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奕超,郭德順,鐘文衡
(1.廣東省地震局,廣東 廣州 510070;2.廣東省工程勘察院實驗與物探測試中心,廣東 廣州 510510)
樁基屬地下隱藏工程,無法采用簡單、直觀的方法對其質量進行檢測,樁基常會出現(xiàn)縮頸、斷裂、夾泥、沉渣,若受地下水等因素影響,還會表現(xiàn)為混凝土密實性差、或骨料、水泥砂漿相對集中等諸多質量問題,因此在實際的檢測過程中應格外小心。目前低應變反射波法被廣泛的用于工程基樁的樁身完整性檢測,它是基于應力波理論通過研究樁土體系的動態(tài)響應,分析實測波形的特征來判斷樁身完整性類別、樁身缺陷位置及缺陷程度、嵌巖樁樁端嵌固質量情況。設備輕便,方法快速、可靠、經(jīng)濟,對場地的要求小,可對工程樁進行快速普查[1]。
低應變反射波法是假設樁為等截面的細長桿,四周無側助力作用,頂端受激振力或其他振動形式的沖擊后,沖擊能量都以應力波的形式沿樁身傳遞,傳遞過程是以一維波動方程為數(shù)學模型[2]。且桿件截面變形仍然保持平面,桿件變形與受力成正比,由振動理論基礎得知,樁體縱向振動的微分方程為:
其中,u為樁身在x方向上的位移,C為應力波沿樁身的傳播速度,C=,E為材料彈性模量,ρ為介質密度。
其樁身波阻抗,縱波波速及缺陷位置的計算表達式為:
基中Z為樁身波阻抗,S為樁身橫截面面積,L為樁長,t為樁底反射波雙程旅行時間,L'為樁身缺陷位置,t'為缺陷處反射波雙程旅行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波速由實測值決定,通常實測的波速是樁的平均波速,缺陷位置的波速一般大于平均波速,因此,確定缺陷位置時要適當考慮這一因素的影響。設樁在某截面處其阻抗發(fā)生變化,變化前后的阻抗分別為Z1和Z2,如下式。
其中,ur為入射波位移,u0為反射波位移,a=Z2/Z1。
由式(5)可知,在t=2L/C時間內,當樁身阻抗由大變小時,a<1,入射波與反射波同相。當樁身阻抗由小變大時,a>1,入射波與反射波反相。當樁身阻抗無變化時,a=1,反射波為零,即不存在反射現(xiàn)象。實測中,要根據(jù)實測樁身阻抗波形曲線變化情況,再結合式(2)判斷樁身的缺陷性質[3]。
某工地工程樁為φ800~φ1500鉆孔灌注樁,樁端持力層為中風化花崗巖,入巖為1D,設計樁身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5。按規(guī)范要求對該工地43根樁進行低應變反射波法檢測,檢測時樁砼齡期已達到28天,經(jīng)對動測波形分析后,發(fā)現(xiàn)正常樁樁端反射不明顯(見圖1),并有一定數(shù)量的樁,均存在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缺陷,經(jīng)建設方同意,決定對幾根初判為有缺陷的樁進行鉆芯法檢測核驗。
圖1 1#樁實測曲線圖Fig.1 Measured curve of 1#pile
各類缺陷或樁底產(chǎn)生的反射波,究其原因是由于樁的波阻抗,樁身截面積S或介質密度ρ產(chǎn)生變化引起的。
(1)樁底持力層軟弱基巖引起缺陷,其地質性狀未達設計要求
經(jīng)檢測發(fā)現(xiàn)3#、4#、5#樁,其樁端反射為單一同相反射,且其樁端反射波幅相對較大,尤其是5#樁(見圖2),初步推斷樁端嵌巖質量有問題。
抽芯結果顯示:3#樁抽芯檢測樁長21.76 m。4#樁抽芯檢測樁長22.00 m,樁底為半巖半土狀軟弱的強風化花崗巖。5#樁抽芯檢測樁長21.90 m,樁底為土柱狀軟弱的全風化花崗巖。
由于樁底持力層強度變軟,材質ρ變小,波速c變小,則波阻抗明顯變小,產(chǎn)生同相反射。且樁底持力層巖性強度越小,樁底反射應相對明顯,反射波幅應相對明顯。
圖2 3#、4#、5# 樁實測曲線圖Fig.2 Measured curves of 3#,4#,5#piles
(2)樁底混凝土松散引起缺陷
經(jīng)檢測發(fā)現(xiàn)16#樁,其樁端反射為單一同相反射,且其樁端反射波幅相對較大,初步推斷樁端嵌巖質量有問題(圖3)。抽芯結果顯示:16#樁樁底(24.45~24.67 m)有22cm一段砼芯只見散塊狀粗骨料,未見水泥砂漿膠結。由于樁底松散,波速c變小,則波阻抗變小,產(chǎn)生同相反射。
(3)樁底沉渣引起缺陷
經(jīng)檢測發(fā)現(xiàn)15#、19#、22#、32#、33#樁,其樁端反射為單一同相反射,且其樁端反射波幅相對較大,初步推斷樁端嵌巖質量有問題 (圖4)。
圖3 16#樁實測曲線圖Fig.3 Measured curve of 16#pile
圖4 15#、19#、22#、32#、33# 樁實測曲線圖Fig.4 Measured curves of 5#,19#,22#,32#,33#piles
抽芯結果顯示:15#樁抽芯檢測樁長25.60m,見沉渣3cm。19#樁抽芯檢測樁長23.91m,見沉渣5cm。22#樁抽芯檢測樁長24.46m,見沉渣4cm。32#樁抽芯檢測樁長23.10m,見沉渣4cm。33#樁抽芯檢測樁長21.91m,見沉渣5cm。
樁底沉渣過厚,相當于材質ρ變小,波速c變小,則波阻抗變小,會產(chǎn)生同相反射。且樁底沉渣越厚,樁底反射應相對明顯,反射波幅應相對明顯。
(4)樁身夾泥引起缺陷。
經(jīng)檢測發(fā)現(xiàn)10#樁,除了其樁端有一同相反射外,持力層基巖軟弱引起,且樁身中段亦有一相對較弱的同相反射,初步推斷樁中段應有質量問題(圖5)。抽芯結果顯示:10#樁在13.05~14.50m處有1.45m一段砼膠結較差且夾泥。樁身夾泥,相當于材質ρ變小,波速c變小,則波阻抗變小,會產(chǎn)生同相反射。
圖5 10#樁實測曲線圖Fig.5 Measured curve of 10#pile
對于嵌巖樁,當樁端反射信號為單一反射波且與錘擊脈沖信號同相時,應結合巖土工程勘察和設計等有關資料,以及結合樁端同相反射波幅的相對高低來綜合判斷嵌巖質量,必要時應采取其它合適方法(如鉆芯法)進行核驗,以確保樁基礎工程的安全性[4]。
樁身夾泥缺陷,表現(xiàn)為樁身反射信號波幅雖不高且較平坦,但波幅較寬,這時應引起注意是否存在夾泥等較嚴重的缺陷。
鉆孔灌注樁常會出現(xiàn)縮頸、斷裂、夾泥、沉渣、砼膠結差骨料松散等諸多質量問題,若受地下水等因素影響,還會表現(xiàn)為混凝土密實性差、或骨料、水泥砂漿相對集中等現(xiàn)象, 因此在實際的檢測過程中應格外小心,充分利用各種資料進行綜合判斷。
[1]涂偉榮,譚平,周福霖,等.房屋建筑抗震易損性分析方法研究綜述[J].華南地震,2011,31(1):47-54.
[2]王輝鵬.反射波在基樁完整性檢測中的應用[J].工業(yè)建筑,2006,36:817-818.
[3]張冬美.低應變反射波法在樁基檢測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10,36(6):118-119.
[4]李五庫.反射波法在樁基完整性檢測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07,33(3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