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參與編輯、企劃《三杯茶》《享受吧!一個人旅行》《朱麗葉》的我,原本熟悉翻譯文學的范圍僅限于英語作品,首次收到代理商寄來《熔爐》的書訊,才算是第一次接觸了韓國文學。《熔爐》的作者是韓國知名作家孔枝泳,在書訊中看到了她的另一部小說《我們的幸福時光》,想起曾經(jīng)聽聞過這部作品改編電影的消息——原來不是太陌生的作家呢。簡單的緣分吸引了我閱讀孔枝泳的作品,我就這么開始接觸了韓國文學。
詭譎的氣氛引領我進入了《熔爐》的氛圍:該書描寫聽障學校師長性侵害學生,由于孩子長期處于經(jīng)濟條件與身體的弱勢,師長又與地方權力勾結,一直沒有人能為孩子挺身而出,直至來自外地的老師姜仁浩有機會擔任學校的教職,才為說不出話、也聽不到聲音的孩子爭取權利。記得是在一個夜晚讀著此書的英文譯稿,為世界上竟有這樣的真相而吃驚不已!孩子們接受訪問,顫抖地說出多年遭受傷害的過程,協(xié)助手語翻譯的老師也差點無法繼續(xù)翻譯下去——因為他們得知的事實太過殘忍,即使是成人也不見得能承受!
寫出《熔爐》的孔枝泳是韓國百萬暢銷作家,1963年生于首爾,曾同時有多部作品登上暢銷排行榜,因而有“孔枝泳現(xiàn)象”之稱。她并曾獲得“韓國代表作家”“韓國文學的自尊心”“韓國文化之星”的稱號,代表作品有《鳳順姊姊》《像犀牛角一樣獨自前行》《鯖魚》等,已有三部作品改編為電影,是出版社最想爭取手稿的作者,“因為孔枝泳不管寫什么樣的文章都會在韓國引起波瀾”。
孔枝泳說,有一天她在報紙上的一角看到韓國光州性侵害事件,她的心里很困惑,在新聞里,老師與校長居然都獲得輕判!她開始深入了解案情,做為《熔爐》的寫作素材?!度蹱t》2009年在韓國出版,2011年改編為電影在韓國與北美上映,震撼了韓國社會,網(wǎng)絡上有百萬人聯(lián)署要求修改法律,嚴懲罪犯。
基于深刻的小說內容、作者的知名度與影視的影響力,我們一次簽下了三部作品,準備有計劃地經(jīng)營孔枝泳作品在臺灣的出版。
一開始操作《熔爐》時,強烈張力的劇情的確引起書店通路的注意,然而大家也擔心談論正義的話題過于沉重,無法吸引讀者太多的關心。從寫作題材來思考,塑造讓人感同身受的主訴求是銷售的重點。一個外地來的教師不愿意成為既有共犯結構的一員,必須具有很大的決心,他得擔負失去工作的風險,聲援的其他教師也可能因而失去工作;協(xié)助他的社運工作者徐幼真縱然比他有勇氣,卻也在抗爭的過程中,感受到陳腐權力如何嚇人……《熔爐》令人折服的地方不僅在于揭露人們不想談論的事實,它也陳述了人們恐懼改變現(xiàn)狀:在濃霧背后,究競是真相,還是眾人的沉默?于是我在文案的主訴求強調的是個人尋求改變,而非對抗大環(huán)境的無力感:“挖掘真相、捍衛(wèi)正義,不是為了改變世界,只是為了保護我們所愛的人”,藉由疼惜家人、朋友的角度出發(fā),來體現(xiàn)所謂正義就是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角度。
另外,孔枝泳在臺灣從未出版過作品,在出版《熔爐》之際,引介她在韓國的暢銷紀錄與媒體報道之外,定位她在臺灣的形象是最重要的。讀者如何能一眼就辨識孔枝泳的重要?孔枝泳在韓國深受女性讀者喜愛,本身也具有獨立真誠的寫作風格,加上《熔爐》《我們的幸福時光》探討的議題,我認為她是為讀者發(fā)出不平之鳴的作家:“如果你對現(xiàn)實憤怒,卻無力得說不出口,她會為你而寫?!薄懊癖姷男腋Ec憤慨而寫的作家”定下了孔枝泳在臺灣做為新人出發(fā)的基調。
《熔爐》出版前,已在誠品書店發(fā)送試讀本,介紹作者生平與部分書中情節(jié),博客來網(wǎng)絡書店的“高中生書店”邀請高中職學生試讀書稿,在網(wǎng)上發(fā)表感想。經(jīng)由口碑的傳播與名人作家李偉文、胡忠信、范立達、戴立忍等人推薦,《熔爐》在銷售上有了很好的表現(xiàn),我們也在2013年邀請她來到臺北書展。
臺北書展前一個月,我們出版孔枝泳在臺灣的第二部作品《我們的幸福時光》,本書描述死刑犯與大學女教授的相遇,引發(fā)關于生命價值的探討。本書獲得誠品書店選書,以及博客來高中生書店老師的推薦。知名媒體人范立達長期關懷社會議題,看了《我們的幸福時光》,他說:“這是一本討論死刑的小說。但它一點也不教條。相反地,書中有太多感人肺腑的情節(jié),讓人動容。所以,身為一個大男人,即使說出這種事,會覺得很汗顏,但還是必須很誠實地說,沒錯,我哭了。在讀到這本《我們的幸福時光》最后四十頁的地方,眼淚就像斷了線的珍珠項鏈般,無法抑止地從臉龐滑落……那是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形下受到的奇襲,被本書的作者孔枝泳突襲了。”他接連閱讀孔枝泳兩本作品,非常感動,特別詢問我出版孔枝泳的速度怎么不快一點!
孔枝泳到臺北之前,《我們的幸福時光》引起讀者的注意,當書展開始之前,已有讀者頻頻詢問孔枝泳演講場次是否可以簽書、拍照,演講場次是否能增加等等。我們邀請著有《殺戮的艱難》的作者張娟芬、小說家楊照與孔枝泳對談,參與的讀者相當踴躍,多家媒體予以大幅報道。孔枝泳的韓國經(jīng)紀人李龜镕也來到臺北,他也代理另一位知名韓國作家申京淑(著有《請照顧我媽媽》)。以往臺灣閱讀韓國文學的讀者不多,在出版孔枝泳作品時,我感受到,要吸引讀者進入韓國文學的世界,比英美文學更為困難。然而,隨著申京淑、孔枝泳作品的出版,韓國文學也漸漸為人知曉。我好奇地向李龜镕請教,他如何開始向國際推展韓國文學,他指出,在韓國出版市場里,國外翻譯作品的出版量多于本地文學,然而,他意識到韓國文學也有許多好的作品,于是下定決心整理作家的作品,翻譯成英文,向英美文壇推薦,這也是我能從英文譯稿開始了解孔枝泳作品的原因。隨著韓國文學翻譯院機構成立、推廣刊物《list》出版,加上各個經(jīng)紀人的努力,韓國文學能獲得國際出版文壇的注目,的確值得學習。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xù)出版孔枝泳探討家庭意義的作品《快樂我家》《無論你選擇什么樣的人生,我都為你加油》。由于前兩部作品的成功,加上孔枝泳親身與讀者交流,對于詮釋作品與將來的出版發(fā)行,都有增值的效果。記得有位讀者對孔枝泳說:“雖然我不見得贊同書中的觀點,但我真的很喜歡你的作品!”充分展現(xiàn)了孔枝泳作品撼動人心的力量:她拋出的議題不是為了讓人百分之百地認同,而是讓人深思自己的立場是否真的能為身邊的人帶來幸福。
(作者單位系城邦集團麥田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