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干凈
什么都不愿做的小女孩
親子活動基地有一個專供孩子玩耍的沙坑。孩子們都喜歡在這里自由地玩沙子。
親子教育發(fā)現(xiàn)活動的第一天,我發(fā)現(xiàn)有一對母女在沙坑邊打著“拉鋸戰(zhàn)”。
“芊芊,咱們?nèi)ド晨訁^(qū)搭一個城堡,好不好?”媽媽一再邀請。
“不,我覺得玩沙子很臟?!毙∨欀碱^。
媽媽接著說:“你看沙坑多好玩,玩沙子很有意思的。”但芊芊忸怩著,不愿下去。媽媽自己下到沙坑里,拿起小鏟子挖了一個坑。芊芊這才走了過來,不情愿地接住媽媽遞過來的鏟子,但立馬又丟掉了。然后,她焦慮地用兩只手相互摩擦著,使勁地甩掉沙子。
之后,我發(fā)現(xiàn)在其他活動中,芊芊也都是站在一邊觀摩,自己不愿動手,而且還露出難受的神情。
孩子怕臟,啥都不愿干!這讓媽媽很著急,于是她主動找我們,想解決這個問題。
原來,因為爸爸媽媽工作很忙,芊芊一出生就被爺爺奶奶帶到老家去養(yǎng)。爺爺奶奶對孫女百般寵愛,而且擔(dān)心萬一把孩子磕了碰了,對兒子媳婦不好交代,所以他們整天把孩子抱在懷里,不讓芊芊隨便亂跑。當(dāng)芊芊想玩點什么時,爺爺奶奶就會跟在后面大喊大叫:“危險!芊芊,這個太臟了,別碰?!?/p>
芊芊3歲時,爸爸媽媽把她接回來時,發(fā)現(xiàn)她已經(jīng)變得對任何事都不感興趣。只要讓她做事,芊芊就會說:“太臟了,太臟了,芊芊不想做?!鄙狭擞變簣@,老師也反映芊芊總是呆呆地站著,不太動彈。三四歲這個年齡段,本應(yīng)充滿好奇心,喜歡新鮮事物和大自然,比如愛玩泥巴、雨水、沙子,但芊芊卻覺得這些很臟很無趣。
營造氛圍,
媽媽帶動孩子參與活動
芊芊的怕臟、不愛動,其成因并不復(fù)雜,主要是從小被限制了活動,被灌輸了“臟”的理念。這會對孩子的未來發(fā)展形成障礙。我們需要有足夠的耐力,才能幫助她一步步走近生活。
第二天,有幾對家長和孩子在建筑區(qū)蓋房子。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臉上、手上、身上、腳上都沾滿泥水,但他們?nèi)悦β档厣w著。
在不遠(yuǎn)處,芊芊依然不愿意參與進來。媽媽蹲在跟前,跟她商量著,但芊芊卻一直搖頭。我能明顯地感覺到媽媽強壓著不悅。家長越這樣孩子就越緊張,孩子2e28be2df00cf52828b7ca21dba09f29越緊張就越抗拒,接下來就會雙方抗衡,最后彼此的情緒都爆炸。
我趕緊走過去,在芊芊媽媽耳邊小聲說:“不要硬逼孩子。跟我來建筑區(qū),看我給你演示一下?!?/p>
來到建筑區(qū)后,我準(zhǔn)備為芊芊營造一個氛圍,帶動她參與到活動之中。
首先,我示意媽媽去搬磚,如果芊芊跟著的話,她就可以順手遞一塊磚給芊芊。
我和媽媽一邊搬著磚,一邊開心地喊著:“我們要蓋房子口羅!我們要蓋一個小熊的窩(芊芊最喜歡的玩具是一只泰迪熊),說不定啊,晚上小熊就會從山上下來住喲?!?/p>
在我們的帶動下,芊芊跟過來。媽媽隨手拿了一塊磚遞到芊芊手里,芊芊下意識地接住了。接著,我和媽媽頭也沒回地往前走。過了一會兒,回頭再看芊芊,她平著將磚托在衣袖上,慢慢地向我們走來。雖然,她沒有用手,但無論如何沒有把磚扔了,這已經(jīng)有所進步了。
走到媽媽面前,芊芊快哭了,她不知道該怎樣把磚放到地上。媽媽把那塊磚從芊芊手臂上拿下來。芊芊趕緊拍衣袖上的土??粗⒆訛檫@些事糾結(jié)難受,我心想,不當(dāng)?shù)慕甜B(yǎng)方式把孩子害得夠嗆啊。如果不解決怕臟這件事,孩子要經(jīng)歷多少不舒服?
我大膽地把一個滿是泥巴的鏟子猛地塞在芊芊手里,她拿到了馬上又扔掉,開始皺著眉頭,焦慮地?fù)甘稚系哪?,吭嘰著快哭了。媽媽有點兒著急,想沖上去勸說她。我一把拉住媽媽,悄悄說:“讓孩子脫一下敏,當(dāng)她發(fā)現(xiàn)手臟了,不會有什么災(zāi)難,慢慢地就不會那么焦慮了。”
我伸出手來給芊芊看:“我的手也很臟。”同時又拉過媽媽手,讓她看:“媽媽手也很臟,但我們干完活會去洗干凈?!蔽夷脕砩磉叺囊粋€水壺,把一只手洗凈,又問媽媽:“現(xiàn)在要洗手嗎?”在我的暗示下,芊芊媽說:“我現(xiàn)在還不洗,我還要干活,干完活再洗?!薄澳俏胰ピ俅螯c水,你們先蓋吧?!蔽亿s緊把水壺提走,以防芊芊要求洗手。
在離開之前,我把芊芊媽媽叫到一邊,告訴她要忽略掉孩子對手的情緒,假裝不在意,然后分配給芊芊她能做的事,如鏟泥、采野花裝飾小熊窩等。同時,每當(dāng)芊芊做完一件事,媽媽就擁抱和贊賞她,感謝她給媽媽的幫助??梢杂每鋸埖恼Z氣贊嘆她做的具體事情,如:“哇,你真的給媽媽鏟來了泥,要不是你鏟的泥,這塊磚我就粘不上去?!?/p>
芊芊媽悟性很強,一點就通。這一上午,芊芊帶著手上的泥,一邊糾結(jié)一邊認(rèn)真地做了一些事。孩子是需要成就感的。到中午吃飯時,芊芊的臉上出現(xiàn)了少見的滿足后的笑容。
用故事喚醒孩子的熱情
對芊芊的幫助,不單是解決她“怕臟”這個問題,更重要的是把她喜歡做事情的熱情給喚醒。所以我們決定再搞一次活動,喚醒芊芊內(nèi)心最深層的感動和激情。而4歲這個階段,故事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
我給孩子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樹林里住著一只小松鼠。它可懶了,每天只知道趴在樹上呼呼睡大覺,不像別的小松鼠四處去找吃的。熱鬧的夏天過去了,秋天來了,其余的小松鼠,在自己的洞里存了很多吃的東西,慢慢地等待著冬天的來臨。他們分享著整個夏天自己在采集松果時,聽到的有趣的故事。那位整天很懶的小松鼠,卻急著去找吃的。但天太冷了,而且外面已經(jīng)沒有任何果實了,小松鼠又冷又餓。”
故事講到這里,孩子們都忍不住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了?!拔也划?dāng)那只懶的小松鼠?!薄岸煲黄鹪诙蠢锓窒砉适略撌嵌嗪猛嫜?。”
這時,芊芊顯然也被整個故事情節(jié)所打動了,眼里面流露出擔(dān)心,并且怯怯地說了一句:“那只懶松鼠,沒有吃的,可怎么辦呢?”
我一下子激動起來。孩子對故事情節(jié)有了興趣,就有了開始要做事情的動機。這說明芊芊的興趣不但被調(diào)動起來了,更重要的是,她的情感被激活了。
“孩子們,剛才芊芊問,咱們有沒有好辦法來幫助那只小松鼠?”
孩子們提出了各種建議。最后,我們討論出,上山給小松鼠撿松果。芊芊的媽媽很快把松鼠頭飾給每一個小朋友發(fā)下去。給芊芊戴時,她沒有抗拒,而是朝媽媽笑了一下。
孩子們都行動起來,很快來到了山上,彎著腰,撅著屁股,把一個個小松果撿到自己的小筐子里去,嘴里還都念念有詞。甚至有的孩子激動地尖叫起來。這時我看到芊芊很努力地把東西往小筐里撿。那一刻,她十分投入,已然忘了自己曾是一個“怕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