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中,山脈的名稱大多粗狂豪放。然而,位于福建省福鼎市正南的太姥山卻有一個陰柔的女性名字,在閩地古語中,“太”意為“極、最”,“姥”則指年老的婦女。特別指出的是,“姥”在這里不念做“l(fā)ǎo”,而念做“mù”。
正是對于這個特殊名字的神往,我走近了太姥山,果然,這里有個美麗的故事,相傳堯的母親種蘭于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太母”,后又改稱“太姥”。從此,太姥娘娘日夜守護著這座神奇的山脈,以女性的悲憫與溫柔讓世上最堅硬的石頭變得嬌俏甜美。
石奇、洞異、溪秀、瀑急,這四大奇觀成為太姥山最閃亮的名片,尤其是這里的巖洞,足有100多個,曲折幽奇,引人入勝。當你穿梭于大大小小的巖洞之間時,簡直讓身體和心靈享受到了大自然的雙重瑜伽,立刻有心曠神怡、身輕如燕之感。
提起山峰景點中的“一線天”,那是司空見慣的。然而,太姥山將軍洞的“一線天”卻別具特色,游覽的體驗更是無可比擬。走至洞口時,40多米高的石壁夾著不及一尺的窄隙,仰望天空僅余一線天光。游客只好屏息貼壁魚貫側(cè)行,稍不留神,身體便會卡住。忽一抬頭,你會大驚失色,只見石槽有60度左右的斜坡,要想通過,需雙手雙腳支撐身體,緩緩而下,正是標準的俯臥撐姿勢。突然,又看到前面直臥著一條狹窄的石粱。由于四周水滴的潤澤,石梁濕潤又光滑,游客只好一字縱隊像走平衡木一般,動作如標準的貓步。倘若不走直線,就會立刻失足滑落。行至最后一段洞道,上方巨石高懸傾斜,你必須彎腰下蹲,走滑稽的“矮子步”才不會碰頭。當你正對這段行程膽顫心驚時,眼前又豁然開朗,木荷、紅楠、栲樹、翠竹、紅白杜鵑等花木林立,千年古藤蔓曲曲繞繞,讓你不由地陶醉于“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之中。
如果說將軍洞之行讓游客享受到了多部位運動的身體瑜伽,那么隨后的暢快之旅則會感受心靈瑜伽的愜意棲息。
冥想是瑜伽練習(x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太姥山的七星洞正給了游客靜思冥想的空間。洞頂鑲嵌7塊搖搖欲墜的圓石,仿佛高懸在一線天空上的北斗七星,每當夕陽西下或濃霧籠罩時,7顆星巖會閃爍著神秘的光芒,讓你仰頭靜望深思冥想,從心念雜亂,到逐漸心思澄靜。這不正符合了瑜伽“身心俱靜”的本質(zhì)嗎?
旅游提示
1.下午16時30分以后不要去葫蘆洞。不要從一線天等狹長洞窟出口處進洞。進洞前自備手電筒或在洞口處購買。
2.溫福、甬臺溫、福廈鐵路通車后都已開通了到太姥山的動車,自駕游的朋友走G15高速公路(又稱沈海線),可直接在太姥山互通口下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