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電視劇《宰相劉羅鍋》在全國熱播。其中,第22集有一個皇帝吃荔浦芋頭的誘人情節(jié):劉羅鍋忙不遲迭地抱著芋頭啃,體會著百姓美食的快意;侍從用棉線一片片切下芋頭送到乾隆皇帝面前……這種美味享受引起了觀眾們的極大興趣,大家都在想這荔浦芋頭怎么這么好吃?而當時,很多北方人還不知芋頭是什么東西。就在電視劇播到25集的時候,大連的一位女人就已經跑到荔浦芋頭的產地廣西了。電視劇還沒播完,她就從廣西批發(fā)了一車荔浦芋頭趕回了大連。每斤成本不到1元錢,當時她賣2元錢1斤,一會兒就賣完了,一車賺了4萬多塊錢。
23歲時,母親去世,給她留下了一個只有1平方米的水果攤。別人坐等顧客上門,她卻主動尋找顧客。1990年前后,大連的高檔酒店對果盤的需要讓她看到了商機,為此她跑遍了大連所有酒店去推銷水果。2000年,大連開張第一家國際大型超市。她又第一個找到那家超市,要求為對方配送水果蔬菜,并親自到超市賣貨。到2002年,她已經變成大連市最大的超市水果蔬菜供應商,年銷售額1000多萬元。
2002年冬天,聽說長春有一家大型外企超市即將開業(yè),立馬趕到長春的她,最后以薄利多銷、低價供貨的方式與超市合作,很快就擁有了可觀的供貨份額。這讓與她同時供貨的其他三家本地水果商倍感壓力,因為超市為了拿到價格最低的水果,采取了招標式的采購策略。為了把她趕出長春,三家本地水果供應商,干脆聯手一起來對付她。2003年9月,沃爾瑪超市搞蜜柚促銷。當地水果經銷商賠錢給超市供貨,目的就是為了擊垮她。在這場惡性競爭中,誰賣得越多就虧得越多!很多人都勸她放棄長春市場,她在進行了一番調查后,反而大膽地給超市做出了一個承諾:價格永遠比別人低。
原來,她找到了當地的蜜柚種植大戶,直接收購的200噸蜜柚,成了結束這場惡性競爭的武器。從這件麻煩事中,她又看到了商機,那就是直接與果農菜農聯系。這樣省去了中間環(huán)節(jié),不僅沒賠錢,還賺了20多萬,也讓對手輸得心服口服。
2004年初,她來到福建平和縣開發(fā)蜜柚種植基地,與當地農民簽了長期的包銷訂單。建立基地的合作方式被她復制到橘子、香梨、臍橙和蘋果等全國22個水果產地。有產地的采購優(yōu)勢做后盾,她迅速在全國28個城市建立了物流配送中心,為全國600多家大型超市配送水果蔬菜。
拿蘋果來說,外表粗糙的尾期果,別的商家是都不愿意收購的,但被她卻當成寶貝。她從尾期果成熟時間長,比早期采摘的蘋果甜的特點上看到了商機,她便用尾期果在超市搞促銷。被人們當成殘次品的尾期果,每年竟能從她手里都能賣出去1000多噸,增收500多萬。
從1平方米的水果攤起家,到員工1500多人、年銷售額6.9億元的企業(yè),她就是被很多人認為創(chuàng)造財富的傳奇女子劉巖。當別人問她道:“在你眼里,好像賺錢的機會到處都是,你的制勝秘訣是什么呢?”她說:“如果說有什么秘訣的話,那就是比別人快走一步。商場如戰(zhàn)場,快永遠是商家取勝的關鍵。”
做生意是這樣,做人做事又何嘗不是呢?當機遇來臨的時候,如果你能搶抓機遇,先人一步,那么,你的事業(yè)就已經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