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之天賦
即便在當代,也不是人人都能成為偶像。作為一個千年不滅的偶像,王維一定具備超乎一般人的天賦。這是一種上天賜予的天賦,這是一種等待被發(fā)掘的天賦,這是獨獨屬于王維的天賦。
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個王維。
他或許正在空山新雨后享受著秋日的美景;或許手拈紅豆正向戀人吐露衷腸;或許趁著月色在山林中獨自彈琴長嘯;也或許在拜訪深藏山中的古寺,在陣陣的鐘聲中養(yǎng)性修身……無論怎樣,這位“天縱之才”似乎站在高高的月亮之上,端著盛滿詩詞才華的酒樽,笑看著人世間的滾滾繁華。
大唐盛產(chǎn)天才,就像山東出產(chǎn)大蔥、四川多產(chǎn)辣椒那么自然。而王維——這個近乎完美的名字——9歲能文,17歲便寫下“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千古名句,21歲則“順理成章”地高中狀元。可見王維少年天才,文采斐然。而也只有這樣的才華才能寫出那么多的妙詞佳句,讓我們在千百年后仍能感受到王維詩詞歌賦中無法泯滅的光彩。
開元、天寶是盛唐的頂峰,那些光彩四溢的絕世人物證實了那個時代的偉大。奇怪的是,生活在當時的很多奇才都命運多舛,王維也沒有躲過這一宿命。先因伶人舞黃獅子犯禁被貶,后又多次在出仕與退隱間重復徘徊,更大的失意則來自安史之亂,迫以偽署。終其一生,雖少年得志,卻無奈坎坷多磨。
長安的宮殿只為這些藝術(shù)家們開了一個小小的側(cè)門,讓他們屈身而入?yún)s只為糜爛的生活多一絲娛樂。當歷史老人肅然地轉(zhuǎn)過頭去,顫顫巍巍地走向高高在上的三皇五帝的宗譜時,王維也終于明白,這里不需要太高深的藝術(shù),這里也讀不懂太美好的愿景。于是,在飲過“陽關(guān)酒”后,他毅然選擇轉(zhuǎn)身,轉(zhuǎn)身去做一個逍遙的謫官逐臣,去做一個隱居的文僧詩佛。
昔日里那些譏刺貴戚宦官的諷喻詩、書寫慷慨豪情的邊塞曲慢慢淡出了王維的視野,取而代之的是眼前的一片山水田園風光——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更是一顆向往隱居生活、追求禪宗佛理的寧靜之心。
史書說他“詩名冠代”,后人贊他“南畫之宗”?;蛟S是自然山水激發(fā)他靈感、大地河川給予他才情,終南山下的那方青石硯臺究竟磨了多少墨水?輞川之上的那支妙筆又生出了幾多美景?就著山光月色、竹影鳥鳴,王維痛痛快快地大醉了一場,將詩情融入了畫意,也讓人生變得如畫如詩。
當我們順著王維的足跡,去尋找當年的月光、聆聽鳥兒的低鳴,去探尋竹林邊浣衣的姑娘、曲江上踏青的女郎;當我們翻開泛黃的《輞川集》,呈現(xiàn)在眼前的是繁華鼎盛的長安,狼煙驟起的邊塞,還有在安史之亂中不知所措的憂心迷茫;當我們仰望頭頂?shù)脑铝?,你是否看到了有個人正捋著飄動千年的長須,吟誦著流暢千古的詩篇。
似乎所有人心中的王維,都住在月亮上。
鏈接
王維的“緋聞”
在紅極一時的電視劇《大明宮詞》中,太平公主曾對王維有過一段稍顯曖昧的情愫。事實上,太平公主死時王維年僅12歲,相差幾十歲的兩人是不可能有交集的。然而,王維與大唐公主的“緋聞”卻并非空穴來風。只不過這位公主不是太平,而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胞妹玉真公主。據(jù)《唐才子傳》載:
王維,字摩詰,太原人。九歲知屬辭,工草隸,閑音律。岐王重之。維將應舉,岐王謂曰:“子詩清越者,可錄數(shù)篇,琵琶新聲,能度一曲,同詣九公主第?!本S如其言。是日,諸伶擁維獨奏,主問何名,曰:“《郁輪袍》。”因出詩卷。主曰:“皆我習諷,謂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為解頭,榮哉!”力薦之。
此玉真公主年紀輕輕便自愿修道,與當時的很多才子均傳出過“緋聞”,除了王維,還有鼎鼎大名的李白,好事者甚至由王、李二人同為大詩人卻幾無交往,而推斷他們曾為公主爭風吃醋。
如今,野史已不可考,但王維的才情卻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