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同發(fā)
去年紀念“七·七”抗戰(zhàn)75周年之際,承蒙組委會邀約,筆者有幸出席在上海舉行的第三屆“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當見到已屆鮐背之年的老爹依然神采奕奕地率領近四十位臺灣退役將領、新黨主席郁慕明及著名學者蒞會,內(nèi)心的感動自是無以言說。而老爹對他領銜創(chuàng)建的“黃埔論壇”的堅持與付出,老爹與三屆“黃埔論壇”休戚與共的悠悠情緣,更使其成為海峽兩岸傳承黃埔精神的一面旗幟。
2012年7月7日,第 三 屆“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在上海拉開帷幕。94 歲高齡、被黃埔后人尊稱為許老爹的臺灣新同盟會會長許歷農(nóng)將軍率領的團隊,除新黨主席、著名學者外,更有37名退役將領,其中有4 名上將、12名中將、21 名少將,這使得許老爹再次成為論壇的聚焦人物。
作為論壇重要的領銜創(chuàng)辦人,許老爹在主旨演講中說,以94歲高齡能有機會再次受邀出席盛會,親見出席校友暨后代的壯大陣容,及論壇場景的空前盛況,感到格外興奮。三年前創(chuàng)辦論壇的情景歷歷在目,創(chuàng)辦論壇的動機和主旨:“傳承國父思想,發(fā)揚黃埔精神,維系師生暨后代情誼,謀求兩岸同胞福祉 ”,依然深刻心間,未敢稍有怠忘。他呼吁,愿所有黃埔?guī)熒哂H屬后代,繼續(xù)努力,以求貫徹;更盼望兩岸領導階層惠予支持,使黃埔精神能薪火相傳,發(fā)揚光大!
老爹與出席論壇歡迎晚宴的、時任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的互動,成為論壇與會人員津津樂道的佳話。老爹與俞書記是老朋友,因為女兒在武漢定居而常來常往,與時任湖北省委書記的俞正聲由相識而熟稔。兩人一見面,嘮家常,談政治,親切自然,猶如家人。俞書記說,他是主動要求參加晚宴的,因為會見的都是老朋友。慈祥可敬的老爹,則不忘以鮐背長者幽俞書記一默,笑稱俞書記將要更上層樓,擔起重大歷史責任。
作為祖國大陸方面黃埔后代的重要人物——聶榮臻元帥之女聶力將軍在晚宴致辭時,由衷感謝論壇的倡議發(fā)起人許歷農(nóng)老將軍,組織并親自率領臺灣黃埔退役將領出席盛會,其親歷親為令人感佩。其他多位演講者在開講前或作結束語時,也都紛紛對老爹的“登高一呼,應者云集”表示崇高的敬意。
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在演講中說:在我的記憶里邊,愿意特別強調(diào)的是,黃埔精神里邊的學長制度,那就是一種傳承。我看到老爹,看到他為了兩岸奔忙的情形,其實就是對黃埔精神的傳承,很油然地就這么多年來追隨在他身邊,一起努力,為了這個國家。
眾多黃埔后人的參與,還因其父輩的赫赫聲名而使論壇備受關注。他們在論壇上對黃埔精神的解讀,不僅蘊含對父輩深深的緬懷,更闡述了不同時代環(huán)境下蘊藏的不同內(nèi)涵,令老爹倍感欣慰。他們對論壇的關注與投入,肯定與贊同,更讓老爹感受到后繼有人,前途光明。
筆者注意到老爹在論壇的一個細節(jié):當與會人員搭乘大巴外出參訪時,老爹因年事已高未能同行,卻仍不顧炎夏酷暑站立在賓館門口向大家揮手送行。謙謙君子、諄諄長者的神態(tài),不免令人生出些許高山景行的感嘆,為之動容。
2010年5月,第 一 屆“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在臺北成功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黃埔校友和后代,以及專家學者近300人參與了論壇。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新黨主席郁慕明,論壇發(fā)起人、新同盟會會長許歷農(nóng)等出席開幕式。全體與會人員到臺北“國父紀念館”,向?qū)O中山先生銅像三鞠躬,并敬獻鮮花。有10 多位代表,拜會了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zhàn)。
回首論壇的創(chuàng)辦,許老爹的巨大付出與不懈努力,不禁讓人肅然起敬。早些年,臺灣在李登輝、陳水扁當政時,“兩國論”、“一邊一國”論、“去中國化”大行其道,“臺獨”勢力甚囂塵上,統(tǒng)一的聲音極度式微、欲振乏力。老爹個人在島內(nèi)的處境也十分險惡,經(jīng)常無端遭受“臺獨”勢力的攻擊。但是,老爹早已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無所畏懼,挺身而出,奔走四方,終于有了首屆“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的登場。
許老爹在致開幕詞時說,論壇的舉辦得到了兩岸暨海外諸多黃埔同學及后人的大力支持,沒有眾人的呼應與努力是不可能成功的。論壇的主旨在實踐中山先生思想,聯(lián)絡黃埔同學及其后代珍貴情誼,正是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方能集合起那么多有識之士。他說,兩岸的交往如同黃埔精神一樣,應該互相接納,一笑泯恩仇。期望兩岸黃埔人能發(fā)揚黃埔精神,像一家一樣,對兩岸和平統(tǒng)一作出貢獻。
正是在老爹的導引下,論壇成了兩岸同胞大交流的又一個重要平臺。“天下黃埔是一家”、“力行中山先生理念”、“發(fā)揚黃埔精神”、“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構建和平架構”、“推進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共謀和平統(tǒng)一”等,成為與會人士使用頻率最高的關鍵詞。
引人矚目的是,許多大陸的退役將領暨黃埔后代也應邀赴臺參加論壇。他們以親身經(jīng)歷,說出了一個共同的體驗:今天兩岸往來之便捷、交流之活躍、合作之深入,可說是60 多年來從未有過的,兩岸黃埔人有責任共同終結兩岸敵對的歷史,撫平歷史創(chuàng)傷,增強民族認同,共同完成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
在黃埔精神的激勵下,老爹的人生益顯精彩與輝煌。1993年他退役后,即全身心投入到了兩岸的交流活動當中,很多人都勸他,年紀大了,不要那么累了。但是他說,自己心里很著急,想要努力促成兩岸的和解,時不我待,不能再拖了。就這樣,新同盟會、黃埔論壇等一件件致力于兩岸和平統(tǒng)一的杰作,在他的手中一一誕生。
這次論壇舉辦期間,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事:在論壇開幕那天,已經(jīng)92 歲高齡的許將軍忽然病了,發(fā)起高燒。這對于年輕人來說或許還能扛一扛,但對一位92歲老人而言,就有很大風險。朋友都勸他以身體為重,但他仍堅持要親眼見證這次黃埔人的盛會。直至論壇開幕式結束,他才在家人的堅持下去了醫(yī)院。
2011年6月,上 百 位 黃 埔校友和后人,齊聚北京政協(xié)禮堂,他們都是專程來參加第二屆“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的。論壇的主題是紀念辛亥革命100 周年。來自海峽兩岸以及海外的黃埔校友、親友,以及專家學者300多人相聚一堂,共同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紀念在辛亥革命中犧牲的革命志士。
論壇上,老爹見到許多老朋友、黃埔后代,感到無比欣喜。特別是一見到聶力將軍,更好像有說不完的話。1939年,還沒到20歲的許歷農(nóng),進入了黃埔軍校,成為黃埔第十六期學員;而聶榮臻元帥,早年曾在黃埔軍校擔任政治部秘書兼政治教官,按“輩份”是許歷農(nóng)的老師。聶力則延續(xù)了父輩與許歷農(nóng)將軍曾經(jīng)的師生情,最近幾年,只要許歷農(nóng)將軍到大陸,他們都會見上一面,兩人談談過往,聊聊未來,十分投緣。
一談起黃埔軍校,老爹的臉上就洋溢著會心的微笑。他甚至高興地描述起了剛入學時所看到的黃埔的模樣。他說,我是黃埔第三分校的學員(在江西),那時的校舍很簡陋,但學員精神卻十分高昂。就是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黃埔培養(yǎng)出了無數(shù)抗日英才。
有人曾以不屑的口吻說:“什么黃埔精神?” 老爹說,我愿在這里誠懇而莊嚴地答復:黃埔精神是犧牲精神、是負責精神、是團結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親愛精誠,黃埔的校訓就叫親愛精誠。憑著黃埔精神,我們曾以500 支步槍,敉平所有割據(jù)的軍閥,統(tǒng)一全國。憑著黃埔精神,我們曾以極劣勢的裝備,與世界頂級強權日本帝國主義纏斗八年,光復臺灣,最后贏得抗戰(zhàn)勝利。
論壇期間,在北京市臺聯(lián)的邀請下,黃埔校友及后代們,參觀了位于北京前門的臺灣會館。這是清康熙年間,為了讓赴京趕考的臺灣學子有個落腳的地方,一位臺灣進士興建的。從此,這里就成為臺灣同胞聚首的場所。論壇期間正值端午佳節(jié),兩岸黃埔人歡聚一堂,唱起了再熟悉不過的《中華民族頌》。歌聲響徹會館,擊打著每個人的心扉,也仿佛穿透歷史的長河,述說著遙遠的故事。
在2013年新年到來之際,很久沒露面的老爹,忽然現(xiàn)身在新黨“請問臺灣人民”的一次集會上。他致詞說,我年紀大了,很久沒有出來了,今天受新黨郁主席“放下藍、綠惡斗,全面開放、全面結盟、全面出擊,追求國家終極統(tǒng)一目標”的感召,特別前來參加,表示響應和支持。
他說,國家統(tǒng)一是我們責無旁貸的天職,我們應有 “舍我其誰” 的氣慨,勇敢地來擔當。早年,金門大擔島 “ 三民主義統(tǒng)一中國 ”與廈門環(huán)海路上“ 一國兩制統(tǒng)一中國 ”的標語,在硝煙烽火中,相互屹立對峙,如今這兩地已成為兩岸乃至國際的亮麗觀光景點。這個事實證明:國家統(tǒng)一,是兩岸一貫的共同目標。今后我們將繼續(xù)在黃埔精神的指引下,推進海峽兩岸和平發(fā)展,完成國家統(tǒng)一。
2010年在臺北舉行第一屆黃埔論壇,接著2011年在北京、2012年在上海又成功舉辦兩屆,“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在海峽兩岸同胞中,特別是在海內(nèi)外黃埔?guī)熒坝H友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這是兩岸黃埔?guī)熒坝H屬大交流的一個創(chuàng)舉,也是兩岸同胞大交流的一個重要平臺。郁慕明主席建議,今后黃埔論壇要一屆一屆辦下去,雖然起步維艱,但是黃埔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堅持到底。
從黃埔軍校的歷練,到黃埔精神的傳承,再到黃埔論壇的創(chuàng)辦,許老爹一路走來,已成為海峽兩岸傳承黃埔精神的一面耀眼旗幟,引領著無數(shù)黃埔同學與后人前赴后繼,奮勇前進。94 歲的老爹一直在給黃埔?guī)熒ⅫS埔親屬、黃埔后代加油,讓晚生后輩備受鼓舞。本文定稿之日(4月13日),恰逢老爹95 歲壽辰,筆者遙祝老爹壽比南山,福如東海。老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