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是一種裝飾藝術品,在世界各地流行很廣。琥珀(Amber)一詞,來自拉丁文Ambrum“精髓”之意和阿拉伯文Anbar“膠”之意,西班牙人將阿拉伯膠和琥珀稱為Amber。中國古代稱琥珀為“虎魄”,又名育沛、江珠、獸魄。早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就認為琥珀具有魔力和藥用價值。
琥珀藝術品各具韻味
琥珀是千萬年前松樹的樹皮破口處流出的一種有機膠狀體——松脂,經過地殼的變動而深埋地下,并逐步凝結成的天然化石,其內部常包含有各種昆蟲如蜘蛛、螞蟻、蚊蟲及種子、炭化的樹葉,故有“千年茯苓,萬年琥珀”之說。琥珀的顏色絕大部分是金黃色的,屬于非晶質寶石,不會形成晶形,其原礦呈塊狀。與其他寶石礦石比起來,琥珀比重較輕,硬度也很低,但卻因其明亮的金黃色而深受喜愛。
世界的琥珀類型約有100余種,歐洲波羅的海沿岸國家產的琥珀最有名,波蘭和前蘇聯的沿岸是首產地,波羅的海琥珀品種繁多,質地透明、半透明、不透明,顏色有黃、紅、褐、白、藍、綠色。波羅的海琥珀(稱為蜜蠟琥珀)常從海底地層中被海水沖刷出來,在含鹽分的海水中呈似沉非沉狀態(tài),受洋流、季風作用漂流到英國、挪威、丹麥沿岸國家。琥珀產出國還有美國、印度、新西蘭、緬甸、多米尼加、墨西哥、法國、西班牙、意大利西西里、德國、羅馬尼亞、加拿大、捷克。丹麥是世界上第一個發(fā)現琥珀的國家,十四世紀丹麥統(tǒng)治著波羅的海沿岸國家,那時琥珀作為貨幣在北歐市場上流通,丹麥琥珀屋博物館里也收藏著一塊最大的波羅的海琥珀,重量為10.478公斤。俄羅斯出產的琥珀占全球總產量的90%,其中加里寧格勒一帶是主產地。緬甸發(fā)現的最大一塊琥珀,收藏在倫敦自然博物館里,重達15.25公斤。
在我國只有青藏高原和東北撫順一帶能偶爾覓到琥珀的蹤影,撫順琥珀常與煤層相伴而生,撫順琥珀大都呈黃和金黃色,其中還常包含有昆蟲,故收藏價值頗高。琥珀在我國其他城市則很難找尋,琥珀藝術品由此就顯得很珍貴。
我國目前的琥珀收藏主要有以下3種:第一種是血珀,透明,色紅如血;第二種是黃珀,透明,色淡黃;第三種是蟲珀,含有動物、植物遺體。透明琥珀,最名貴的是透明度非常高的,稱“金珀”,如黃金一般誘人的金珀,散發(fā)金色光芒;純凈透明的明珀,則讓人心緒寧靜、清爽舒暢;熱情奔放的血珀,溫暖怡人;內斂且幽深的蠟珀,充滿蠟質光澤。雖然都是琥珀,卻各具韻味,各不相同。
鑒賞琥珀藝術品有竅門
天然琥珀的主要產地俄羅斯等國開采過多,導致琥珀產量下降,天然琥珀近年來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節(jié)節(jié)攀升。自2008年秋季以來,琥珀原料價格已經上漲了50%至100%不等。今年以來,翡翠、和田玉、田黃石等高端藏品因前期漲幅過快價格有所回落,而琥珀卻以每年增值20%左右的速度向上穩(wěn)步攀升,琥珀中非常珍稀的綠珀、藍珀等,更是上漲20~30倍。鑒于天然琥珀的產量越來越少,特別是其中珍稀品種一價難求,琥珀收藏也出現了許多贗品和仿品。各類人工制品和仿冒琥珀大量出現,而人工制品和仿冒琥珀裝飾品的價格一般都只有幾元到幾十元,難免令人對琥珀的真實價值產生誤解,而有意于收藏和投資琥珀的人士也由于真品難覓而裹足不前。由此可見,天然琥珀的收藏與投資價值之所以目前在我國市場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關鍵還在于大家對其認知程度不高。那么,如何有效鑒別琥珀真?zhèn)文兀?/p>
最簡單的方法是“聞香識珀”,有些并未完全拋光的琥珀原石,用手揉搓可聞到松香味道,不過全部拋光的成品則味道較淺不易識別。所以還可以采用人們廣泛運用的比重法識別,用淡水和1:4的鹽水來區(qū)分真琥珀制品和塑料假琥珀。真琥珀在淡水中會沉,而在1:4的鹽水中會漂浮。塑料假琥珀在這兩種水里都會沉下,而空心制品的假琥珀在兩種水里都會漂浮著。
其次,可用眼睛觀察來鑒別。琥珀的自然形狀多呈塊狀、餅狀、腎狀、瘤狀、拉長的水滴狀和其他不規(guī)則形狀。真正的琥珀給人的印象輕柔、溫暖,散發(fā)著光澤;而很多合成品給人冷的感覺。琥珀在形成過程中必須要經歷一些使它不完美的過程,最終往往帶有氣泡、殘片、裂紋。如果一條琥珀項鏈的每個珠子都非常相似且透明,或者琥珀內含的昆蟲很完整,那就很可疑。琥珀中一般會有漂亮的荷葉鱗片,從不同角度看它都有不同的感覺。假琥珀透明度一般不高,鱗片發(fā)出死光,不同角度觀察都是差不多的景象,缺少琥珀的靈氣。假琥珀中鱗片和花紋多為注入,所以大多一樣,市面上最常見的是紅鱗片。
再次,可根據手感鑒別。琥珀屬于中性寶石,用手摸起來,一般情況都不會過冷過熱,而用玻璃仿制的會有冷的感覺。最后,可用紫外線照射進行鑒別。將琥珀放到驗鈔機下,它上面會有熒光,呈現淡綠、綠色、藍色、白色等,而塑料琥珀則不會變色。
(責編: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