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布坎南為什么偉大

      2013-12-29 00:00:00馮興元
      南都周刊 2013年3期

      布坎南的學術生涯

      詹姆斯·M·布坎南是公共選擇學派奠基人和代表人物之一,有“憲政經濟學之父”之稱。這位大師級人物不幸于美國時間今年1月9日撒手仙逝。終年93歲高齡。

      布坎南以研究公共選擇和憲政經濟學理論而馳名于世,因其“發(fā)展了經濟和政治決策的契約論與憲法基礎”而獲得1986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布坎南家境清貧,年輕時一度迷戀左翼思想,在1946年進入芝加哥大學之前,他是一個真誠的社會主義者。按他自己在芝大期間的話說,他原以為自己是一位“自由至上的社會主義者”,但在大學里,布坎南受其導師奈特教授的影響,很快轉為市場經濟的堅定擁護者。其實,有著類似經歷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還有哈耶克。哈耶克在早期也曾經是一個費邊社會主義者,也曾經希望通過國家干預來解決一些市場中存在的問題。但他受到老師米塞斯的影響,終于被其轉化。

      人的行為選擇可以區(qū)分為私人選擇和公共選擇。根據公共選擇理論,私人選擇主要指涉市場決策,而公共選擇則主要涉及非市場決策。顧名思義,公共選擇理論的研究對象為公共選擇過程,也就是非市場決策過程。這一理論把政治舞臺理解為市場,即政治市場,把選民、利益集團、官僚和政治家等行為主體視為政治市場中的經濟人,即“自利的效用最大化者”,把政治市場上選民的選票視同為經濟市場上消費者的貨幣。

      20世紀30年代的那場大蕭條以來,經濟學家大多忙于指責“市場失靈”,布坎南與其同仁則反其道而行之,直擊“政府失靈”問題,而且是以其之道,反治其人。按布坎南1972年的話來說:“我們想要做的事情,就是把40年來人們用以檢查市場經濟的缺陷和不足的方法,原封不動地用來研究國家和公共經濟的一切部門?!?/p>

      布坎南的這種努力不是起自1972年。早在1957年,布坎南和沃倫·納特在弗吉尼亞大學創(chuàng)建了托馬斯·杰弗遜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后來公共選擇理論作為政治經濟學的一個獨立或準獨立分支學科,正是誕生于此搖籃之中。至于布坎南的公共選擇研究之旅,其發(fā)端與他的芝大生涯密不可分,尤其是1948年,他在芝大老舊的哈珀圖書館中,找到瑞典經濟學家維克塞爾的德文版著作《財政理論研究》,正是這一本書對布坎南的研究發(fā)揮了決定性的影響。

      1962年,布坎南與塔洛克發(fā)表了《同意的計算》,為現代公共選擇理論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1965年,布坎南和塔洛克在美國創(chuàng)立了公共選擇學會,1969年兩人在弗吉尼亞理工學院創(chuàng)建了公共選擇研究中心,并出版了《公共選擇》雜志,促進了公共選擇理論的迅猛發(fā)展,同時使公共選擇理論傳播到歐洲和日本。隨著1982年公共選擇中心整體并入喬治梅森大學,尤其是1986年布坎南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該校在公共選擇研究中的中心地位得以確立。

      什么是“公共選擇”

      布坎南在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典禮演說辭中提到,維克塞爾的著作涵括了公共選擇理論的三大構成要素:一是方法論的個體主義,二是經濟人假設,三是政治作為一種交換。他認為自己只是重申、闡述和拓展了維克塞爾的論題。布坎南坦誠地說道,沒有維克塞爾的影響,布坎南就應當不會有幸站在獎臺之上。

      我們先看看“經濟人假設”的重要性。在公共選擇理論創(chuàng)建之前,經濟和政治屬于“兩張皮”,適用不同的假設,實際上也假定了社會中的人患有“人格分裂癥”:他在經濟領域被視為自利取向的,在政治領域則是利他取向的。比如,一位大亨在房地產市場上叱咤風云,我們暫且將他尊稱為“任總”。經濟學家會說,任總可以被視為經濟人,一位自利的效用最大化者。后來,任總進入了政界,當上了總統。經濟學家會說,可以將他視為利他取向者。這里,任總似乎成了人格分裂癥患者。他在經濟領域被認定是自利取向的,在政治領域則是利他的。但是,與其說任總是位人格分裂癥患者,還不如說經濟學家患上了這種病。這是因為經濟學家一會兒是性惡論者,一會兒是性善論者。倒是任總這位大亨無論是在經濟領域,還是在政治領域,依然故我。

      公共選擇理論誕生之后,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經濟與政治不是“兩張皮”的處理方法。無論是在經濟領域,還是在政治領域,行為人均被假設為經濟人,即所謂“自利的效用最大化者”。

      在對“經濟人假設”加以解釋之后,很多人可能就并不覺得這種分析理路有多么深奧。正因如此,我們可以走走停停,繼續(xù)探索一下布坎南的“個體主義方法論”和“政治作為交換”的思想,到底是何所指。

      布坎南將看到的社會現象均歸結為個體的行為以及個體之間的互動。任何集合概念,比如“國家”、“政府”、“集體”、“組織”、“黨派”、“團體”、“公司”等等,都只是一種擬人概念。真正的行為主體是其中的個體。而這些集合概念,即便使用,也只是一種指代,便于指稱罷了。這就是布坎南所主張的“方法論的個體主義”的涵義。正因為如此,布坎南曾經說過,只存在“個人的公共選擇”。這是因為只有個人才是作出公共選擇的決策單位。

      同時,公共選擇理論把政治看作為交換,看作為市場,即“政治市場”。它把選民、官僚和政治家視為政治市場中的博弈者,把選票看成是貨幣。

      此外,布坎南所代表的公共選擇理論還堅持維克塞爾也提倡的個體主義效率標準。按此,一項集體決策是否有效率,其評價標準是當事人的主觀判斷,而不是外在標準。評價集體行動時,不需客觀標準,只需參與者對其中的活動表示一致同意。只有個人才知道自己的利益為何,其他任何人都無法越俎代庖。對個人而言,只要是按個人意愿做出選擇,就是增進了個人的效用。對整體而言,只要其中所有的個人都沒有受到強制,都可按自己的意愿做出選擇,這個整體就是有效率的。

      由此,布坎南所代表的公共選擇理論成功完成了把經濟學方法從經濟分析向著政治分析的拓展。

      憲政經濟學的啟示

      “經濟人假設”僅僅是假設,并不意味著人性只有自利的一面,沒有利他的一面。但是“經濟人假設”是強有力的?;谶@種假設,公共選擇經濟學家推導出許多約束行為主體的基本規(guī)則。這種基本規(guī)則被布坎南稱作為“憲”,與之相關的譯法既因人而異,也因文而異,比如包括“憲”、“憲法”或“憲則”。

      公共選擇學派對“憲”的研究,為布坎南后來所特別重視的憲政經濟學奠定了基礎。憲政經濟學涉及對基本規(guī)則的經濟學分析。它相當于一種更高層面的公共選擇理論。布坎南認為,強調對規(guī)則約束的選擇,使得憲政經濟學有別于傳統經濟學;對個人之間的合作性互動的強調,而不是對沖突性互動的強調,使得它有別于很多其他傳統的政治經濟學。

      憲政經濟學討論集體決策中的兩個階段,即立憲階段和立憲后階段(后立憲階段)。前者屬于制定規(guī)則的階段,涉及對規(guī)則的選擇;后者屬于規(guī)則制定之后的階段,涉及規(guī)則下的選擇。為了糾正“政府失靈”,布坎南的公共選擇理論和憲政經濟學主要著眼于強化對政府的規(guī)則約束,以及對規(guī)則本身做出選擇。

      “憲政經濟學之父”布坎南。

      聯系到中國社會的狀況,也需要區(qū)分對不同規(guī)則的選擇和既定規(guī)則下的選擇。改革更是對不同的規(guī)則做出選擇,而不僅僅停留在既定規(guī)則下的選擇。一個良好運作的社會,需要遵循一些基本規(guī)則。《國語》曰“順其憲則”,《舊唐書》言“永垂憲則”,道理就在于此。

      很多所謂的“改革”只是現有規(guī)則和既得利益格局下的修修補補,真正的改革往往需要打破現有規(guī)則和既得利益格局。我們走向規(guī)則取向的社會還任重而道遠,但是路在我們的腳下。我們需要向前邁開腳步。而且從現在做起。不能明明知道彼岸在哪里,明明知道有飛機、渡船和橋梁可以通往彼岸,卻還不過河,甚至走回頭路。

      金山区| 东明县| 隆昌县| 固安县| 阿勒泰市| 佛冈县| 梓潼县| 广宁县| 婺源县| 葫芦岛市| 榆社县| 西平县| 香港| 南乐县| 丰都县| 永川市| 闵行区| 荃湾区| 皮山县| 太仓市| 锡林浩特市| 徐水县| 墨竹工卡县| 弥渡县| 客服| 忻州市| 扎鲁特旗| 伊川县| 东阳市| 偃师市| 砀山县| 河津市| 新安县| 宁远县| 珲春市| 故城县| 鹤庆县| 前郭尔| 双峰县| 湘西| 桐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