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倫·尤伯格
自孩提時起,我一直印象深刻的是父親會經(jīng)常抱我,哪怕是沒有什么理由,他都會抱著我。在我們這個街區(qū),父親的這個舉動非常引人注意——哪怕是像我這樣小的孩子都會發(fā)現(xiàn)這點。按照當時社會上的風氣,男人是負責養(yǎng)家糊口的。他們不是這些小生命的培育者,這種角色都留給家里的母親。
每個工作日的早晨,天還未亮,街區(qū)里每家每戶的父親們就已經(jīng)出門去了。這些男人都睡眼惺忪,但大多數(shù)人還是邁著緊湊的步子,奔向國王大道的地鐵站。從那里,地鐵會載著他們到布魯克林每一個上班的地方,再有就是“市里”的單位(布魯克林人曾經(jīng)管曼哈頓叫“市里”)。在那里,父親們會從事繁重無聊的工作,毫無怨言,因為大蕭條還在跟前。如今,“職業(yè)”或者“工作”這一概念,是指“達成理想”,可在當時的他們聽來,這簡直就像希臘語那樣陌生。工作是簡單乏味的,是能夠掙得薪水,是可以把面包放到餐桌上的能力而已,另外還有付房租——那就是當時父親們每日的任務。
晚飯之前一個小時,街區(qū)里的父親們都會下班回家。他們耷拉著雙肩,低著頭,腋下還緊緊地夾著一份報紙。
女人們則會迎上前去,迎接丈夫下班回來,還時不時地給丈夫匯報一大串孩子們當天的表現(xiàn)。這些冗長乏味的匯報也許換來的是,父親手里的報紙重重地拍打在孩子頭上,或者更糟。
在以前的那些日子里,在我們這條街,這些是父親同他們的孩子唯一的身體接觸。
但是我父親不是這樣的。一天的工作結束后,他一看到我就會曲下雙膝,緊緊地抱住我,仿佛我是失而復得的一樣。擁抱完了之后,他還要在一臂之遠的地方攬著我,深深地凝視著我,久久地看著我。在他的臉上,我能看出一種溫和的驚喜,這樣的神情我永遠也沒法理解。我們之間也不交換任何手勢,我所需要懂得的是,父親是多么愛我,我是多么喜歡他用雙臂抱著我。他不用說些什么,我能聽到的就是他撫摸我的語言。
(夏 花摘自長江文藝出版社《父親的手》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