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人民幣亞洲化的可行性及其前景*

      2013-12-17 00:46:46田春生
      中州學刊 2013年10期
      關鍵詞:亞洲貨幣人民幣

      田春生 邢 培

      一、導論

      隨著新興經濟體的發(fā)展,在國際金融危機后,人民幣國際化成為國內外討論的一個熱門話題。所謂“人民幣亞洲化”,這里指人民幣通過參與亞洲區(qū)域貨幣金融領域的制度性合作并爭取成為區(qū)域內關鍵貨幣的過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后,各國普遍認識到,在缺乏有效約束機制的國際貨幣體系中,過度依賴美國的主權貨幣,無論對維護本國宏觀經濟穩(wěn)定和金融資產安全,還是對保持國際經濟穩(wěn)定平衡,都可能帶來極大風險。為應對危機和防范風險,亞洲區(qū)域經濟和金融合作勢頭強勢。自2008年末起,中國人民銀行首先與韓國銀行簽訂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之后至今,中國相繼與20多個國家的銀行簽訂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其中以亞洲國家和地區(qū)居多。

      人民幣亞洲化進程已經開啟,并將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第一步。人民幣的亞洲化是中國經濟實力的貨幣表現,也是我們進一步增強實力和國際資源控制力的需要。中國作為亞洲地區(qū)日益崛起的經濟大國,與其他經濟體之間有著越來越密切的經濟聯系,對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本文將從中國與亞洲各貿易伙伴國之間經濟往來和地緣關系入手,結合中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在亞洲地區(qū)日益重要的經濟地位,從理論上論證人民幣是可以成為亞洲貿易間的結算貨幣的,并通過引力模型驗證中國與亞洲主要國家和地區(qū)之間一體化程度較高,存在最優(yōu)貨幣區(qū)。

      二、相關文獻綜述

      我國的學者對人民幣國際化和人民幣區(qū)域化已從多個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較少涉及人民幣亞洲化問題。李稻葵、劉霖林(2008)計量分析了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的條件,預測人民幣在2020年將成為世界第三大貨幣①。石巧榮(2011),基于琴恩(Chinn)和弗蘭克爾(Frankel,2005)模型分析未來貨幣競爭格局,否定了多數學者認為的歐元將超過美元的理論,同時也指出人民幣的國際占比不會上升得那么迅速②。同樣使用該模型,劉艷靖(2012)對國際貨幣儲備的演化進行了實證分析,證明了影響成為國際貨幣以及國際貨幣占比的因素,并對中國的實際情況與其本幣已經成為國際貨幣的國家進行對比分析,得出中國已經初步具備了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條件③。蔣萬進等(2006)則對人民幣國際化指數進行測度,表明人民幣跨境流通已具備了一定規(guī)模,但是人民幣國際化指數相對于美元等主導貨幣還很低,尚處于國際化的初級階段??傊?,現有的研究對人民幣國際化基礎條件的分析各有側重,得出的結論也存在一定的分歧。

      對人民幣區(qū)域化的研究在相關文獻中也占有較大部分。韓民春、袁秀林(2007)從貿易的角度分析了亞洲國家之間的貿易結構與貿易額,強調中國的地位舉足輕重,人民幣區(qū)域化具有可行條件。李翀(2002)把人民幣在周邊國家和地區(qū)流通的形式和流通的程度做出劃分。一種是由旅游業(yè)而帶來的人民幣,這種形式的流入強度不大,沒有貯藏價值,所以留在這些國家的數量不多。第二種是由邊境貿易進入其他國家的人民幣,人民幣行使交換媒介的功能,停留數量較大。第三種是對于香港和澳門地區(qū),和內地經濟聯系較為緊密,人民幣的流通想當普遍。關于人民幣亞洲化,大部分學者只是采用了定性的分析方法,很少涉及定量的研究。李曉、李俊久、丁一兵(2004)參考日元失敗的教訓,結合國際貨幣格局的變化以及東亞經濟、貨幣合作的進展,提出人民幣亞洲化的必要性,并對其可行性進行分析,得到人民幣已經初步具備了亞洲化的條件。他們還強調了亞洲化進程中必須注意與其他國家貨幣的合作,尤其是與日元的相互協調配合④。國內研究中,對于貨幣國際化和區(qū)域化影響因素的觀點,總結起來分為兩部分:一是一國自身的經濟實力和對外的分散程度,二是網絡外部效應⑤。在這方面的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琴恩(Chinn)和弗蘭克爾(Frankel,2005)模型,李稻葵和劉霖林(2008)用此模型選擇的衡量條件有GDP全球占比、通貨膨脹率、對外貿易、真實利率、匯率升(貶)值率及波動幅度。黃海波和熊愛宗(2009)發(fā)現資本和金融市場的規(guī)范程度也是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的因素。鐘陽(2011)認為的貿易總量、債務負擔、人均GDP和兩國相距的距離以及顏超認為的貨幣使用的慣性、GDP總量、貿易量和通貨膨脹率都是影響因素。

      文獻研究表明,在我國學者中關于人民幣亞洲化的問題論述尚不充分。本文將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方法,從國際貿易轉為亞洲區(qū)域內貿易的角度,論證人民幣亞洲化的可行性。

      三、關于人民幣亞洲化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有關一國貨幣能不能國際化以及國際化所需要的經濟和金融條件的研究,幾乎都是針對完全的國際貨幣⑥而進行的。我們選取一個成為地區(qū)行關鍵性貨幣的條件,分析人民幣成為亞洲關鍵性貨幣的可行性。不過就目前來看,還沒有針對一國貨幣能否成為一個地區(qū)性貨幣明確的影響指標。在本文的研究中,基于貨幣自由兌換的條件,結合國內外文獻得出的具有定量分析可行性的相關變量,本文選取了學者們在琴恩(Chinn)和弗蘭克爾(Frankel,2005)模型⑦中衡量一國貨幣國際化程度時慣用的解釋變量作為分析指標。它們大致包括以下幾個主要因素:國家的經濟實力與經濟發(fā)展的穩(wěn)定性、市場的規(guī)模、幣值的穩(wěn)定、一國的經濟開放程度、一國貨幣被周邊國家和地區(qū)所接受的程度。本文將分別說明每個因素的指標對人民幣亞洲化的影響,并證明中國已經大致滿足這些條件,人民幣亞洲化具有可行性。

      (一)國家經濟實力與經濟發(fā)展穩(wěn)定性

      從根本上說,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決定了其貨幣的國際地位。從現有國際貨幣的格局看,國際上主要的國際貨幣都是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經濟實力最強的經濟體。經濟規(guī)模決定了該國貨幣在國際市場的潛在使用情況。國家的綜合國力和經濟實力增強,經濟發(fā)展穩(wěn)中有升,對周邊國家和地區(qū)的影響力就越來越大。在區(qū)域內的地位不斷提高,經濟實力雄厚,為本區(qū)域內其他國家和地區(qū)提供出口市場的能力較大,吸引外幣過來投資,促進兩國貨幣合作,由此帶來的對本幣的需求就增多。另外,貨幣是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的負債表現形式,它代表著該國的信用級別。當一國的經濟規(guī)模較大,發(fā)展的穩(wěn)定性強,本國貨幣的信用級別就較高。

      區(qū)域貨幣是貨幣發(fā)行國對區(qū)域內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負債,因此,只有當發(fā)行國經濟基礎有保障的時候,其貨幣才更容易被普遍接受。貨幣區(qū)域化是一國經濟實力在貨幣形態(tài)上的反映。自從1978年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后,中國經濟出現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超過法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國家。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從1990年的3569萬億美元,躍升到2010年的58786萬億美元。1978年的改革開放之初,中國GDP全球占比僅僅只有0.98%;改革開放30多年,截至2011年我國的GDP總量占全球GDP的比重提高到了8.4%。巨大的經濟規(guī)模徹底改變了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

      中國如此巨大的經濟總量,意味著我國已經邁入了貨幣亞洲化的門檻,實現人民幣亞洲化的本質條件與經濟實力已經初具規(guī)模。多年來,中國經濟一直保持著較高水平的穩(wěn)定增長。在亞洲主要國家和地區(qū)中,只有中國每年保持大約7%—8%增長率,并且這一增長率在未來幾年尚難減弱。新加坡、菲律賓、泰國的經濟增長受國際經濟影響,且變動幅度較大;日本經濟長期低迷且增速緩慢。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2001至2010年這10年中,我國GDP年均增長率為10.5%,大大高于世界年均3%左右的增長幅度。2001到2009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4.6%,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

      隨著中國GDP總量的不斷增加,中國對世界經濟尤其是對亞洲經濟產生著日益重要的影響。巨大的經濟實力奠定了人民幣亞洲化的良好基礎。經驗表明,一國GDP的增長常常伴隨著該國從周邊國家進口的增加。為了驗證這一結論,我們選取2001年到2010年中國GDP和中國從亞洲一些國家的進口總額,以進口總額為被解釋變量,中國的GDP為解釋變量,建立一元線性回歸模型。

      其中,yt表示中國從亞洲其他國家的進口總額,χt表示中國的GDP,εt表示隨機項。GDP數據來自世界銀行WDI數據庫,進口額來源于聯合國 UN Comtrade數據庫,進口總額為從各國進口額的加總。用最小二乘法回歸,結果如表1。

      回歸結果表明,R2=0.87,模型擬合較好。中國的GDP與從亞洲主要國家和地區(qū)的進口總額有著明顯的正相關關系,且中國的GDP每增加一個單位,就會拉動進口總額增加0.08個單位。隨著我國GDP總量不斷增長,亞洲地區(qū)對我國的市場依存度將會越來越高。

      表1 中國從亞洲各國進口總額與中國GDP一元線性回歸方程的估計結果

      在如今的國際金融體系下,如果一個國家可以成為區(qū)域性或全球性的最終市場,那么該國就是本國貨幣的凈提供者,推動本國貨幣向外流動。例如,美國經濟是消費型經濟,推動國際貿易中以美元作為結算貨幣。日本雖是一個經濟大國,但難以吸納世界產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日元的國際化。隨著中國和亞洲主要國家與地區(qū)的貿易關聯度持續(xù)擴大,從總體上看,中國是貿易順差大國,但主要是對西方國家的順差;而對于亞洲主要國家和地區(qū)基本上都保持逆差,而且貿易逆差的數額在不斷增大。中國從亞洲國家的進口額不斷增加,其作為貨幣提供者的地位日益顯現。這一切都推動著人民幣向境外流動,促進亞洲地區(qū)人民幣的貿易結算,為人民幣亞洲化提供重要的保障。

      (二)人民幣幣值的穩(wěn)定性

      貨幣幣值的穩(wěn)定是一國貨幣區(qū)域化的重要保證。這里的穩(wěn)定要求不僅要在目前擁有穩(wěn)定的幣值,而且在未來也能繼續(xù)保持穩(wěn)定;不僅在國內由于本國物價穩(wěn)定從而使貨幣擁有穩(wěn)定的購買力,而且在國際外匯市場上的匯率也因為其良好的信譽而保持穩(wěn)定。

      1.通貨膨脹

      國內通貨膨脹率水平是衡量宏觀經濟穩(wěn)定的重要指標,穩(wěn)定的宏觀經濟要求一國經濟處于正常有序的狀態(tài),沒有嚴重通貨膨脹,也不存在經濟緊縮和高失業(yè)率等問題。由于中國政府保持對宏觀經濟的調控能力,近10年來中國經濟保持了較低的通貨膨脹率,自2001年到2010年,各年度的通貨膨脹率分別是 0.72%、- 0.77%、1.66%、3.88%、1.62%、1.46%、5.86%、-0.70%、3.31%,與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相比,我國的通貨膨脹率一直保持在一個較溫和的水平,波動的幅度也在經濟的承受能力范圍。這說明我國經濟增長的穩(wěn)定性較高,中國經濟在日益一體化的亞洲地區(qū)發(fā)揮著穩(wěn)定器的作用。

      2.匯率水平

      匯率的大幅度波動極易導致投機行為,從而破壞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wěn)定。匯率波動與國際貨幣儲備的占比呈負相關,波動越大,安全性越小,則對這種貨幣的需求就越小。它的變化代表著本幣對外幣的升值或貶值壓力,關系到一國國際資產的收益率。因而,人們更愿意持有一種具有升值趨勢的貨幣而不愿持有貶值的貨幣。在現代金融體制下,只有那些具有穩(wěn)定的內在價值的貨幣,有強大的經濟基礎保障的貨幣,才能維持其地區(qū)性的購買力和投資力,才能堅定持有者持有該貨幣的信心。貨幣要依靠穩(wěn)定的價值和良好的信用才能取勝。我國人民幣匯率機制不斷改進,由圖1可看出,2005年以前,人民幣匯率盯住美元不變;2005年7月21日起,中國開始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籃子貨幣,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SDR進行調節(jié)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更靈活的人民幣匯率機制開始形成。自匯率制度改革以來,人民幣始終保持幣值的穩(wěn)定,匯率的波動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穩(wěn)中有升。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周邊多個國家先后發(fā)生金融危機,他們的貨幣均有不同程度的貶值,但是人民幣卻在各次金融危機中保持堅挺,使周邊國家和地區(qū)對人民幣的信心大大增強。特別是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初,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的全球性金融危機,讓世界經濟進入困難時期,但是人民幣并沒有貶值,而實際有效匯率反而升值14.5%。人民幣匯率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中保持了基本穩(wěn)定,對世界經濟復蘇起到促進作用。與周邊國家的貨幣相比,人民幣是當之無愧的強勢貨幣,獲得了周邊國家和地區(qū)的廣泛認同,這成為人民幣亞洲化的重要推動力量。

      (三)一國的經濟開放程度

      在現代金融體系下,貨幣可自由兌換,流動性日益增強。一國貨幣的流通程度與該國的經濟開放度是成正比的。我們根據一些學者(戴金平、熊性美,2001)提出的衡量經濟開放程度的三項指標,對外貿易、對外金融資產和負債、對外和外來投資開放度進行綜合分析。實踐表明,一國的經濟開放程度越高,表明該國融入本地區(qū)經濟的程度越高,該國貨幣在本地區(qū)發(fā)揮的作用就越大,因而成為地區(qū)性貨幣的概率就越大。

      首先,區(qū)域貨幣的基本職能是為區(qū)域經濟活動做交易媒介,一國貨幣要想成為區(qū)域性貨幣,該國的對外經濟活動必須有足夠大的規(guī)模。對外貿易是最為傳統的對外經濟活動。一國的進出口規(guī)模越大,在交易中使用該國貨幣就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也可以規(guī)避匯率波動的風險。所以,當一國貿易水平較高時,該國貨幣更有可能被用作區(qū)域結算貨幣。據世界貿易組織數據庫的資料(http://stat.wto.org/CountryProfile/WSDBCountryPFReporter. aspx.Language=E),我國的貨物進出口總額多年來急劇增長,在亞洲地區(qū),其進口總數量遠遠大于其他國家。在加入世貿組織的11年間,中國對外進出口貿易年均增長20.2%。2012年,我國進出口總額首超美國,位居全世界第一位。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占世界貿易總額的比重由1978年的0.8%提高到2012年的11.1%。此外,中國與亞洲國家貿易增勢強勁,在中國比較大的貿易伙伴中,亞洲國家和地區(qū)占到了多數,與亞洲貿易總額占全國外貿總額的一半以上。

      其次,中國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截至2010年3月,外商對華投資累計設立企業(yè)近69萬家,實際使用外資超過1萬億美元,中國連續(xù)17年位居發(fā)展中國家之首位。2009年在金融危機影響下,在全球跨國直接投資下降近40%的情況下,2009年中國吸收外資仍保持在900億美元的高位,僅下降2.6%,居全球第二。在利用外資繼續(xù)增長的同時,對外投資也出現了強勁的增長勢頭。2008年中國的對外投資增長了111%,達到559億美元,在全世界排名第12位,在所有發(fā)展中和轉型經濟體中排名第2位。亞洲國家依然是我國重點投資的合作區(qū)域。2011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的77.2%是來自亞洲的直接投資,中國對亞洲的投資額占全國總投資流量的66.2%。多年來,中國積極拓展雙邊經貿關系,簽訂多個雙邊投資協定。

      最后,中國不斷完善的金融結構是其貨幣發(fā)揮區(qū)域性貨幣作用的重要支撐。高效率的金融市場能夠減少市場摩擦,降低金融資產的交易成本,增進貨幣的流動性和在更大范圍內的使用。擁有發(fā)達的金融機構網絡,有助于國際貨幣的存放和轉換,促進本幣進行國際貿易和投資,推動本幣國際地位的提高。美元、英鎊和日元的世界貨幣地位正是靠紐約、倫敦和東京這三個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金融市場來做后盾的。雖然我國的對外金融比率與歐元區(qū)和亞洲主要國家和地區(qū)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考慮到我國經濟的規(guī)模與潛力,這并不能制約人民幣的亞洲化。而且,隨著我國金融業(yè)不斷地對外開放,我國金融機構開始改革上市并引入戰(zhàn)略投資者,金融機構的監(jiān)管體制也不斷完善,金融產品屢屢創(chuàng)新,人民幣的跨境流通日趨頻繁,金融業(yè)的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中國對外金融開放度[綜合對外開放度=(對外貿易比率+對外金融資產和負債比率+對外和外來投資比率)/3]正在逐漸提高,中國經濟的綜合開放程度不斷增大,正向發(fā)達國家靠近,為人民幣亞洲化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

      (四)一國貨幣被周邊國家和地區(qū)所接受的程度

      一國貨幣在區(qū)域內被使用的頻率越高,流通量越大,通過網絡效應和規(guī)模效應,使用該貨幣所獲得的收益就越大,通過制度化的合作,該國貨幣實現區(qū)域化的可能性就越高。

      1.周邊國家(地區(qū))使用人民幣的情況。從目前狀況看,人民幣跨境流通地區(qū)分布于港澳臺地區(qū),同我國廣西、云南接壤和隔海相望的東南亞國家,同我國西南地區(qū)、西部地區(qū)以及東北地區(qū)接壤的國家。在港澳地區(qū),很多旅館、商場都標示出人民幣與港幣的匯率,并直接受理用人民幣進行支付,人民幣已經成為人們使用的第二大貨幣。在臺灣,由于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民眾人民幣保有量的增多、人民幣升值預期,“民間樂意接受、銀行積極儲備”的格局正在逐漸形成。在越南,人民幣已經成為中越貿易的首選結算貨幣。在緬甸,人民幣素來有“小美元”之稱,一直被當做硬通貨使用,流通范圍很廣,在北部特區(qū)首府小勐拉,人民幣已經取代緬幣成為主要流通貨幣。在柬埔寨,首相洪森曾公開號召本國人民使用人民幣,非常歡迎人民幣在柬埔寨的流通,并把人民幣作為柬埔寨的儲備貨幣,人民幣在柬埔寨也已經成為硬通貨。在泰國,中國銀聯已正式開通“銀聯卡”在泰國的受理業(yè)務,持卡人在泰國的各種購物消費以及提取本國貨幣將十分便捷。在蒙古,人們甚至覺得持有人民幣比持有美元還安全,人民幣日益受到蒙古居民的歡迎,已經成為蒙古人民使用最普遍的外幣之一和中蒙邊境貿易的主要結算貨幣。在朝鮮,人民幣得到了政府和居民雙方面的充分認可,已經取得了“硬通貨”的地位,目前人民幣日常交易在多種消費場合都可以進行,兌換也非常方便。

      2.周邊國家與中國的貨幣互換協議。貨幣互換是指兩筆金額相同、期限相同、計算利率方法相同,但貨幣種類不同的債務資金之間的調換,同時也伴隨不同利息額的貨幣調換。貨幣互換能夠應對貨幣或金融危機,為金融體系注入流動性。同時,它可以減少對主要結算貨幣的依賴,促進雙邊貿易的發(fā)展,對于不可兌換的貨幣來說,貨幣互換是推動本幣區(qū)域化的重要手段。曾在金融危機中深受影響的東盟國家首先提出有關的亞洲金融合作協議,我國和日、韓積極響應。目前在放寬貨幣互換額度、建立協調機構、發(fā)展亞洲債券市場、加速亞洲各國間的匯率合作機制方面已達成協議和付諸行動。迄今,我國已經簽訂了多個貨幣互換協議。周邊市場對人民幣的選擇形成了人民幣亞洲化的雛形。

      綜上分析,人民幣在亞洲地區(qū)的影響力已經變得越來越大。盡管目前人民幣成為完全國際貨幣的條件尚不成熟,但從現階段的一些情況來看,如我國的綜合經濟實力,穩(wěn)定高速發(fā)展的經濟前景,愈加開放的經濟程度,人民幣在亞洲的旺盛需求,我國已經初步具備人民幣亞洲化的基礎條件。人民幣在亞洲地區(qū)已有區(qū)域貨幣的地位,通過采取措施,因勢利導,人民幣完全可以行使區(qū)域貨幣的職能。

      四、人民幣亞洲化目前面臨的主要障礙

      目前,人民幣亞洲化面臨的一些主要的障礙還是存在的,它們主要是:

      第一,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人民幣的亞洲化會對我國資本項目的開放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目前我國金融體系不完善,我國對資本賬戶的管制還是十分嚴格的,這樣降低了人民幣的流動性,限制了其投資渠道,這對人民幣亞洲化實屬不利。但若是我們現在完全開放人民幣可自由兌換,那么大量存在投機動機的“熱錢”就會涌入我國,造成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而一旦這些國際游資集中撤走,又會造成我國經濟的崩潰。因此,現階段資本項目尚不能完全開放的現實與人民幣亞洲化的目標存在著矛盾。

      第二,資本流出的渠道不暢。國際貿易中,我國只對東盟一些國家存在大量逆差,對其他國家和地區(qū)一直為順差,按照我國與周邊國家簽署的雙邊本幣結算協議,將有大量其他國家的貨幣因貿易順差流入我國,這違背了人民幣流出的意愿。我國的外匯儲備十分充足,缺少的是對于資本流出的鼓勵和對某些國際游資和投資資本的限制。

      第三,缺乏人民幣回流機制。目前在境外的人民幣不能像美元、歐元等國際貨幣那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找到適宜的投資避險工具。境外的人民幣只能進口中國內陸的商品、服務和存放在銀行,并沒有太多其他的用途,加上我國對資本賬戶管制嚴格,境外持有者無法將持有的人民幣進行保值增值投資,因此降低了他們的持有意愿。而且缺乏人民幣回流機制有可能導致境外人民幣做投機性囤積,威脅到人民幣匯率的穩(wěn)定。

      第四,金融監(jiān)管體制尚不完善。目前我國的金融監(jiān)管當局經常受到當局政府政策目標的限制,缺乏獨立性,而且,往往是出現問題了才采取監(jiān)管措施,監(jiān)管存在滯后性。對于某些金融創(chuàng)新,由于事前的研究不到位,迫于不確定的風險,大部分監(jiān)管存在著主觀臆斷性,過度注重金融機構經營的安全性,不能把合規(guī)性管理和風險管理的理念相協調,干擾了金融市場的健康發(fā)展。

      缺乏健全有效的金融市場體系。近些年中國的金融市場發(fā)展較快,但不論是市場的廣度還是深度,都與發(fā)達國家有著一定的差距。中國金融市場存在市場分割現象,各層次資本和金融市場發(fā)展不均衡,導致金融體系運行效率低。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長期嚴重失調,又導致企業(yè)資本結構不合理,銀行不良資產比例過高。

      五、小結

      一國貨幣在本國以外發(fā)揮貨幣職能,是其經濟與金融實力的貨幣表現。本國貨幣的國際化問題,無論是超前還是滯后于本國經濟的實際影響力,都將對經濟增長帶來影響。盡管目前在全球國際儲備和結算貨幣中,人民幣目前所占比重仍然微乎其微。在2010年IMF5年一次的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權重的調整中,之前有所考慮的人民幣并未被列入也是證明。但是,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必然要力爭人民幣在國際貨幣中的地位。我們論證分析了一國貨幣成為區(qū)域性貨幣的條件,驗證了亞洲主要國家和地區(qū)之間一體化程度較高,存在最優(yōu)貨幣區(qū),又結合了目前中國的現實情況得出人民幣完全能實現亞洲化。為此,我們要不斷地鞏固這些基礎條件。保持經濟的穩(wěn)定增長,減少匯率的波動,要加強與周邊國家和地區(qū)的直接經濟聯系,逐步推廣貿易中的人民幣結算。進一步改進金融的相關服務,完善金融體系與監(jiān)管制度,積極參與亞洲經濟、金融和貨幣合作。最后,在國家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上我國應意識到,借助區(qū)域集團化的發(fā)展趨勢,促進人民幣走向國際化是非常必要的。

      注釋

      ①李稻葵、劉霖林:《人民幣國際化:計量研究及政策分析》,《金融研究》2008年第11期。②石巧榮:《國際貨幣競爭格局演進中的人民幣國際化前景》,《國際金融》2011年第7期。③劉艷靖:《國際儲備貨幣演變的計量分析研究—兼論人民幣國際化的可行性》,《國際金融研究》2012年第4期。④李曉、李俊久、丁一兵:《論人民幣的亞洲化》,《世界經濟》2004年第2期。⑤網絡外部效應指一種貨幣對使用者的價值與他人的使用有關,使用的人越多,該貨幣對使用者的價值越大。⑥IMF將國際貨幣定義為:在國際往來的支付中被廣泛使用的以及在主要外匯市場上被廣泛交易的貨幣。⑦Chinn&Frankel(2005)基于影響因素分析,構建了一個關于儲備貨幣占比的理論模型,采用1973—1998年的數據進行了計量分析,并采用1999—2004年的數據進行了可靠性驗證,預測歐元幣值在2020—2024年超過美元。

      [1]劉穎,馬智偉,張爽.人民幣區(qū)域化的現實條件和戰(zhàn)略機遇[J].國際經濟合作,2009,(10).

      [2]李稻葵,劉霖林.人民幣國際化:計量研究及政策分析[J].金融研究,2008,(11).

      [3]石巧榮.國際貨幣競爭格局演進中的人民幣國際化前景[J].國際金融,2011,(7).

      [4]劉艷靖.國際儲備貨幣演變的計量分析研究—兼論人民幣國際化的可行性[J].國際金融研究,2012,(4).

      [5]朱孟楠,葉芳.人民幣區(qū)域化的影響因素研究[J].廈門大學學報,2012,(6).

      [6]孫立,崔蕊.東亞人民幣化與中國的對策[J].國際金融研究,2008,(8).

      [7]姚大慶.對歐元區(qū)共同邊界效應的檢驗—兼論歐元區(qū)是否滿足最優(yōu)貨幣區(qū)的條件[J].世界經濟研究,2012,(5).

      [8]行偉波,李善同.引力模型、邊界效應與中國區(qū)域間貿易:基于投入產出數據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0,(10).

      [9]李曉,李俊久,丁一兵.論人民幣的亞洲化[J].世界經濟,2004,(2).

      [10]宋旺,鐘正生.我國貨幣政策區(qū)域效應的存在性及原因——基于最優(yōu)貨幣區(qū)理論的分析[J].經濟研究,2006,(3).

      [11]劉駿民,張云.虛擬經濟視野的流動性膨脹困境與應對[J].財政金融,2008,(1).

      [12]葉曉東.論人民幣國際化[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10,(4).

      猜你喜歡
      亞洲貨幣人民幣
      亞洲自動售貨機展
      一國貨幣上的面孔能告訴我們什么?
      英語文摘(2021年6期)2021-08-06 08:40:36
      怎樣認識人民幣
      古代的貨幣
      你不了解的人民幣
      走近人民幣
      古代的貨幣
      100元人民幣知識多
      亞洲足球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1:42:02
      那些早已紅透VOL.03半邊天的亞洲it gril,你都關注了嗎?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3:11:51
      海城市| 宾川县| 纳雍县| 林周县| 利川市| 华容县| 咸阳市| 松阳县| 池州市| 灵璧县| 兴和县| 武乡县| 伊金霍洛旗| 平利县| 和田市| 红安县| 沁源县| 胶州市| 盈江县| 武夷山市| 宜川县| 和林格尔县| 江源县| 新民市| 安塞县| 边坝县| 甘德县| 淮北市| 开原市| 南江县| 临安市| 大港区| 徐水县| 涞水县| 宝鸡市| 武清区| 德惠市| 恭城| 许昌市| 莆田市| 大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