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燕(廣東培正學院圖書館 廣東 廣州 510830)
長期以來,國內學者都只能利用WestLaw、LexisNexis、Heinonline等數據庫研究美國法律,但這些數據庫昂貴的費用讓很多學者望洋興嘆。隨著因特網的發(fā)展及開放存取運動的興起,免費、便捷地獲取法律資源成為了可能。1996年,美國頒布了《信息自由法》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簡稱FOIA)對政府信息確立了“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基本原則,規(guī)定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個人隱私及其他法律明文規(guī)定免除披露義務的政府信息以外,各行政機構都有適當地記錄、保存及公開信息的義務,以保證任何人都可以以方便、快捷和免費(或極低費用)的方式獲得政府應該公開的信息[1]。信息共享的宗旨、先進的信息傳播技術和各種機構的積極參與加快了美國法律資源的傳播。2012年3—5月期間,筆者所在的廣東培正學院圖書館進行了民辦高等教育數據庫建設,在查找美國關于民辦高等教育的法律信息時,筆者發(fā)現美國開放存取的法律資源異常豐富,故嘗試調查美國法律開放存取資源的來源、類型,分析美國開放存取建設的經驗,希望可以為我國法律資源開放存取建設提供借鑒。
美國官方及非官方的法律資源開放存取來源很多,筆者選取了部分制成表1(見下頁),其中包括美國國會、政府部門、圖書館、高校、社會團體和商業(yè)機構等提供的開放存取資源。用戶通過這些開放存取來源可以全部、部分或者通過鏈接獲取美國法律資源。
按照法律資源提供者來劃分,表1中的開放存取來源可以分為4種:政府信息源、行業(yè)協(xié)會信息源、公益信息服務部門信息源和內容信息服務商信息源[2]。由政府機構提供的法律資源是最權威的法律信息源,這類信息源多為原始法律信息,提供這類法律資源的網站多以gov為后綴名。美國50個州的法律信息多以州政府立法機構的官方網站形式公布,在政府的網站下以leginfo、legislature、legis等為標記。行業(yè)協(xié)會信息源指的是由行業(yè)協(xié)會等非營利機構自發(fā)組織收集的法律信息資源,既包括原始法律信息,也包括二次法律文獻,網站多以org為后綴名。公益信息服務部門包括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檔案館、各級信息中心等,他們提供的資源為公益信息服務部門信息源。學界公認的對美國法律資源公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康奈爾大學法學院“法律信息研究中心”,自1992年起免費提供法律信息,其宗旨是幫助免費獲取法律信息(HELP KEEP LAW FREE)。該中心匯集了美國聯(lián)邦法的成文法典和最高法院的判例,并對所收集的法律文獻信息進行整合、加工,然后通過互聯(lián)網公開發(fā)表,為全球法律從業(yè)者和普通公民提供法律信息服務。內容信息服務商信息源多以com為后綴名,他們提供的法律信息既有收費的,也有部分是免費使用的,如Alllaw、Justia和FindLaw中的美國法典均可以免費使用。
表1 美國法律資源的開放存取來源
序號該中心1996年成立,為國會提供獨立的機構法規(guī)分析,目的是提高聯(lián)邦政府立法程序的有效性。該中心提供的服務有監(jiān)管與宣傳、法規(guī)效用分析中心報告單、 電子監(jiān)管論壇等。該信息研究中心致力于法律信息的公開獲取,它的合作伙伴包括出版商、法律學者、計算機專家、政府部門和個人等,并推出信息互助計劃,由用戶提交法律信息,專家審核通過。它提供的服務內容包括在線免費出版法律信息、創(chuàng)作培訓材料以幫助用戶理解法律、利用新技術讓用戶更容易找到所需的法律信息。這是由Harold J. Spaeth 教授向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申請經費資助的數據庫,由華盛頓大學完成。該數據庫免費開放,包括了1953—2008年最高法院判決案例的200多份法律信息。該數據庫共有說明、數據、分析、文檔4個欄目。哈佛大學學術庫包含哈佛大學法學院的學術成果,其中學者論文114篇、學生論文515篇。門戶名稱網 址主辦單位說 明能否獲取原文11 Legal Information Institute,簡稱WorldLII)the CRE.com 法規(guī)效用分析中心(Center for Regulatory Effectiveness)可以12法律信息研究中心(Legal Information Institute,簡稱LII)康奈爾大學的法律信息研究中心可以http://www.law.cornell.edu/13最高法院數據庫(The Supreme Court Database)http://scdb.wustl.edu可以哈佛大學學術庫(Digital Access to Scholarship at Harvard,簡稱DASH)Copyright&Fairuse可以14 http://dash.harvard.edu/哈佛大學圣路易的華盛頓大學http://fairuse.stanford.edu/http://library.law.yale.edu/researchguides http://www.alllaw.com 15可以耶魯大學法學院圖書館16這是斯坦佛大學圖書館開發(fā)的知識產權數據庫,提供原始法律的信息獲取。其包含基本研究指南、課堂指南、外國和國際法律信息資源、法律歷史研究等欄目。法學研究指南可以Alllaw.com斯坦佛大學不詳可以17 18不詳可以http://www.thecre.com Justia.com Lawbrain.com http://www.justia.com http://www.lawbrain.com http://www.findlaw.com不詳19資源分為不同法律專題,內容由網友填充。因特網的法律首席門戶,在這里可以閱讀法律詞匯、法律評論文章、法律期刊目錄,也可以下載法律法典。資源按州、法律學校等設專題??梢圆殚喢绹ǖ洹⒎蓷l文、法律案例??梢?0 Findlaw.com 不詳提供“學習法律”欄目,設置16個法律專題,可以按不同專題查找法律信息。可以
1996年美國頒布的《信息自由法》規(guī)定了美國政府信息“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各行政機構有公開信息以保證民眾方便、快捷和免費(或極低費用)獲得的義務。美國首先以法律形式保證政府部門信息公開化及市民免費獲取信息資源。21世紀初,美國多次發(fā)起免費獲取信息資源和法律資源的運動;2001年12月,開放協(xié)會研究所發(fā)布的《布達佩斯開放存取宣言》(The 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簡稱BOAI)提出“開放存取”概念;2003年10月,免費獲取科學與人文科學知識的《柏林宣言》(Berlin Declaration on Open Access to Knowledge in the Sciences and Humanities)被提出。這些免費傳播信息的運動推進了美國法律資源的開放存取運動。2002年10月,參加第4屆Law via Internet會議的代表們發(fā)布了公眾獲取法律信息的《蒙特利爾宣言》(Montreal Declaration on Public Access to Law),2003年其改為《免費獲取法律宣言》(The Declaration on Free Access to Law)。宣言聲明,法律資源是人類的共同財產,應當盡最大可能提高其可獲取性,以宣傳法律與正義;法律資源應盡可能免費獲??;創(chuàng)建和控制法律的政府部門應該向公眾提供獲取法律資源的途徑以便非營利機構進行出版和傳播[3]。2009年初期,一些來自美國大型的、聲望高的法律圖書館的主管聯(lián)合簽署了《達拉謨聲明》(Durham Statement on Open Access to Legal Scholarship),設想大規(guī)模建設生產和傳播法律學術成果的方法,同時號召法律學院僅使用機構知識庫的方式發(fā)行期刊而停止印刷型期刊的發(fā)行[4]。
2.2.1 政府部門法律資源開放存取項目
GPO Access網站的誕生是政府部門法律信息開放存取的標志。早在1995 年,美國國會就授權GPO 進行政府信息出版的電子化研究。以此為契機,GPO 建立了以圖書館館藏建設原則為基準的政府信息的電子館藏(即GPO Access 網站),將現代信息科技與傳統(tǒng)的目錄控制融合作為整合政府信息資源的新工具,并開發(fā)了電子檔案和電子歸檔系統(tǒng),從而實現了在網絡環(huán)境下公眾對政府信息的公開獲取。同時,法院系統(tǒng)也提供了專門的平臺,如“法院電子記錄公共訪問系統(tǒng)”和“案件管理和案件電子檔案系統(tǒng)”,使公民實現了通過電子平臺獲得法院信息的權利[5]。
除聯(lián)邦政府之外,各州也紛紛將其政府法律資源開放存取,如50個州政府立法機構均在州政府網站下成立法律信息開放存取系統(tǒng)。1998年,新澤西州成立了The Jersey Legal Information Board(新澤西法律信息委員會,簡稱JLIB),目的是創(chuàng)造一個完整的法律系統(tǒng),使法律和法律程序更容易被大眾獲取。JLIB有3個主要項目:法律信息在線項目(Legal Information Online Programme)、刑事審判體系成一體化(Integrating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民事司法程序合理化(Streamlining the Civil Justice Process)。其中,刑事審判體系成一體化指的是設計一個統(tǒng)一的信息系統(tǒng),警察、監(jiān)獄、緩刑服務、檢察官部門和法院服務可以共同使用同一個系統(tǒng)[6-7]。
2.2.2 高校及法學院法律資源開放存取項目
美國高校及法學院提供法律資源開放存取主要通過開放期刊和知識庫這兩種途徑來實現,如杜克大學法學院通過網頁期刊Web Journals和學術庫Faculty Scholarship Repository實現。1998年,杜克大學開始把該校出版的6種印刷型期刊放到法學院的主頁上。每種期刊的最新一期內容都會在印刷出版之前以HTML和PDF的格式登在杜克大學的主頁,同時,所有杜克大學的期刊都在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開放存取期刊目錄)[8]中作為開放存取期刊被列出。此外,杜克大學也致力于推廣教職工的法律學術成果開放存取。法學院把教職工的學術成果通過兩種系列在SSRN(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社會科學研究網)[9]列出:杜克法學院法律研究論文系列(the Duke Law School Legal Studies Research Paper Series)和杜克大學法學院科學、技術和創(chuàng)新系列(the Duke Law School Science, Technology & Innovation Paper Series)。自2005年12月后,杜克大學法學院利用Eprints軟件在本地服務器上創(chuàng)建了教職工學術庫,該庫提供1 400多篇論文,這些論文在杜克法學院的網站可以檢索到,在Google和其他搜索引擎也可以檢索到,同時還可以在OAIster檢索到[10]。
除了以上兩種途徑,高?;蚍▽W院還進行了法律資源專題建設。1990年,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凱斯西儲大學)法學院與聯(lián)邦最高法院共建了赫姆斯計劃(Herms Project)。該計劃首次實現了將法庭判決意見在網絡上公開,且被視為“利用因特網傳播法律文件的先驅性項目”[5]??的螤柎髮W法律學院成立的法律信息中心,擁有大量持續(xù)更新的聯(lián)邦法律資源(包括美國法典、美國聯(lián)邦法規(guī)),是學界公認的美國法律資源開放存取里程碑。圣路易的華盛頓大學的最高法院數據庫、斯坦佛大學的知識產權數據庫分別提供不同專題的法律資源。
2.2.3 其他法律資源開放存取項目
知識共享組織(Creative Commons)的法律開放存取計劃(Open Access Law Program,簡稱OALP)致力于在法律期刊出版方面推廣開放存取,允許作者保留出版成果的足夠版權的同時,鼓勵他們把成果放到開放存取知識庫[3]。學生自發(fā)組織的AltLaw項目收集了聯(lián)邦上訴案例法律,包含了最高法院的所有案例和6個時期的聯(lián)邦上訴法院的決定。法律簡要回顧(Recap The Law)是普林斯頓大學信息技術政策中心的一個項目,致力于使法庭的記錄開放存取,通過安裝Firefox擴展插件從聯(lián)邦司法部的收費系統(tǒng)PACER(Public Access to Court Electronic Records)獲取資源,并使其在網絡免費公開[11]。
美國的開放存取法律資源類型眾多,不僅包括法律原始資料,如法律條文、法院判例、政策法規(guī)、規(guī)章制度等,還包括二次法律文獻、學術研究成果(論文、著作、評論等)。法律資源的開放存取方式多種并存、相互補充,既包括政府法律部門的門戶網站或其提供的免費法律數據庫,也包括學術機構實施的開放存取期刊和開放存取知識庫,還包括專家學者們的博客、個人主頁、論壇等。其中,被稱為黃金通道的開放存取期刊和被稱為綠色通道的開放存取知識庫最為大眾所熟悉,如DOAJ和SSRN。DOAJ提供了包括法律學科在內的多學科期刊名錄及PDF格式的期刊文章,SSRN提供了包括法律專題知識庫在內的多專題知識庫。
Ian Gallacher教授認為,在法律資源開放存取上,法律學校、法律圖書館應該起到主要作用,他甚至認為,法律學校的知識庫收藏的法律原始資料比私人出版商甚至政府部門更有效[4]。但是僅靠法律圖書館是沒有辦法獨立完成法律資源開放存取建設的。美國法律資源開放存取建設的成功,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大學、法學院、法律圖書館、政府部門、社會機構及個人聯(lián)合起來,共同致力于法律資源開放存取建設:國家制定法律,并讓每個公民可以在網上免費獲??;政府之外的機構(如圖書館、法學院、搜索引擎等)對法律資源進行分類和加工,提高其可獲取途徑;市民掌握對元數據創(chuàng)建和標簽的方法,幫助他人找到所需資源。
因為有了技術保證,美國法律資源開放存取才得以迅速發(fā)展。從GPO Access網站誕生、法院系統(tǒng)平臺出現,到如今的眾包技術(Crowdsourcing technique)、維基(Wiki)技術應用于法律資源開放存取,美國法律資源開放存取的建設越來越成熟。眾包技術應用于法律資源建設,指的是使用統(tǒng)一的格式和標準描述目前還沒有開發(fā)的法律資源使其開放存取,讀者不但可以檢索、查閱這些資源,還可以參與資源建設。眾包技術分為分布式校對系統(tǒng)(Distributed Proofreaders)和維基資源(Wikisource)兩種方式,古登堡計劃是Distributed Proofreaders 最典型的例子[4],Wikisource則為大眾合作收集法律資源并提供開放存取的平臺。2008年,志愿者利用Wikisource建設了版權法——《The Landmark Copyright Act of 1976》的立法歷史資源,其可以作為學術成果的知識庫,將法律原始資料和學術研究成果以其他知識庫所有的某種方式整合在一起。Wikisource已經從國會圖書館的美國記憶計劃(American Memory Project)掃描了70 000多頁的圖片并通過光學字符識別儀器(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簡稱OCR)文字,組成United States at Large的前43章節(jié)[4]。
美國法律資源的開放存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遇到了阻礙其完善的各種問題。首先是網絡法律資源的權威性問題?,F在開放存取獲取法律資源的途徑那么多,如何鑒別哪些才是權威的?2007年,AALL(American Association of Law Libraries,美國法律圖書館協(xié)會)宣布了1份詳細的各種在線法律資源鑒定的報告(State-by-State Report on Authentication of Online Legal Resources in 2007)。該報告發(fā)現,有一些自稱為官方的法律文件并非官方[12],而對于各種非官方網站的資源,就更難鑒別其真?zhèn)?。其次是版權問題。在美國的一些州,法律版權屬州政府所有,某一些法規(guī)制度版權屬于制定部門所有,如果他們不愿意把其開放存取,其他組織就很難獲得把這些資源免費公開化的權利。Justia和Public.Resource.org兩個致力于法律信息開放存取的機構,就曾因為版權問題被告上法庭[13]。最后是法律資源開放存取缺乏超級鏈接,并沒有正確的實用引證。未來法律信息開放存取的方向應該是對以上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加強,通過超級鏈接組成完整的資源體系,證明其資源來源的權威性,并努力促使更多法律資源開放存取。
[1]張 瑋.美國信息公開過程中的政府機構與圖書館[J].圖書館建設,2009(1):103-108.
[2]鄧發(fā)云,楊 忠,呂先競.信息檢索與利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19-32.
[3]Danner R A.Applying the Access Principle in Law: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Legal Schola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gal Information,2007(3):355-395.
[4]Armstrong T K. Crowdsourcing and Open Access Collaborative Techniques for Disseminating Legal Materials and Scholarship[J].Santa Clara Computer and High-Technology Law Journal,2010(4):591-630.
[5]袁 曄.中美原始法律文獻公開獲取比較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1(11):45-48.
[6]Commowealth Magistrates' and Judges' Association. Making Legal Materials Available Online in a Small State[J].Commonwealth Law Bulletin,2008(3):633-642.
[7]Jerseylaw.je[EB/OL].[2012-05-18].http://www.jerseylegalinfo.je/.
[8]DOAJ[EB/OL].[2012-10-18]. http://www.doaj.org/.
[9]SSRN[EB/OL].[2012-10-18]. http://ssrn.com/.
[10]DUKE LAW[EB/OL].[2012-10-18].http://www.law.duke.edu/scholarship/journals.
[11]Recap Firefox Extension[EB/OL].[2012-06-10].http://www.recapthelaw.org.
[12]Palfrey J. Cornerstones of Law Libraries for an Era of Digital-Plus[J].Law Library Journal,2010(2):171-190.
[13]Fortney K. Ending Copyright Claims in State Primary Legal Materials:Toward an Open Source Legal System[J]. Law Library Journal,2010(1):5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