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有這樣的認識: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課題研究是必然選擇,但是對于課題研究往往望而生畏。鑒于此,筆者非??释炎约航陙韺τ谛≌n題研究的一些思考,與一線的同仁交流。筆者認為,做小課題研究并非那么神秘,只要做到“真”,即扎扎實實地親身實踐,小課題研究就具有了生命力。
一、 真問題是基礎(chǔ)
小課題研究的初衷就是把教學中的疑難、困惑問題提升為研究課題,繼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想方設法去尋找解決的途徑、方法,最終消除這些影響教學實效的因素。所以要想使研究具有實效,選題上就要克服盲目性、隨意性,要聚焦課堂教學中的真實問題與真實需要。
筆者去年做的課題《基于小學生數(shù)學“解決問題”學習的思維指導的研究》就源于自己教學中真實存在的問題,也是一直困擾廣大數(shù)學教師的問題。通過平時作業(yè)和試卷的觀察,發(fā)現(xiàn)錯誤率高、失分多等問題,特別集中在學習處于中下水平的學生身上,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就是很好的課題。另外,不明題意、把條件中的數(shù)字進行拼湊、不會有條理地合理地進行邏輯分析、遇到?jīng)]有見過的習題就一籌莫展,這些問題在教學中普遍存在,大家隨時都可以進行探討、研究,這些都是開展小課題研究的基礎(chǔ)。
二、 真研究是關(guān)鍵
選好了研究的主題,就要制定好研究的方案,開展小課題研究應始終貫穿在平日的教學之中。
1.扎實閱讀
其實大家都明白,真正做好一個課題,需要理論的支持。首先要選好一定的閱讀內(nèi)容,然后還要講究一定的閱讀方法。讀不懂的地方可以暫且放一放,回過頭來再閱讀。也可以只抓住和課題相關(guān)的部分章節(jié)進行精讀。有同感的地方要及時記錄。真正潛下心來閱讀,才會有所收獲。
2.認真求教
關(guān)起門來是做不好課題的,畢竟一個人的思維是有限的,考慮問題也是不全面的,所以有必要借助同伴的力量集思廣益。事實證明,這種同伴間的合作交流對于做好小課題研究有很大的幫助。在上述課題研究中,筆者就從不同方面得到了同伴的幫助。例如,研究的開始,面對一張張調(diào)查問卷,面對學生的談話記錄,在獨立整理分析的基礎(chǔ)上,又和教研組的同事進行交流、討論。對學生的困惑以及解題中思維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思考下一步研究的方向,經(jīng)過大家的交流、討論,思路漸漸清晰。研究的方向明確了,就預示著課題開展的實效性更有價值了。其實學習的渠道很多,關(guān)鍵是自己要真正行動起來,要真學習,帶著思考和任務去學。
3.用心實踐
認真開展研究,把自己的困惑解決掉,形成一套新的方法體系,受益的首先是學生,其次就是教師自己。所以筆者總是有意識地提醒自己,要在自己的教學中真實地開展研究,用心實踐。教師的主陣地在課堂上,因而筆者力爭上好優(yōu)質(zhì)常態(tài)課,通過上課發(fā)現(xiàn)問題、提升經(jīng)驗,也就是帶著研究的意識進行上課。本課題的任務是如何在解題中對學生進行思維的指導,因而涉及到此類課的教學,筆者一定會精心設計,力爭有所收獲。
比如:教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列方程解決問題”,備課時筆者打亂教材的教學順序,從整體上以發(fā)展的眼光來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力爭讓學生理解、掌握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然后能夠舉一反三,學會解決此類問題,進而能夠在后續(xù)學習中進行遷移。除了在知識要點處進行精心設計,在難點、關(guān)鍵處,即“如何尋找題中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如何根據(jù)數(shù)量關(guān)系正確列出方程”上也下了一番功夫。在師生的共同探究中提煉出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1)找出數(shù)量關(guān)系式(通過關(guān)鍵句“順藤摸瓜”);(2)找出未知數(shù),進行解設(設句要完整);(3)列方程,解方程(根據(jù)數(shù)量關(guān)系式“對號入座”);(4)檢驗寫答(結(jié)果帶入條件,答句完整)。
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xiàn)、以學生易于理解的方式表述,更能觸動學生的思維,從而讓學生在解題時“有法可依”,進而提高解決此類問題的能力。除了認真研究并活用教材,一些教學中的困惑或是一些靈感也可能來自于同伴的課堂實踐。所以,不妨走進其他教師的課堂,當然需要提前知道他所執(zhí)教的內(nèi)容與自己的課題相關(guān),帶著問題進行聽課、思考。
b27537f438d11c438dab3663760bdfde三、 真反思以提升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要“強迫”自己做到及時、認真、真實地進行教學回顧與反思。如果堅持下去了,做踏實了,非常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
1.反思要及時
提到反思,筆者有一個最大的體會就是一定要克服懶惰心理,要趁熱打鐵,即反思要及時。每次上完課,只要有感觸的地方,比如引起師生共同關(guān)注、高度默契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但又得當?shù)拇胧?,某個提問引發(fā)了學生另類的思考,引發(fā)了學生的異議,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取得了成功的效果,一個教學理念的嘗試后的感觸……都要把它及時記錄下來,課后再去深思。每次哪怕只是一句話,只要你及時地用筆“撿拾”起來,收獲的很可能就會是顆顆“珍珠”。
2.反思要真實
反思一定要來自于自己真實的實踐,這樣才能有感而發(fā)。文章是“做”出來的,一篇文章其實就是一次次教育教學實踐。既然是“做”出來的,可見我們的反思一定要是自己的真實感受,一定要是自己的真正思考。堅持去做,就能真正看到自己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真實踐、真感受、真思考才有利于課堂教學的改進,才能使研究具有價值。
3.反思要深刻
反思做到及時、真實,還不夠,反思不能淺嘗輒止,要深入到問題的本質(zhì),要觸及到理論的層面,即反思要深刻。其實很多教師也在真正實踐,也積累了一定的素材,但是細看這些材料,就會發(fā)現(xiàn)形成的結(jié)論過于單一、片面、表面。只是局限在本課題研究當中的某個點、某個方面,是零散的,沒有反映問題存在的實質(zhì),沒有形成規(guī)律性的、科學性的結(jié)論,對別人就沒有啟迪,也就沒有推廣的價值。其實是忽略了一個整合、提升的過程。反思要透過自己所收集的教學片斷、教學細節(jié),探尋在這些素材背后的理論支撐,并且把其與研究過程中的一系列案例進行整合、提升,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研究結(jié)論。
真——認真,真實。如果做小課題都能實實在在地開展研究,一定會取得一定的收獲,所以說“真”是小課題研究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