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過三巡,聚餐的同事里有人發(fā)起了酒瘋,挨個點著名字數(shù)落了一通,大家臉上都很是尷尬,有的人甚至說他壓根兒就沒醉,是借著酒勁發(fā)泄平日里對大伙的不滿,有的甚至拂袖離場。眼看場面無法收拾時,有一位同事站起身來,對醉酒的同事一抱拳,說:“真是對不住您了,平時我工作上總是開小差,好幾次都誤了事,害得您總得跟在后面給我擦屁股。這一杯,我給您賠罪了?!闭f著舉起手中的酒杯一飲而盡。見他如此,其他人也紛紛述說起自己工作不到位的地方。見這情形,那人反倒沒意思起來,趕忙說:“也不是了,誰沒個錯處,我自己也不是凡事都對,我不過是想工作的時候大家配合得當,協(xié)調有度,就省了很多口舌不是?”
其實,這個一度發(fā)飆的同事并不是什么領導,對他的話完全不需要理會,同事們卻主動去跟他道歉,挽救飯局于“危難”,為日后同事的和睦相處打下了基礎。
另一個朋友小何,日子過得不順,老公有外遇,兒子學習成績不好,經常被老師批,她每天自怨自艾,做什么都沒有心緒。她經常對兒子發(fā)脾氣,恨不能把對生活的所有不滿都發(fā)泄到他身上。兒子起先還爭辯,后來說急了一摔門就走出去,幾天都不回來。她也不找,關上門自己在家里哭。一次,小何看到兒子的數(shù)學成績單上只有58分時,惱羞成怒,又大聲呵斥起來。兒子突然“撲通”一聲跪在她面前,說:“媽媽,別說了,都是我不好,讓您操心了?!彼仁且汇叮^而抱著兒子的頭號啕大哭,說:“媽媽說你只是因為我自己心里太苦了,對不起?!睆哪侵?,他們就再也沒有歇斯底里地爭執(zhí)了,更多的是兒子陪著她在路邊散步,她幫兒子溫習功課的場面,和諧而幸福。很快,她也主動放手,和老公離了婚,開始了自己新的生活。
還有個朋友周林,談戀愛的時候,婆家對她不是很滿意,婚后又一直和婆婆住在一起,日子免不了磕磕絆絆。有一次她無意中聽到婆婆和鄰居說:“當年我壓根就不同意兒子娶她,模樣一般,身材也不高,根本配不上我兒子。”當時她一腳門里一腳門外,想避開已經來不及了。于是,周林笑笑說:“對不起,媽,都是我平時不注意打扮,怕腳疼也不穿高跟鞋,確實太不注意形象了,下回出門一準記著?!逼牌藕袜従用婷嫦嘤U,一時不知說什么好。這事傳出去后,街坊們人前人后都夸贊周林是個有涵養(yǎng)的女人,她老公確確實實沒看錯人。
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里,當我們聽到不順耳的話時,第一反應往往是指責對方說“你錯了”,可對方接下來的反應卻會更讓你惱火,或許是暴跳如雷,或許是無厘頭的爭辯,雙方的怒火都會在瞬間被點燃,結局往往是一發(fā)不可收拾。而“我錯了”就是一塊魔法石,它會讓對方也開始思考是不是自己也存在什么問題,爭辯就變得毫無意義了。
法國作家拉羅什富科曾說:“那些不能容忍別人犯錯誤的人就是更經常犯錯誤的人?!笔聦嵣?,在努力證明對方犯了錯誤的時候,我們自己也正好在犯著同樣類型的錯誤。
所以,當別人說出你諸多是非的時候,請誠懇地說一句:“我錯了。”主動向犯了錯誤的人道歉,你也就開啟了幸??鞓返娜松?/p>
編輯/ 陶林
(E-mail:lintaotao92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