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嚴(yán)查行人闖紅燈。一位行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開車的時候就罵行人,走路的時候就罵開車的,都不講規(guī)矩,都不像話?!眹?yán)查行人闖紅燈的其他新聞沒怎么留意,這位行人的“語錄”倒是深深印刻在了腦子里。其實我也說過類似的話。
開車在路上時,總是看到騎自行車的人時不時穿梭在機動車道上,甚至有時他們會與你的車身“擦身而過”,開車的你不免驚出一身冷汗。這時候免不了心生怒氣:怎么這么不守規(guī)矩,明明有非機動車道,為什么一定要搶到機動車道上?
可是我分明記得,兩年前自己還沒車開的時候,騎車上下班的我也偶爾搶占機動車道。那時候沒覺得有什么不妥,石家莊的馬路越修越寬,非機動車道卻被壓縮成窄窄的一條。上下班高峰期,自行車道擁堵的程度并不次于機動車道,偶爾占用一下機動車道,這也是迫不得已的選擇。要怪,那就怪城市管理者規(guī)劃Vt8UfdrGR4qv2Kfu+qP/aQ==不合理吧,誰讓他們眼中沒有我們這些騎自行車的弱勢者呢?
人還是一樣的人,只是在交通工具發(fā)生變化的時候,看問題的角度也隨之改變。這算是典型的“屁股決定腦袋”吧?騎車時你覺得自己的空間被擠壓,偶爾占用機動車道并非個人素養(yǎng)問題;開車時你認(rèn)為這些擠占機動車道的騎車人沒有規(guī)則意識,竟為城市交通添亂。說白了,其實是每個人都在為自己尋找著借口。
闖紅燈的行人何嘗不是在給自己找借口呢?紅燈等時設(shè)置不科學(xué)、過街天橋建設(shè)不合理、汽車右轉(zhuǎn)彎從來不讓行人……不闖紅燈,何時才能穿過馬路?可是,“紅aHRwJs6P3RAbPS3j7QuKNg==燈停綠燈行”的基本規(guī)則還是沒問題的吧?盡管有千萬種理由,為什么可以僭越最基本的規(guī)則呢?
和朋友探討“該不該大張旗鼓地去整治行人闖紅燈”。朋友說,“路口”不是講道理的地方,“既然紅燈停綠燈行”這個基本準(zhǔn)則沒有問題,其他問題的解決必須是在我們遵守了基本準(zhǔn)則之后。朋友舉了一個例子,在美國警察抓捕你時,你是不能抗拒的,否則就是襲警,警察有權(quán)利開槍。抓捕之后有什么問題,可以讓警察和你的律師交涉。
我們喜歡在路口講道理。前不久,南京整治“中國式過馬路”,交警面對橫穿馬路的一位大媽說,繞幾百米就是紅綠燈路口,別橫穿馬路,大媽的“神答復(fù)”:人生能有多少個幾百米。
輿論并不覺得大媽的回復(fù)是無理取鬧。橫穿馬路固然不對,但“中國式過馬路”的背后,就全部是那一小撮人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責(zé)任嗎?網(wǎng)友們以香港和北京的地鐵為例來為大媽的“神回復(fù)”辯解,香港地鐵是只需要幾步路就能到換乘的那趟地鐵上,而北京盡管也說是走幾步就能換乘,但往往得走十幾分鐘甚至半小時。這換乘所步行的半小時內(nèi),豈不是正如那位大媽所說的光陰不是被虛度了嗎?
中國的很多事情就是這樣: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每個人都喜歡從有利于自己的角度找借口,“規(guī)則”卻很難拿出來說服人。我們害怕受傷才制定規(guī)則,為圖方便又往往突破規(guī)則,周而復(fù)始。
為什么我們總喜歡站在“路口”講道理?大概是每個人總能在心中為自己開了一盞綠燈。有時候,我覺得它不光是硬件建設(shè)等公共管理的問題,或許,這也算是一種劣質(zh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