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新,胡國敏,賈國存,鄒旭鳳,李彥格
1)鄭州市兒童醫(yī)院血液科 鄭州 450053 2)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兒科 南陽 473002
為了解β2-微球蛋白(β2-MG)、白細胞介素-2(IL-2)、白細胞介素-6(IL-6)在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 合并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患兒腦脊液中的變化,作者以血象正常的外科手術(shù)患兒及ALL不伴CNSL患兒為對照,觀察了26例ALL伴CNSL患兒腦脊液中β2-MG、IL-2及IL-6水平的變化,現(xiàn)將結(jié)果分析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ALL 68例,選自鄭州市兒童醫(yī)院血液科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住院的初治患兒,診療均符合《兒童ALL診療建議(第三次修訂草案)》[1]。臨床分組:①依據(jù)ALL是否合并CNSL分為2組。ALL不伴CNSL組42例,其中男19 例,女23 例,年齡2~10歲,中位年齡5.6歲;該組全部病例經(jīng)化療后均達臨床完全緩解。ALL伴CNSL組26 例,其中男12例,女14 例,年齡1~8歲,中位年齡3.8歲;化療后有16例完全緩解,10例未緩解。②依據(jù)ALL伴CNSL組化療后臨床緩解情況進一步分為2組,伴CNSL緩解組中男7例,女9例,年齡2~7歲,中位年齡4.1歲;伴CNSL未緩解組中男5例,女5例,年齡1~8歲,中位年齡3.5歲。對照組選自該院同期施行腰椎麻醉的外科手術(shù)患兒,術(shù)前血象均正常,無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及結(jié)締組織疾病,共30例, 其中男16例, 女14例, 年齡1~12歲,中位年齡6.5歲。
1.2檢測方法白血病患兒腦脊液標本分別于開始化療前和化療結(jié)束后行腰椎穿刺采集, 對照組患兒于施行腰椎麻醉時收集,無菌試管留樣后,離心取上清液。β2-MG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檢測,由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提供125I 放免藥盒。IL-2、IL-6采用酶聯(lián)免疫雙抗夾心法檢測,試劑盒購自武漢伊萊瑞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嚴格按照說明書要求進行操作。
1.3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9.0處理數(shù)據(jù)。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對照組、ALL不伴CNSL組、ALL伴CNSL組以上3指標的差異,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比較緩解組和未緩解組治療前后以上3指標差值的差異,檢驗水準α=0.05。
1.4結(jié)果
1.4.1 3組腦脊液中β2-MG、IL-2 及IL-6水平比較
見表1。
表1 3組腦脊液中β2-MG、IL-2 及IL-6水平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ALL不伴CNSL組比較,P<0.05。
1.4.2 伴CNSL緩解與未緩解組治療前后腦脊液中β2-MG、IL-2 及IL-6水平的變化比較 見表2。
表2 伴CNSL緩解與未緩解組治療前后腦脊液中β2-MG、IL-2 及IL-6差值比較
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是白血病細胞的“庇護所”,為白血病復發(fā)的根源。而現(xiàn)今對CNSL的診斷仍依靠腦脊液常規(guī)檢查[2-3]。然而該檢查常出現(xiàn)漏檢,因此,有必要尋找更敏感可靠的檢驗指標,以便及時準確診斷CNSL。
β2-MG是有核細胞表面完整組織相容性抗原的一部分。人體間質(zhì)細胞上皮、造血系統(tǒng)的正常細胞和惡性細胞均能合成β2-MG。血清β2-MG含量與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相關聯(lián)[4]。該研究發(fā)現(xiàn)ALL伴CNSL組患兒腦脊液中β2-MG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及ALL不伴CNSL組;ALL伴CNSL組患兒治療后緩解組腦脊液中β2-MG 水平降低,其治療前后差值高于未緩解組。這些結(jié)果提示腦脊液中β2-MG的水平可作為判斷ALL是否合并CNSL及其療效的檢驗指標。
IL-2主要由CD4+和CD8+T細胞產(chǎn)生。IL-2在體外的生物學作用主要是促進T細胞增殖及產(chǎn)生CK,誘導LAK細胞擴增,促使活化B細胞增生及產(chǎn)生抗體,激活單核、吞噬細胞,增強其殺瘤活性[5]。該研究結(jié)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ALL不伴或伴CNSL組患兒腦脊液IL-2水平均明顯下降,尤以ALL伴CNSL組下降顯著,且ALL伴CNSL的患兒化療后,緩解組腦脊液中IL-2的水平上升,但未緩解組腦脊液中IL-2水平仍很低。有學者[6]認為IL-2水平的低下是由于腫瘤細胞高表達的sIL-2R直接結(jié)合IL-2,從而降低了IL-2在周圍環(huán)境中的濃度。以上結(jié)果提示腦脊液中IL-2的水平可作為判斷ALL是否合并CNSL及其療效的指標。
IL-6的主要生物學作用是促進B細胞增殖分化和分泌抗體,參與炎癥反應,并具有抗瘤效應,增強NK細胞及細胞毒性T細胞的殺瘤活性。產(chǎn)生IL-6的細胞主要有單核細胞、吞噬細胞、血管內(nèi)皮細胞、成纖維細胞、角質(zhì)細胞及T細胞等[5]。劉爽等[7]報道白血病細胞也可自分泌IL-6。該研究結(jié)果顯示, ALL伴CNSL組患兒腦脊液中IL-6水平明顯高于ALL不伴CNSL組和對照組,與黎承萍等[8]報道的結(jié)果相近。 治療后ALL伴CNSL患兒緩解病例中腦脊液IL-6水平明顯下降,其治療前后差值高于未緩解病例,提示腦脊液中IL-6水平變化也是一個診斷及判斷CNSL療效的敏感指標。
綜上所述,動態(tài)聯(lián)合監(jiān)測腦脊液中β2-MG 、IL-2 及IL-6 水平對早期輔助診斷CNSL及判斷CNSL的治療效果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1] 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血液學組.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診療建議(第三次修訂草案)[J].中華兒科雜志,2006,44(5):392
[2] 盧新天.兒童急性白血病預后影響因素[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1,26(15):1155
[3] 佟紅艷.急性白血病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累的診治[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11,31(12):921
[4] 莊囡囡.β-2微球蛋白測定的臨床應用[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8,15(13):1722
[5] 龔非力.醫(yī)學免疫學[M].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6] 朱宏麗, 汪月增, 韓小萍, 等. 惡性淋巴瘤患者血清中IL-2、sIL-2R、IL-6、IL-8和TNF-α的測定[J]. 中華血液學雜志, 1998, 19(2): 85
[7] 劉爽, 奚永志,郭斯啟,等.白細胞介素-6在人白血病細胞中的轉(zhuǎn)錄與自分泌[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00, 39(9): 611
[8] 黎承萍, 陳鈺, 沈陽. 白血病患者腦脊液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體、白介素6水平的測定及其臨床意義[J].臨床內(nèi)科雜志,2001,18(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