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全運會在1987年的廣州舉行,從11月20日到12月5日,歷時25天,為全國人民奉獻了一次體育盛宴。
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而彼時的廣東,又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這一屆全運會,便也有了很多開拓性的創(chuàng)舉。
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應邀出席了開幕式。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萬里任主席團主席,并致開幕詞。一共有37個代表團12400名運動員參賽。本屆運動會有10人2隊17次破15項世界紀錄,3人3次平3項世界紀錄,2人2次超2項世界紀界;創(chuàng)造85項全國紀錄和最好成績。
這屆全運會上,莊泳、錢紅、楊文意、林莉四朵“金花”如出水芙蓉,“跳水女皇”高敏獨孤求敗……
首次引入吉祥物
但所有的運動員,似乎都比不上它——一只名叫陽陽的可愛小羊。從這屆開始,全運會有了吉祥物,跨進了“文化經濟盛會”的行列。
這個可愛的小山羊由羊城晚報美術編輯、漫畫家陳樹斌(筆名方唐)創(chuàng)作。廣州有“羊城”之稱,以山羊作為吉祥物順理成章。這是全運會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吉祥物,推出吉祥物是組織者受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的啟發(fā)。為了學習承辦大型運動會的經驗,廣東省籌備第六屆全運會領導小組還曾派團考察了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眾所周知,那屆奧運會實現了奧運會歷史上的首次盈利,奧運會很多“抓錢”的措施深刻影響了第六屆全運會的資金籌集方式。
第六屆全運會會徽由“6”和“羊”組成的火炬和跑道首次將信息通過象形的物體表達出來,以火炬的一朵火焰變型為數字“6”,意味著第六屆全運會,以“羊”字的三橫引伸為跑道,表示全運會在廣州(羊城)舉行。當時在廣州的市面上出售的會徽紀念章很漂亮,樣式繁多,賣得很好,在做運動的各種小羊吉祥物,人們甚至排隊買。
在項目設置上,本屆全運會也進行了大膽嘗試,一口氣設置了包括奧運項目和非奧運項目的44個競賽項目,為迄今為止全運會項目設置的數量之最,同時還設置了橋牌、高爾夫球和保齡球三個表演項目。這三個表演項目的設置可謂意義非凡,橋牌是備受關注的智力運動,那個時候橋牌在大學校園以及機關單位非常流行。高爾夫球運動被稱為“貴族運動”,因其親近自然、環(huán)境優(yōu)雅、不易被旁人打擾,是企業(yè)界進行商務溝通的理想場所。地處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省在全運會上引入高爾夫,是向外商特別是港澳地區(qū)擺出了開放引資的姿態(tài)。至于保齡球,1985年5月中國保齡球協(xié)會成立,我國的保齡球運動日益活躍,1987年第六屆全運會引入保齡球項目的時候,保齡球運動在中國已經開始顯示出賺錢的前景,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我國的保齡球道超過一萬條,而每條球道僅需要幾個月就可以收回成本,保齡球成為最賺錢的體育消費項目之一,以至于大批保齡球場館紛紛開張營業(yè),過于飽和的市場引發(fā)了惡性競爭,到本世紀初期,保齡球運動才漸漸降溫。與其說這是三個表演項目,倒不如說是廣東人對萌動的市場經濟的智慧表演。
挖掘運動會周邊和商機
第六屆全運會被公認為開創(chuàng)了依靠社會力量辦全運會之先河。自1959年第一屆全運會至1983年第五屆全運會所需的舉辦經費基本上依靠國家財政支出,第六屆全運會,開始想辦法自籌資金。自籌資金的舉措之一是開售全運會體育彩票。1985年2月,當第六屆全運會體育彩票第一期上市的時候,引起了轟動。1985年,一個普通人的月收入也就幾十元,“萬元戶”在大多數人看來還是一個夢想。當時,購買這樣一張彩票的兩元錢大致相當于現在的100元,雖然一等獎獎金4萬元是直接成就“萬元戶”的誘惑,但一般老百姓還是得仔細掂量下錢包。
在總結了第一期體育基金獎券的銷售經驗后,從第二期開始,獎券改為每個月發(fā)行一期,到第二十二期結束。每張面額由兩元降為五角,一等獎由4萬元提高到5萬元,不愿領現金的還可以由銀行兌換成當時非常受歡迎的黃金,也可選擇房屋。發(fā)行代理銀行由省工商銀行變成省農業(yè)銀行,遍及城鄉(xiāng)的各級農行和信用社使獎券的銷售更加貼近老百姓。
這個變化很快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再加上拉來廣東電視臺、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廣州日報、廣東人民廣播電臺等媒體作為協(xié)辦單位進行了廣泛宣傳,銷售情況有了明顯改觀。通過體育基金獎券的發(fā)行,第六屆全運會共募集了3000萬元資金。從本屆全運會以后的各屆全運會紛紛效仿了這種資金募集方式。
第六屆全運會門票一組,廣東人沒有浪費一點可以賺錢的機會,小小門票的背面印滿了贊助商的廣告。在這些廣告中香煙的廣告占據了不小的比例,雖然在香煙遠離體育的今天看來,這些廣告有點扎眼,但是在當時卻解決了不小的資金問題。
依靠社會力量,掘動運動會商機,出現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廣州,這一切都不是偶然。
責任編輯 李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