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
巧解交際難題
舒曼
與人交往時,你會遇到一些比較尖銳性的問題,這些問題是你不想或不便回答的,但迫于形勢又很難拒絕。這可怎么辦呢?這時就需要一些策略了,使自己掌握說話的主動權。
“順水推舟”的本義是順著水流的方向推船,后來比喻順著某個趨勢或某種方式說話辦事。與人交談時,傾聽是必不可少的,在理解了別人的意圖之后,再順著話題加以說明或補充,使自己處于有利的位置。請看下面的例子:
有一次,周恩來總理主持記者招待會,桌子上放了一支派克筆。這時,一個美國記者問:“總理先生,貴國是一個泱泱大國,為什么還用美國生產的筆呢?”聽了記者的提問,總理不急不忙,拿起桌上的派克筆,說:“說到這支筆,就要提到朝鮮戰(zhàn)爭。這是在戰(zhàn)場上繳獲的戰(zhàn)利品,一個朋友送給我的。因為是戰(zhàn)利品,我就收下了。”聽了總理的回答,美國記者啞口無言。在這個簡短的交流中,總理沒有正面回答記者,而是接過記者的話題,順水推舟,通過“繳獲的戰(zhàn)利品”進行有力的回擊。
生活中,我們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考試結束了,如果你考的不理想,而有人偏偏拿成績說話,來羞辱你,怎么辦?你可以說:“這次考試,我的成績是不怎么好,如果我每次都考好,那你不得被我從前五名里擠出去呀!再說了,給別人機會,沒什么不好的,這至少說明我還有上升的空間?!蹦阍捴杏性?,我也有弦外之音,不僅回答巧妙,柔中帶剛,也挫敗了對方的“陰謀”,使自己擺脫尷尬的局面。
“化實為虛”是寫作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就是用寫實的形式來虛構出某種意境,給人一種云山霧罩的朦朧感。那么,在交際中如何做到“化實為虛”呢?因為有些問題本來就沒有確切的答案,所以不妨虛設幾種情況,讓對方去揣摩。請看下面的例子:
有一次,一個人故意刁難瑞士教育家彼斯塔洛齊。這個人問:“你是大教育家,那能不能從孩子一出生,就看出他將來會成為什么樣的人?”面對這個問題,彼斯塔洛齊說:“這很簡單呀!如果在襁褓中是個小姑娘,長大后一定是婦女;如果是個小男孩,長大后就會成為男子漢。”這個問答很簡單,也很直接,化實為虛,讓對方無話可說。其實,“化實為虛”就是利用語言的歧義性,虛擬出兩種情況,而每種情況都合乎常理,便達到了“蒙混過關”的目的。
那么,我們該怎樣運用這種方法呢?先要抓住問題的“實體”,再找出與之相關的若干個“虛體”,然后進行巧妙的“嫁接”。這樣既能顯示出你的聰明智慧,又暗含了對提問者的嘲諷。
這種方法是對方給你提出一個難題,你反其道而行之,也給對方提出一個類似的難題。如果對方答不出來,你也就從尷尬的處境中解脫出來了。請看下面的例子:
一天,一個藥劑師走進鄰居家開的書店,從桌子上拿起一本書,問:“這本書有趣嗎?”“不知道,我沒讀過?!睍袒卮稹!澳阍趺茨苜u自己都不讀的書呢?”藥劑師又問。聽了這句話,書商覺得很不舒服,賣書人難道必須把每本書都看了嗎?書商看著藥劑師,不緊不慢地說:“你難道把藥房里的藥都嘗一遍了嗎?”聽完這句話,藥劑師不再言語了,而是背著手,不聲不響地走了。藥劑師先給書商出了一道難題,而書商“以難解難”,讓他啞口無言。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如果不給別人出難題,自己也不會自討沒趣。與人交往,相互尊重是第一位的,誰會拒絕你的好意呢?
交談時,有些人提出的問題非??量?,如果回答不當,就會使自己很難堪。如果順著對方的話題,找出恰當?shù)那腥朦c,推出一個荒謬的結論,局面就會立刻轉變。
有個叫朗寧的加拿大人,他出生于中國,長在中國,后來回國了。30歲時,他參加一個州的州長競選。他的政治對手想抓住他在中國生長的這段經歷貶低他,就說:“聽說你是吃中國奶媽的奶長大的,這樣看來,你是有中國血統(tǒng)了?”面對這種刁難,朗寧不動聲色地說:“您說對了。不過,據權威資料表明,您是吃牛奶長大的,這樣看來,您一定有牛的血統(tǒng)了?”這個回答讓在場的人都為朗寧豎起大拇指。朗寧先假設對方的說法是正確的,再以對方的論證方式為推理基礎,推出一個更荒唐的結論,從而駁倒了對方的謬論。
運用這種方法時,要注意推理的合理性,要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組織語言,使自己的觀點具有說服力。
拒絕是一種藝術,當別人對你有所要求而你辦不到的時候,你就得拒絕他了。有人說,拒絕別人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其實也不是這樣的,只要講究一些方法,別人還是能
夠接受的。請看下面的例子:
在丘吉爾的領導下,英國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勝利。為了銘記他的不朽功績,議會通過一項決議,打算為丘吉爾建一尊銅像,放在公園里供人們瞻仰。這可給丘吉爾出了一道難題,因為他覺自己還不夠這個資格,但又不好意思直接否定。一次會議上,丘吉爾布置完工作后,對大家說:“謝謝你們的好意,可我不喜歡小鳥在我銅像的頭頂上隨意拉屎,請大家放過我吧,我還想保持一個沒有鳥屎臭的‘頭’呢。”議員們聽了這種自嘲的婉拒后,就再也沒有提銅像的事兒,反而對這位國家元首更加尊敬了。
總之,遇到“難題”的時候,一定要講究方法。方法正確,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編輯/黃書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