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昆德拉在《慢》中寫道:“慢的樂趣怎么失傳了呢?啊,古時候閑蕩的人到哪兒去啦?民歌小調(diào)中的游手好閑的英雄,這些漫游各地磨坊、在露天過夜的流浪漢,都到哪兒去啦?他們隨著鄉(xiāng)間小道、草原、林間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嗎?”
在慢的世界中,游吟詩人與鄉(xiāng)間小道為唯美意境錦上添花。在目下現(xiàn)實的世界里,關鍵詞卻是科學技術的表征——時間、效率、速度……從1978年開始,中國經(jīng)濟的年平均增長率達到9.6%。“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每小時486.1千米的高鐵速度匯集成令世界驚嘆的“中國速度”。而如此壯觀的中國速度背后,是13億中國人著急的步伐:急著賺錢、急著成功,怕一切來不及。無怪乎在最近的一次調(diào)查中,中國人“榮登”世界上最著急、最沒耐心的地球人。
張愛玲女士曾言,出名如果不趁早,即便最終達成也不痛快。這恐怕說出了眼下中國人著急、趁早背后的心聲。我們讓孩子上課外班為了將來的好工作;我們的年輕人著急買房為了給自己的奮斗一個落腳;我們崇尚快餐、快時尚和快文化,也無不是因為我們被按下了快進鍵,怕一切來不及。中國人的時間觀在近二三十年被提速無數(shù)次,已經(jīng)停不下來了。我們需要的是時刻看著鐘表,計劃自己的人生:一步到位、名利雙收、一夜暴富、盡早退休……
著急的心態(tài)帶來了什么?我們在追求速度時無暇他顧,以致與人生的樂趣擦肩而過;我們?yōu)橄硎茉缭绯晒淼挠鋹偢校赡苊媾R更多意外和挫折。我們正在快速地消耗著自己的人生,等真正明白快慢張弛的人生之道時,可能一切都晚了。
教育要趁早,童年漸已老
20年前,決定輸贏的“起跑線”尚未提前到嬰兒時期,早教班恐怕只是一種傳說。今天,僅北京,專業(yè)的早教機構(gòu)已逾百家。2011年零點(指零點研究咨詢集團1992年創(chuàng)辦的“零點調(diào)查”)“00后調(diào)查”顯示,城市家庭中已有58.1%的“00后”們參加過早教班。告別早教上了學,孩子們?nèi)砸疾ㄔ诟黝愓n余興趣班、補習班。家長疲于奔命,抱怨教育和經(jīng)濟的壓力,卻又義無反顧地踩進這趟“渾水”——2007年零點“中小學生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家有12歲以下“上班”兒童的家庭,平均每月花在孩子“上班”上的費用約為200元。其中,北京和上海家庭每月花費均在250元左右。家庭月均收入不足2000元的家庭,費用也達到了月均200元。
這到底是怎么了?是誰在扼殺孩子們的童年?
20年來,大學雖然越來越容易考了,但人們對升學率的追求依然未改。像北京四中、北師大附中這樣高考錄取率95%以上的名校,更是家長們不惜代價也要送孩子入門的。以北京為例,中小學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集中在西城、東城和海淀,而目前經(jīng)濟發(fā)展迅猛、人口密集的朝陽、豐臺、通州等區(qū)域的重點中小學數(shù)量則少得可憐。于是,無力以“學區(qū)房”的形式為孩子爭得名校名額的家長只好退而求其次,以讓孩子上各種補習班、特長班來增加享受較好教育資源的砝碼;奧數(shù)、英語全上,鋼琴若不是八級以上,都不好意思跟人說會彈。由于幾乎每個孩子都或多或少掌握了一些特長,很多學校開始對“特長生”不以為然,于是家長開始為孩子找一些冷門技能:鋼琴若太普通了,那就豎琴、大提琴;跆拳道太簡單了,那就合氣道、跑酷等。因為只有學了這些技能,拿了證書,才能讓孩子在報考名校時,顯得更高一籌。一番刀光劍影后,好學校贊助費猛漲,優(yōu)秀的師資生源也紛至沓來,軟硬件條件一齊得到優(yōu)化。馬太效應導致好學校吸引了更多的家長和孩子,差學校只好無奈地沒落下去。20年間,家長在這種怪圈里越陷越深,客觀上助推了這種惡性循環(huán)。
不能怪家長們勢利,只有從好的小學開始一路追求到好的大學,才有可能找個好工作。當自己的孩子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時,任誰都沒了指責教育資源不均的心思,只恨不得挽袖上陣、親自護航,生怕孩子因為自己的不努力而在這場戰(zhàn)爭中失利。家長們身不由己地向本已不公平的教育資源配置又插了一刀。
購房,從畢業(yè)開始
在目下的中國,沒有哪個詞語像“房價”這么能觸動民眾敏感的神經(jīng),而對房價最敏感的莫過于年輕人了。中國的青年一代心不甘情不愿地當起了“房奴”:2010年鏈家地產(chǎn)市場研究中心與光大銀行合作的調(diào)查報告顯示:在北京,首次購房平均年齡是27歲,明顯低于世界眾多國家和地區(qū)。
其實在很多有思想的大學生腦海里,并不準備畢業(yè)之后就買房,更沒有打算工作一兩年就買房,他們希望把錢留在自己手里,趁年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往往計劃真趕不上變化,等到工作一兩年之后,各種各樣的原因還是讓他們走上了房奴的道路。
與很多國家不同,中國年輕人寧愿做“房奴”,也不情愿只當個“租客”。這不僅僅是因為歸屬感的問題,更因為買房更經(jīng)濟實惠。近年來,中國的房租日漸看漲,甚至在某些時段漲幅超過房價。如此跳躍的房租市場,讓中國的年輕人忐忑不安。對于漂居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年輕人來說,換房搬家的頻率甚至超過換工作。于是,他們開始衡量買房與租房怎么更劃算。
以北京為例,雖然買一套兩居室的價格不低于200萬,但以房屋產(chǎn)權70年計算,每個月花費在3000元左右,而3000元在如今的北京要租個兩居室的可能性非常小。
兩相比較,年輕人買房的需求更迫切了;錢夠了,當然要買;錢不夠,父母親戚幫著買;再不夠,銀行貸款來買。2000年5月底,在經(jīng)過8年發(fā)展后,建設銀行的個人住房貸款總額終于超過了100億元,但僅過了5個月就一躍變成了200億元。
盡管沒有相關證據(jù)表明目前中國個人房貸的總額是多少,但十年過后,相信200億元僅僅是冰山一角!
有國際調(diào)查機構(gòu)的數(shù)據(jù)顯示,2001—2011年中國內(nèi)地房價上漲了47%。針對這條新聞,很多中國媒體都打出了“中國內(nèi)地房價十年間僅僅上漲47%,你信嗎?”的標題,公開表達了人們的質(zhì)疑。
2001年10月,某大城市某小區(qū)一期開盤時,房價是6000元/平方米;而2005年,價格上漲到了2.4萬元,漲幅超過300%。
房價不斷上漲的態(tài)勢使中國民眾對房價的心理預期可謂是烈火烹油。2010年及2011年零點連續(xù)兩年的調(diào)查都顯示,不管國家管控力度如何,看漲未來一年房價都是主流預期。
如此情境下,年輕人坐不住了。在房地產(chǎn)這個瞬息萬變的場域,機遇、形勢成了最為關鍵的成功要素。晚出手意味著同樣的房子需要付出三倍甚至更多倍的代價。僧多粥少,一個機會的背后站著龐大的需求者,先來后到成為重要的準則。
退休,從入職就開始暢想
談及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雷振并不掩飾自己的“享樂主義”,他說:“在我看來,人活著必須要學會享受生活。我也會辛勤工作,但是更注重生活的品質(zhì)。我現(xiàn)在25歲,打算工作25年,攢一些錢,早點退休,養(yǎng)花種草、環(huán)游世界,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沒錯,雖然現(xiàn)在我剛剛參加工作,但是也要把退休提上日程了,人生苦短,得提早規(guī)劃?!?/p>
雷振可能代表了職場上很多年輕人的想法,他們想提早退休,享受屬于自己的人生。2010年零點“城市生活調(diào)查”顯示:高達36.3%的人希望提前退休,且越年輕越希望提前退休,其中80后中有超過一半想提前退休。
本來,中國人是“熱愛”工作的,加班、出差、熬夜、不休假是中國眾多上班族生活的一部分。但當工作對個人生活的入侵越來越嚴重,越來越多的人感覺承受不住了。因為你每在工作上多投入一個小時,休閑娛樂等業(yè)余生活就要減少一個小時,無任何商量的余地,無任何替代的可能。
當生活被無情擠壓,人們對生活的渴求就愈加強烈,對工作的感情也逐漸變得理性起來??释诵?、渴望生活成為了中國人的一種普遍心理。在成功學書籍大行其道的今天,一本倡導體悟人生的書籍《于丹(論語)心得》成為黑馬,銷量達230萬冊。在對為什么希望提前退休的討論中,不管是50后,還是80后,享受生活都是最主要的原因,而且越是年輕人,越想提早退休。人生苦短,此時不享受,恐怕再也來不及了。
人們想退休,是為那難以承受的工作之重,為那滿目繁華的娛樂休閑。在這個強調(diào)規(guī)劃人生的時代,退休,已不再是工作到老的自然結(jié)果,而是從入職就可以暢想的人生規(guī)劃。還好,社會給我們提供了退休后享受生活的條件。所以,讓我們做好退休規(guī)劃,奮斗則盡力,享受則盡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