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貼士
磁器口古鎮(zhèn)距重慶市沙坪壩區(qū)3公里,乘中巴車和220、202、237、843、467路公交車,10分鐘即可到達古鎮(zhèn),車費2元。北碚方向游客,可乘坐503路公交車到達古鎮(zhèn)。江北、南岸、九龍坡、渝中區(qū)到沙坪壩,乘坐大巴、中巴、出租車均可。
每到一座城市,我最喜歡尋找的便是最具有市井氣息的老街,越原汁原味越好。在重慶,我來到了素有“小重慶”之美譽的磁器口古鎮(zhèn)。走進磁器口,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大石獅,古色古香、高大雄偉的牌樓上凹刻著“磁器口”三個金字,濃郁純樸的明清古風迎面而來。
磁器口古鎮(zhèn)位于重慶城西14公里的沙坪壩區(qū)東北部嘉陵江畔,這里是“一江兩溪三山四街”地貌的旅游勝地。磁器口原名龍隱鎮(zhèn),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間(998—1003年),在明朝已是熱鬧非凡的水陸碼頭。龍隱鎮(zhèn)改名為磁器口,源于瓷器業(yè)之故。1918年,地方商紳集資創(chuàng)建了“蜀瓷廠”,瓷器業(yè)鼎盛時達70余家。后來,龍隱鎮(zhèn)被改為磁器口;再后來,因“瓷”字通“磁”, 龍隱鎮(zhèn)便叫磁器口。
吸引游人來到磁器口的緣由很多,以食為論,最富傳奇色彩的是被稱為“古鎮(zhèn)三寶”的椒鹽花生、千張皮和毛血旺,還有夫妻肺片、古鎮(zhèn)雞雜、河水豆花、涼粉、涼面、酸辣粉等等。到磁器口的人,都會排上長長的隊買一包“陳麻花”,或者稱一斤脆香的炸鯽魚、炸螃蟹邊走邊吃。每到吃飯時,雞雜店、毛血旺店都生意興隆——這可是正宗的重慶風味。當然,豆瓣鯰魚、麻花魚、雙辣雞、白王兔等也是地道的美味。
在這千年古鎮(zhèn),隨處可見茶館。當年的水手、袍哥大爺、閑雜人員等都喜愛出入此間。其特色是書場茶館,又稱藝人茶館,是品茗欣賞民間藝術(shù)的地方。書場茶館戲曲品種不少:有川劇坐唱(打圍鼓)、四川清音、四川竹琴(揚琴)、荷葉清唱。來茶館的人絡(luò)繹不絕,座無虛席。
回首歷史,磁器口因一些名人的到來,而使千年古鎮(zhèn)增色不少??箲?zhàn)時期,隨著國民政府遷渝,大批有志于民族復(fù)興、抗日救亡的青年學子紛至沓來,一大批教育家、學者來渝執(zhí)教,文化藝術(shù)界名流來渝工作,如郭沫若、柳亞子、馬寅初、陶行知、梁漱溟、徐悲鴻、老舍等。《紅巖》中的華子良更是家喻戶曉,在磁器口留下了他革命活動的足跡。如今,街頭還留存他的塑像,令人肅然起敬。
走著走著,我們就到了古鎮(zhèn)的盡頭,看見了嘉陵江。進古鎮(zhèn)時,我們都空著手,一圈走下來,我們滿載而歸。但滿載的豈止是兩手?天空沒有痕跡,而鳥兒已經(jīng)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