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蘭
(江蘇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腫瘤科 江蘇南京 210028)
骨組織是惡性腫瘤轉移的好發(fā)器官,乳腺癌、前列腺癌患者約70%,甲狀腺癌、腎癌、支氣管癌患者約30%~40%,胃腸道腫瘤患者約10%易出現骨轉移。惡性腫瘤的骨轉移可導致高鈣血癥、疼痛、脊髓壓迫、病理性骨折、骨相關事件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因此合理的、有效的選擇治療護理手段非常重要。我科在長期的臨床研究中發(fā)現,中藥封包技術可以明顯減輕癌性骨痛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中藥封包局部貼敷是臨床常用的中醫(yī)外治技術,把多種中藥共研細末、加雞蛋清適量和勻成糊狀,敷于患處,6-12小時換藥1次,適用于惡性腫瘤晚期并發(fā)疼痛者。自2011年08月—2013年06月我們采用中藥封包技術對癌性骨痛患者進行治療。現總結如下:
選擇在江蘇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腫瘤科診治晚期腫瘤骨轉移疼痛病人43例,年齡41~89歲,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治療組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平均年齡65歲,支氣管癌11例,乳腺癌5例,腸癌2例,胃癌1例,腎癌1例,食管癌1例,前列腺癌1例;對照組21例,其中男l(wèi)5例,女6例,平均年齡67歲,支氣管癌10例,乳腺癌6例,腸癌1例,胃癌1例,腎癌1例,前列腺癌2例。兩組病人經統(tǒng)計學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入選標準:①病理組織學和(或)細胞學檢查確診為惡性腫瘤患者;經X線、核素骨掃描、MRI和CT檢查之一提示有腫瘤溶骨性骨轉移, 并同時伴有相應部位中度或以上骨痛;②入組前4周內未接受過雙膦酸鹽類藥物治療,未用過或已停用化療或放療≥4周;③卡氏評分≥60分,預計生存>3個月;④血象、肝腎功能正常。
(1)兩組患者均常規(guī)給予雙膦酸鹽類藥物治療。唑來膦酸注射液4mg,加入100ml生理鹽水內,靜脈滴注不少于15min。每4周給藥1次,分別于第14、28天評價療效。治療組在西醫(yī)治療的基礎上同時給予骨轉移疼痛部位中藥封包聯合紅外線治療。具體操作流程如下:三奈20g、乳香20g、沒藥20g、梔子20g、白芷20g、黃芩20g,小茴香15g,公丁香15g,赤芍15g,木香15g,黃柏15g,全蝎5g,蜈蚣5g,血竭3g,冰片3g,雄黃10g,制白附子15g,蓽茇20g,延胡20g,生草烏10g,生南星20g,生半夏10g,共研細末,取適量加雞蛋清適量和勻成糊狀,均勻涂抹敷于疼痛部位,局部敷料覆蓋,12小時換藥1次,連用14、28天評價療效。
(2)護理方法對疼痛患者進行宣教,包括疼痛的評估、用藥方法、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的觀察;學會自我保護方法,加強安全防護,避免病理性骨折的發(fā)生;加強基礎護理,保持皮膚的清潔、干燥,采用軸線翻身,動作輕柔;嚴格掌握骨吸收抑制劑的靜滴時間,觀察有無發(fā)熱、惡心、嘔吐及酸痛;高度同情患者,實施操作前注意尊重患者意愿,采取舒適體位等等。治療組在基礎護理上,更加注重中藥封包聯合紅外線的護理。操作前關閉門窗,室溫適宜,注意保護患者隱私及保暖,詳細評估患者病情,詢問有無中藥過敏史;治療過程中控制藥液溫度,嚴防燙傷,尤其對年老體弱、反應遲鈍者。紅外線燈預熱20分鐘后將中藥包貼敷在疼痛部位,紅外線燈在敷料上方30-50cm處照射15-20分鐘,密切觀察治療部位有水泡、皮疹,詢問患者有無皮膚瘙癢、灼熱疼痛感。出現上述反應者立即停止治療,外涂燙傷膏。水泡用無菌注射器抽出水泡中的液體后換藥包扎,中藥封包6-8小時后撤除。
(1)疼痛分度采用數字分級法(NRS)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為無痛,10為劇痛。讓患者自己圈出當前最能表達自己疼痛的數字。分為無痛(0);輕度疼痛(1-3);中度疼痛(4-6);重度疼痛(7-10)。
(2)療效評價CR:治療后疼痛完全緩解,NR疼痛評分0。PR:疼痛部分緩解,疼痛緩解>50%,疼痛減輕4級以上。MR:疼痛有所緩解,睡眠仍受干擾,疼痛減輕l~3級;PD:與治療前比較疼痛無減輕。疼痛治療有效CR+PR+MR,無效定義為PD。
①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1.5統(tǒng)計處理,計數資料采用х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治療組治療前后疼痛評分比較見表1。
②治療組疼痛療效評判治療組22例患者中治療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骨痛,需服用鹽酸羥考酮控釋片,治療后疼痛處理效果評價CR 2人,完全停止使用止痛藥。PR 7人,NRS評分下降>50%,止痛藥物用量減少>50%或換用低階梯藥物治療。MR 11人,止痛藥物稍有減量。有2例患者疼痛無明顯改善,其中1例因封包聯合紅外線照射時時不能維持體位配合而停止治療。
③治療組與對照組疼痛療效比較見表2。
晚期惡性腫瘤常見有骨轉移,臨床上大多以融骨性性骨破壞為主,主要表現為骨痛、高鈣血癥、脊髓壓迫、病理性骨折等并發(fā)癥,其中癌性骨痛是最常見及最難控制的癥狀之一。我國每年遭受癌性骨痛的患者大約有100萬,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3]。中醫(yī)為我國獨有的具有特色的治療方法,中藥封包聯合紅外線技術是我科近年來常用的中醫(yī)外治技術,為緩解癌性骨痛提供了有效的幫助。
表1 治療組治療前后疼痛評分比較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鎮(zhèn)痛療效比較
中藥封包聯合紅外線療法是將中藥封包預熱后置于身體的患病部位或身體的某一特定位置上,通過紅外線的熱氣使局部的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huán)加速,提高中藥吸收效果,達到溫經通絡、調和氣血、祛濕驅寒、活血絡散結定痛為目的的一種外治方法。
針對癌性骨痛,我們應用的方劑為三奈20g、乳香20g、沒藥20g、梔子20g、白芷20g、黃芩20g,小茴香15g,公丁香15g,赤芍15g,木香15g,黃柏15g,全蝎5g,蜈蚣5g,血竭3g,冰片3g,雄黃10g,制白附子15g,蓽茇20g,延胡20g,生草烏10g,生南星20g,生半夏10g。血竭具有鎮(zhèn)痛、抗炎、消腫、收斂傷口等作用,常與沒藥、乳香等配合外敷。梔子清熱,瀉火,涼血,黃疸,熱毒瘡瘍,扭傷腫痛。白芷的功效有祛風,燥濕,消腫,止痛等以上藥方有活血化瘀,解毒散結,通絡止痛之功效。
在臨床研究中我們發(fā)現中藥封包聯合紅外線可明顯緩解癌性骨痛,改善患者睡眠、進食,提高生活質量,治療前后存在顯著差異。其操作方法簡單易行,不良反應較少,不易產生耐藥性及成癮性,患者易于接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Coleman RE.Clinical features of metastatic bone disease and riskof skeletal morbidity[J].Clin Cancer Res,2006,12(2O Pt 2):6243s一6249s.
[2]Mackiewicz—Wysocka M,Pankowska M,Wysocki PJ.Progress in thetreatment of bone metastases in cancer patients[J].Expert OpinInvestig Drugs,2012,21(6):785—795.
[3]王昆.骨轉移癌痛的機制和治療[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11,17(12):706-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