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毛澤東詞《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原創(chuàng)揭秘

      2013-12-29 00:00:00李虹
      黨史文苑 2013年23期

      1962年5月號《人民文學》首次發(fā)表毛澤東詞《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此詞一經(jīng)發(fā)表,便在人民群眾中廣為傳誦,至今經(jīng)久不衰。毛澤東在世時,為何不以其特有的“毛體狂草”手書此詞,為世人留下墨寶?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那么毛澤東真的從未書寫過此詞嗎?筆者的回答是“不”。毛澤東于1930年手書過此詞,而且是原創(chuàng)。筆者有幸鑒賞過這幅作品(見圖,原件為民間收藏)。手稿為毛澤東用毛筆行草書寫在印有“廣盛”字樣的19行(豎行)信箋紙上,紙張微黃,尺寸為270mm×205mm?,F(xiàn)將此手稿敬錄如下,以饗讀者:

      “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 六月天兵征腐惡,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百萬工農齊踴躍,席卷江西直搗湘和鄂。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 一九三〇年七月十七作于吉水縣 毛澤東”

      此手稿最有價值的信息是“落款”,由此透露出此詞創(chuàng)作的確切時間和地點。1962年首次發(fā)表這首詞時,作者注明的創(chuàng)作時間是“一九三〇年七月”。七月幾號呢?無人知曉。創(chuàng)作地點又在何地呢?作者未予說明。后來注家、學者既有永豐說,又有美陂說,還有“馬背哼就說”,就是沒有吉水說?,F(xiàn)在這兩個問題基本解決了。毛澤東詞《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創(chuàng)作時間為1930年7月17日,創(chuàng)作地點為從汀州北上樟樹途經(jīng)的吉水縣境內。再就是彌補了毛澤東此詞未留墨寶的缺憾。

      下面,筆者想簡略回顧一下這首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并談談讀后感。

      1929年,世界爆發(fā)了嚴重的經(jīng)濟危機。危機首先自美國始,逐漸發(fā)展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其范圍之廣、時間之長、程度之深,前所未有。這場危機,重創(chuàng)了以美國為首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jīng)濟危機導致政治危機,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的階級矛盾,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利益矛盾,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與各殖民地國家之間的民族矛盾,空前尖銳。為了擺脫這場危機,帝國主義各國對內殘酷鎮(zhèn)壓無產階級,對外重新劃分勢力范圍,對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則進行更加瘋狂的掠奪。這無疑加劇了世界的動蕩,醞釀著革命的風暴。

      中國作為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在這場危機中無法避免成為列強瓜分利益的對象。美、英、日等國為了各自的在華利益,重新劃分勢力范圍,紛紛尋找各自的代理人,造成新軍閥割據(jù)的局面。蔣介石建立的代表大地主大買辦資產階級的獨裁政府,實行對外投降帝國主義、對內鎮(zhèn)壓工農群眾的反動政策,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國民黨新軍閥連年混戰(zhàn),工農大眾生活難以為繼,城市小資產階級處境每況愈下,民族資產階級則逐漸陷入破產半破產的窘境。

      中國革命之火正在大地上燎原,這是大多數(shù)中國共產黨人能感受到的。但中國革命正確之路在何方?這是大多數(shù)中國共產黨領袖當時頗感困惑的難題。毛澤東通過首創(chuàng)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進而拓展贛南閩西農村革命根據(jù)地的偉大實踐,完成了兩年來他對中國革命正確之路的理論探索,破解了這道難題,并遞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這集中表現(xiàn)在1930年1月5日的那封著名的黨內通信中,即新中國成立后編入《毛澤東選集》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這篇歷史性文獻中,毛澤東系統(tǒng)地闡述了他的中國革命道路理論,回答了有關中國革命的各種問題。一言以蔽之,即以鄉(xiāng)村為中心,建立農村革命根據(jù)地,實行工農武裝割據(jù),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政權。非常遺憾,由于毛澤東當時在黨內所處的政治地位不高,而他的理論沒有機械照搬馬列原理,沒有被不折不扣執(zhí)行共產國際指示的中央委員會接受,他有時要違心地接受中央的錯誤指令并痛苦地去執(zhí)行,還要耐心地說服他的戰(zhàn)友盡量減少損失并力爭實施自己的戰(zhàn)略意圖(這種狀況直到1935年1月的遵義會議后才得到根本轉變)。可以說,在此之前,毛澤東的心情常處于郁悶狀態(tài)。中國共產黨選擇并認識自己的領袖是需要時間的,這是由中國革命的特殊性和復雜性所決定。更何況當時的中國共產黨只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按照組織原則,支部負責人當然只能由共產國際確定。而毛澤東的出身、學歷、背景等因素,決定了他不可能在共產國際遴選中共支部負責人的視線之內。

      紅一軍團銜中央之命由汀州北上的這次行軍,對毛澤東來說,是違心的,因而是痛苦的。5月中旬爆發(fā)的國民黨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中原大戰(zhàn),是一場狗咬狗的新軍閥大混戰(zhàn)。國民黨新軍閥忙于混戰(zhàn),無暇顧及弱小的共產黨和紅軍。這本來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紅軍乘虛擴大工農武裝、拓展農村紅色區(qū)域的絕佳時機,可是以李立三為代表的中共中央?yún)s錯誤地判斷形勢,仍以“城市中心論”為出發(fā)點,認為國民黨新軍閥就要垮臺了,要求變軍閥戰(zhàn)爭為國內的階級戰(zhàn)爭,變紅軍游擊戰(zhàn)為紅軍攻堅戰(zhàn),變紅軍戰(zhàn)略防御為紅軍戰(zhàn)略進攻,推翻國民黨統(tǒng)治,建立蘇維埃政權。他們提出極具蠱惑性的口號“飲馬長江,會師武漢”。命令毛澤東領導的紅一軍團進攻南昌,命令彭德懷領導的紅三軍團進攻長沙。從2月26日《中央通告第七十號——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中心任務》,到4月3日《中央關于紅軍的當前任務給四軍前委的指示信》;從6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目前政治任務的決議》(即《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幾省首先勝利》),到6月15日《中央致四軍前委信》,直至6月20日中共中央批準《中央軍委長江辦事處工作計劃》,都是一個要求:進攻,再進攻,向中心城市冒險進攻。并要求成立黨的各級行動委員會,組織全國的總暴動。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次典型的“左”傾盲動主義路線,對黨和紅軍造成的危害極大。所幸的是,9月下旬召開的中共六屆三中全會糾正了李立三的錯誤路線。

      應該說,對于李立三等人制定的集中全國紅軍進攻中心城市的冒險計劃,毛澤東、朱德是自覺進行了抵制的。

      為貫徹以李立三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中央特派員涂振農到了紅四軍。但直至6月19日,毛澤東、朱德才在福建進行“長汀整編”,將紅四軍擴編為紅一軍團;6月22日,毛澤東、朱德才違心地簽發(fā)《由閩西出發(fā)向廣昌集中的命令》;6月28日,紅一軍團由福建長汀出發(fā),7月9日才推進至江西興國;7月11日,毛澤東、朱德才做出“進略樟樹,窺襲南昌”的決定,然后由興國移師北上。由此可見毛澤東、朱德的態(tài)度是消極的,行動是遲緩的。正如若干年后朱德接受美國作家史沫特萊采訪回憶這段歷史時說:“毛澤東和我對于整個方案都表示懷疑,但是我們久居山區(qū)多年,能夠得到的有關國內和國際局勢的情報很不全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得不接受我們中央委員會的分析。……中央委員會認為全國已經(jīng)處在總起義的前夕,我們只好接受。”“除了毛澤東和我之外,很少有人反對李立三路線。我們別無選擇,只有接受。”(史沫特萊:《偉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時代》)時任紅三軍團政治委員的滕代遠后來著文回憶說:“當時,紅軍第一軍團的政治委員兼前委書記是毛澤東同志,總指揮是朱德同志。毛澤東同志是堅決反對李立三的錯誤路線的。他不同意去打南昌??墒?,一軍團的少壯派(指年輕的干部)卻仍然主張要去打南昌,只有朱德、羅炳輝等少數(shù)年紀較大一點的同志擁護毛澤東同志不打南昌的主張?!保h:《袁州、羅坊會議和誘敵深入戰(zhàn)略方針的提出》)

      毛澤東這首《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詞,反映出作者對李立三錯誤路線的無奈與消極抵抗。這首詞與作者年初所填《如夢令·元旦》《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兩詞有相同之處,都是表現(xiàn)紅軍行軍畫面,但心境明顯不同。前兩首小令字里行間反映出作者愉悅的心情:“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因為前兩次行軍都體現(xiàn)了毛澤東的戰(zhàn)略意圖,他的態(tài)度是積極主動的。而這次行軍是違背毛澤東意愿的,是被動的,未來是叵測的。整首詞呈現(xiàn)出一種悲憤蒼涼的意境。作者把敵人比作傳說中扶搖直上的鯤鵬,暗喻其強大,雖“腐”更“惡”;紅軍縱是神話中擒妖降魔的“天兵”,但既“弱”又“小”,手持萬丈長纓也難縛巨鳥。尤其是結尾處“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一個“悲”字,畫龍點睛,神來之筆,作者把悲愴之情渲染到極點。毛澤東作為戰(zhàn)略家和統(tǒng)帥,已經(jīng)預見到在敵我力量懸殊極大的前提下,紅軍以攻堅戰(zhàn)強取敵人中心城市必是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惡仗。即使暫時掠得一城一池,紅軍也必將付出慘痛的代價,甚至是以卵擊石。毛澤東不愿目睹自己親手締造的紅軍遭受重創(chuàng),又不能抵抗中央的錯誤指令。在這種兩難的窘境下,怎么辦?答案是:從汀州向長沙。去做甚?答案是:與紅三軍團會師。這似乎不違背中央的指令,又易為戰(zhàn)友們理解,更能有效地保存實力。這是毛澤東經(jīng)深思熟慮后做出的戰(zhàn)略抉擇并被歷史再次證明是正確的。兩支紅軍勁旅會合后將形成鐵拳,將變全局劣勢為局部優(yōu)勢。這符合毛澤東“集中優(yōu)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軍事指導思想。筆者認為,毛澤東、朱德做出“進略樟樹”決策是真,“窺襲南昌”意圖是假。7月24日,紅一軍團殲滅敵軍第十八師兩個營后占領樟樹,然后西渡贛江,向北進軍攻下高安、上高等十余縣。紅一軍團兩個縱隊于8月1日近抵南昌,隔江向洪都城國民黨守軍鳴槍示威(既可虛張聲勢嚇唬敵酋蔣介石,又好向李立三為首的中央有個交代)。做佯攻狀虛晃一槍后,紅一軍團在毛澤東、朱德率領下掉頭西行,踏上了與紅三軍團的會師之路?!?/p>

      責任編輯 潘 瑀

      永城市| 浦东新区| 泊头市| 丹东市| 德阳市| 正蓝旗| 田东县| 河北省| 宜章县| 葵青区| 阳原县| 万载县| 盐边县| 虎林市| 兴安县| 万宁市| 北辰区| 库尔勒市| 巴楚县| 辽阳市| 孝义市| 揭阳市| 屯门区| 明溪县| 金昌市| 江阴市| 文水县| 平潭县| 新建县| 西充县| 漠河县| 和顺县| 寿阳县| 昆山市| 泾川县| 宁安市| 托里县| 新丰县| 贡嘎县| 凤阳县| 蒙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