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的協(xié)會不少,炒作也多,但“炒作”也成“協(xié)會”,卻是始料不及的,所以近日聞“中國第一家以專業(yè)炒作為主的‘炒作協(xié)會’成立”,輿論之間,著實吃了一驚。
“炒作”一詞,《辭?!防锸菦]有的,說明辭書也要“與時俱進”。然而一個“炒”字,《辭?!穮s是收進的,有意思的是,《辭?!逢P(guān)于“炒”的兩個義項,一曰“把東西放在鍋里翻撥使熟”,舉例《齊民要術(shù)》卷七,“炒麥黃,莫令焦”;二曰通“吵”,舉例鄭廷玉《忍字記》,“著他靜悄悄,休要鬧炒炒”。一個“莫令焦”,一個“休要鬧炒炒”,看來《辭?!返木幷撸缬邢纫娭?,對于一個“炒”字,早就作了告誡。
然而時下的“炒作”,卻早已到了“炒焦”的地步,一片“鬧炒炒”的景象。影視的出籠,要炒;明星的問世,要炒;小說的殺青,要炒;便是一個念頭的閃現(xiàn),也要大炒特炒。過度的炒作,或無中生有,無風(fēng)起浪,或“以一當萬”,指鹿為馬。男角女星逛了一次商場,便是“××戀”,異性大腕在賓館見了一面,便是“紅杏出墻四十分鐘”。如此炒作的動機,當然有某些媒體“走市場”的絕招,但亦有某些明星,因為一劇之后,再也沒有了招數(shù),所以“戲不夠,緋聞湊”,生怕人們忘記了她。至于炒作的手段,近年以來,也早已從報刊上的你抄我轉(zhuǎn),出新為“用身體炒作”,不是有美女作家,一書出版,竟然身著比基尼,躺在泳池里給人“簽名”么,結(jié)果“果然名聲大噪,當下賣掉100多本”……至于一劇出籠,因為無人注目,缺少知名度,所以買通起訟,要“對方”到法院起訴,以便炒成軒然大波,就更是一種黑幕重重的惡炒了。
過去的國人,是信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不做廣告,不事吆喝,又豈論“炒作”?現(xiàn)在又跳到另一極端,從歌壇炒到股市,從災(zāi)害事故炒到政壇風(fēng)云,小事大炒,大事惡炒,已成一俗。今天又有了“炒作協(xié)會”,而且注冊在境外,活動在域內(nèi),各路炒作高手,是否更要聚義梁山,“協(xié)”而“會”炒了呢?人們不免懷疑,這“炒作協(xié)會”的成立,本身是否就是一大“絕炒”呢?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至少該協(xié)會“擬聘”萊溫斯基擔(dān)當顧問,是請對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