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宗華 董艷
(1.軍事科學院 研究生部,北京100091;2.軍事科學院 作戰(zhàn)理論和條令研究部,北京100091)
軍事物流基地布局,是指在物資存儲、配送過程中,根據(jù)部隊用戶對物資的需求,在若干個軍事物流基地候選位置中,根據(jù)決策者的偏好選擇幾個地點建立軍事物流基地,與部隊用戶組成軍事供應鏈網絡的過程。好的軍事物流基地布局方案可以有效提高軍事供應鏈網絡的運行效率,使軍事供應鏈網絡的配送時間短、配送成本低。
軍事物流基地布局建設問題與地方物流配送中心選址問題有些相似,又不完全相同。從目前國內外對設施選址評估的研究來看,現(xiàn)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評估模型的構建上[1-16],相關文獻所提及的評估指標體系主要是為了驗證其評估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專門針對評估指標體系設計而進行的研究還十分有限。從影響設施選址的因素來看,多考慮自然條件、交通條件、基礎設施條件和其他政策法規(guī)等因素。這些因素是從定性的角度進行分析,主觀性較強,當候選位置很多的時候,不易形成合理的選址方案。定量分析雖然具有較好的客觀性,但有些影響軍事物流基地布局的因素難以量化,強行量化就會因過于簡化該因素,導致不能很好地反映實際情況。
針對以上問題,本文提出并建立了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相結合的軍事物流基地布局評估指標體系,彌補單獨定性分析或定量計算的不足,為軍事物流基地布局評估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軍事物流基地是軍事供應鏈網絡中的關鍵節(jié)點,對軍事供應鏈網絡的正常運行起到重要作用。本文著重從定性定量綜合評估的角度分析影響軍事物流基地布局的因素。
保障任務完成能力是指在軍事物流基地和部隊用戶所組成的軍事供應鏈網絡內,在物資需求時限內,軍事物流基地滿足部隊用戶的物資需求的能力。該目標因素是決策者最為關心的評估因素,因為保障任務完成能力過低的軍事供應鏈網絡是沒有任何戰(zhàn)略意義的。
該目標因素包括需求滿足度和配送保障度2個二級因素。需求滿足度是指軍事物流基地所存儲的物資能否滿足部隊用戶需求的能力,包括物資儲備度 物資配套度 可用度和安全度 個指標;配送保障度是指軍事物流基地能否將物資在規(guī)定時間內送達部隊用戶的能力,包含了保障持續(xù)度、適時補給度和配送可靠度3個指標。
保障輻射能力是指在軍事供應鏈網絡內,軍事物流基地的配送服務能力對部隊用戶的覆蓋輻射程度[17-19],也是一個重要的目標因素。保障輻射能力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軍事物流基地的配送能力所形成的保障輻射能力;二是部隊用戶對物資的需求時限所形成的保障輻射能力。這兩種保障輻射能力的使用根據(jù)部隊用戶所擔負任務的不同而不同,一般來說,第一種保障輻射能力適用于非戰(zhàn)爭軍事行動,而第二種保障輻射能力適用于大規(guī)模作戰(zhàn)。
保障輻射能力這一目標因素包括覆蓋度和配送服務度2個二級因素。覆蓋度是指軍事物流基地所能輻射到的部隊用戶的數(shù)量占部隊用戶總數(shù)量的百分比,包括了用戶覆蓋度和區(qū)域覆蓋度2個指標;配送服務度是指軍事物流基地所能提供的配送能力完成配送任務的程度,主要包括公路、鐵路、空運和水運的配送方式利用度和配送時間、配送成本、配送距離[20-23]等子指標。
根據(jù)以上分析,本文建立了由2個目標因素、4個子因素、13個指標、26個子指標構成的軍事物流基地布局四層評估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
在軍事物流基地布局評估指標體系中,除需求滿足度中的安全度和配送保障度中的配送可靠度為定性指標外,其他指標均屬于定量指標。定性指標的數(shù)值可由決策者的主觀判斷得出,定量指標的數(shù)值可以通過建立數(shù)學模型求解得到。下面簡要介紹部分定量指標的計算方法。
3.2.1 保障任務完成能力M計算方法
影響保障任務完成能力因素包括需求滿足度和配送保障度兩個子因素。因此,保障任務完成能力可采用加權的方法計算,即:
3.2.2 保障輻射能力R計算方法
同M類似,影響保障輻射能力的因素包括覆蓋度和配送服務度兩個子因素。因此,保障輻射能力同樣可采用加權的方法計算,即:
需求滿足度、配送保障度、覆蓋度和配送服務度4個子因素的計算方法與保障任務完成能力和保障輻射能力的計算方法相同,不再贅述。
3.2.3 部分典型指標計算方法
(1)物資儲備度計算方法。物資儲備度是指軍事物流基地實際物資儲備量與部隊用戶物資需求總量的比值。軍事供應鏈網絡物資儲備度的計算方法為:
(2)可用度計算方法。可用度是指軍事物流基地中損壞、變質的物資數(shù)量占實際存儲數(shù)量的比值。軍事供應鏈網絡可用度的計算方法為:
(3)用戶覆蓋度計算方法。軍事供應鏈網絡的用戶覆蓋度用軍事物流基地配送范圍內的部隊用戶數(shù)量與軍事供應鏈網絡中部隊用戶總數(shù)量的比值來表示,其計算方法為:
(4)區(qū)域覆蓋度計算方法。軍事供應鏈網絡的區(qū)域覆蓋度用軍事物流基地配送覆蓋范圍面積與保障區(qū)域范圍面積的比值來表示,其計算方法為:
(5)配送服務度計算方法。配送服務度是部隊用戶物資需求量的滿足程度。衡量軍事供應鏈網絡配送服務度的指標為所需配送工具數(shù)量和配送工具實際數(shù)量的比值,計算方法為:
圖1 軍事物流基地布局評估指標體系
假設軍事供應鏈網絡中包含了軍事物流基地和部隊用戶兩類節(jié)點,其中軍事物流基地候選節(jié)點有8個,部隊用戶節(jié)點有18個,軍事物流基地向部隊用戶提供物資,各個軍事物流基地和部隊用戶的相關參數(shù)都是已知的。軍事物流基地布局優(yōu)化問題的目標是在軍事物流基地候選節(jié)點中選擇6個節(jié)點建立軍事物流基地,在基地建設總預算為1800萬元,各個基地鐵路運力數(shù)量為2列、公路運力數(shù)量無限制的條件下,在部隊用戶覆蓋數(shù)量最大的基礎上,使軍事供應鏈網絡的總配送時間最短。通過建立軍事物流基地布局優(yōu)化模型對問題進行求解,主要運行結果見表1。
如果假設需求滿足度和配送保障度的權重分別為0.75和0.25,那么保障任務完成能力M為:
同理,如果假設覆蓋度和配送服務度的權重分別為0.833和0.167,那么保障輻射能力R為:
表1 模型運行結果
本文在深入分析影響軍事物流基地布局因素的基礎上,構建了一套軍事物流基地布局評估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中包含了定性和定量兩類指標,并著重從定量的角度表征了影響軍事物流基地布局的因素,使軍事物流基地布局評估指標體系趨于合理、科學,為軍事物流基地布局評估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1 王獻鋒.物流選址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J].中國商貿,2011,(20):127-128.
2 馮亦項.物流園區(qū)選址綜合評價方法及相關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8.
3 禤文怡.物流中心選址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4.
4 張濤.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物流中心選址研究[D].武漢:武漢科技大學,2008.
5 黃娟,郭潔.區(qū)域物流中心的選址評價分析[J].河北交通科技,2005,2(2):47-49.
6 董艷萍.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物流配送中心選址研究[J].科技創(chuàng)業(yè),2010,(10):92-93.
7 陳濤,仝瑜.基于FAHP-DEA評價的物流中心選址模型研究[J].商場現(xiàn)代化,2008,(24):13-14.
8 張瀅.物流中心選址的熵權法綜合評價[J].生產力研究,2008,(10):108-110.
9 李亞茹,張慶年.物流中心選址規(guī)劃方案評價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10,27(2):143-146.
10 張衡,花興來,彭飛.軍事物流中心選址評估模型[J].運籌與管理,2007,16(4):139-143.
11 李振東.軍用物流中心選址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
12 王進,楊西龍,姜宏剛,等.基于灰色關聯(lián)分析的軍事物流配送中心選址決策研究[J].物流科技,2006,29(130):89-90.
13 李振克,耿尚忠,熊哲華.基于AHP-Fuzzy理論的軍事物流配送中心選址研究[J].物流科技,2009,(3):133-136.
14 夏玉森,周海云.模糊綜合評判在軍事物流中心選址中的應用[J].包裝工程,2006,27(1):142-143.
15 靳國棟,李中學,李憲港,等.基于Fuzzy-AHP的軍事物流中心選址評估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J].軍事物流,2008,(2):127-129.
16 彭飛,楊江平,張衡.戰(zhàn)時雷達器材應急倉庫選址評價[J].兵工自動化,2010,29(5):24-27.
17 SAEED JABALAMELI M,BEHZAD BANKIAN TABRIZI,MOHAMMAD MOSHREF JAVADI.Capacitated facility location problem with variable coverage radius in distribution syste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Production Research,2010,21(4):231-237.
18 MAGED M DESSOUKY,F(xiàn)EMNANDO ORDONEZ,PAVANKUMAR MURALI.Capacitated facility location with distancedependent coverage under demand uncertainty[EB/OL].[2012]http://research.create.usc.edu/nonpublished_reports/130.
19 CHURCH RICHARD,REVELLE CHARLES.The maximal covering location problem[EB/OL].[2012]http://www.geog.ucsb.edu/~forest/G294download/MAX_COVER_RLC_CSR.pdf.
20 LANG THOMAS.Defining and evaluating reliable options for overseas combat support basing[R].RAND Corporation,2009.
21 AMOUZEGAR MAHYAR A,TRIPP ROBERT S,MCGARVEY RONALD G,etc.Supporting air and space expeditionary forces:analysis of combat support basing options[R].RAND Corporation,2004.
22 AMOUZEGAR MAHYAR A,MCGARVEY RONALD G,TRIPP ROBERT S,etc.Evaluation of options for overseas combat support basing[R].RAND Corporation,2006.
23 MCGARVEY RONALD G,TRIPP ROBERT S,RUE RACHEL,etc.Global combat support basing:robust prepositioning strategies for air force war reserve materiel[R].RAND Corporation,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