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和老師都知道孩子學習壓力很大。有的家長東求西求,想從同事、朋友或專家那里獲得一些靈丹妙藥;有的家長買來很多減壓的書籍,自己按部就班,照章辦事,為的也是能夠幫助孩子減壓。這其中不乏一些有效的辦法,但家長往往忽略了一點,其實“陪伴”就是一種很好的減壓方法。
孩子離不開大大小小的考試,他們的壓力源也多半來自對考試的焦慮。比如在考試前,由于擔心考得不好,孩子可能就會有小小的情緒或者行為上的表現,比如面容沉悶,話少,飲食不多,精神不振等。家長往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卻束手無策,自己能做的就是不停地告訴孩子,不要緊張,不要在意這次考試等,而智慧的家長會在捕捉到這些信息后,立即行動起來,積極地“陪伴”孩子順利排解壓力。
首先要主動接近孩子,陪孩子聊聊天。家長可以這樣跟孩子說:孩子,今天在學校有什么新鮮的事沒有?老爸老媽想聽聽。當家長一開口,孩子緊張、糾結的心情就會放松些。在引領孩子說給家長聽之前,家長一定要做好準備認真地聽。在孩子說話的過程中,家長盡量不要打斷孩子的話,要耐心聽,在聽的過程中,要不時地有語言上或者肢體語言的反應,比如,點頭,發(fā)出“嗯”、“哦”、“是啊”等應和的聲音,并注意自己神態(tài)的專注。家長以這樣的姿態(tài)聽孩子講,孩子會越講越興奮,在興奮的同時,焦慮或者恐懼感會漸漸消褪。
再有就是和孩子互動起來。比如打打球,練練拳,甚至還可以把同事或者朋友們的一些積極正向的小事說給孩子聽,然后征求孩子的意見,看看孩子有什么看法;或者可以就新聞中的熱門話題跟孩子一起交流探討,把孩子看作為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心理學上講,說話本身就是一種減壓的有效方法,是人類最自然的真實流露。孩子在說的過程中,處于神經興奮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有助于消除焦慮或者恐懼。但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在孩子說的時候千萬不要打擊孩子,不要做過多或者不必要的評價,而要在孩子說的時候及時給予適當的肯定或贊揚。孩子內心的恐懼與不安一定會在家長的肯定或贊揚中不知不覺地消褪。
像這樣積極地“陪伴”孩子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和孩子一起吃飯,參加朋友聚會,或者陪孩子去旅游,一起走一走。哪怕孩子下學,跟孩子打個招呼,都是一種很好的、簡單易行的精神陪伴。有心的父母會利用與孩子見面的每個時刻,自然而然地發(fā)問,解惑,傳道,陪伴孩子共同度過他們生命中那一個個獨特而美好的階段。孩子的壓力減輕了,家長是不是也輕松許多了呢?如此,一個輕松、和諧、有愛的氛圍便會在家中良性循環(huán),一個開朗、健康、自信的孩子又被我們找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