是力圖以價值理性來批判導源于現(xiàn)代化的工具理性的過分膨脹以及由此帶來的人性的疏離、意義的迷失等問題。”(見《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的反思》,《江蘇理工大學學報》2001年第4期。)

      ③拙著《論新時期鄉(xiāng)村小說的文化意蘊》(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五章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討論。

      ④“父輩”在本文中有狹義廣義之分,狹義的“父輩”指男性長輩,廣義的“父輩”指包括母親在內上輩。兩種外延不同的“父輩”交叉使用,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由具體的語境決定。

      ⑤《跪乳》獲《小說月報》第七屆百花獎最高獎項,是湖北作家岳恒壽(河南籍)的代表作。

      ⑥岳恒壽:《跪乳》,見《小說月報第七屆百花獎獲獎作品集》(百花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第80頁。

      ⑦賀玉瓊,程麗蓉:《跨越世紀困惑的“父親”想像——試論后新時期三種父親形象的書寫》,《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

      ⑧賀玉瓊,程麗蓉:《跨越世紀困惑的“父親”想像——試論后新時期三種父親形象的書寫》,《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

      猜你喜歡
      孝親保守主義父輩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柏克的法律思想探究——保守主義者的節(jié)制與審慎
      現(xiàn)象保守主義與塞拉斯兩難——顯像的規(guī)范化解讀
      哲學評論(2018年2期)2019-01-08 02:12:16
      接過父輩的旗幟
      在廈金胞張愛華孝親牽起兩岸情
      海峽姐妹(2016年2期)2016-02-27 15:15:48
      尤勁東油畫選
      贍養(yǎng)孤老不為錢孝親奉獻整八年
      黨的生活(2015年6期)2015-03-07 11:29:43
      踐行新保守主義的美國新智庫:外交政策創(chuàng)議
      俄羅斯保守主義現(xiàn)代化的實現(xiàn)路徑
      公安县| 图木舒克市| 商南县| 新郑市| 五台县| 九江县| 塔城市| 岱山县| 从化市| 宜川县| 浮山县| 沙洋县| 普格县| 新晃| 兴隆县| 遂平县| 江油市| 兰坪| 鄂尔多斯市| 雷州市| 岳池县| 炉霍县| 百色市| 邵阳市| 鹿邑县| 淳安县| 泾川县| 泸水县| 德格县| 靖西县| 广元市| 太仆寺旗| 长春市| 西乌| 江油市| 西城区| 普安县| 古田县| 久治县| 黎川县| 榆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