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tian Stangl
奧地利登山家Christian Stangl,用了七年的時間,攀登了30座山峰,確認了七大洲山峰海拔高度的前三甲。
看過這樣一個笑話,有記者問聯(lián)想電腦CEO楊元慶:“聯(lián)想成為PC最大廠商有什么意義?”
楊元慶反問:“世界最高峰是哪個?”
記者回答:“珠穆朗瑪峰?!?/p>
“第二高峰呢?”
“K2喬戈里。”
“第三高呢?”
“干城章嘉?!?/p>
楊元慶很生氣,“以后不許找地理好的記者。”
這是個虛構(gòu)的故事,編纂這樣的笑話是因為14座8000米級別的山峰都有著不低的知名度和社會關(guān)注度。但如果不是因為8000米山峰,笑話中聯(lián)想CEO所想表達的意思就是很好的比喻—只有第一才會受到關(guān)注。
雖然對登山界而言,還有許多比海拔更為重要的因素,至少對于兩座差得不算太多的山峰。但是海拔第一高和第二高的山峰在公眾心目中的印象是截然不同的。七大洲最高峰,即常說的七峰,作為7+2(七大洲最高峰外加南北極點)探險計劃的組成部分,成為眾多業(yè)余愛好者追求的目標,其中不乏財力雄厚的社會名流,這七座山峰也因此為人熟知。而第二高的山峰呢?除了K2,很少有人會去真正關(guān)注。你可能知道厄爾布魯士和阿空加瓜是歐洲和南美洲最高峰。那第二高峰呢?極少人可以不借助查詢資料直接回答這個問題。非洲和大洋洲的第三高峰呢?這個問題的答案甚至連地理學家都無法回答,因為這個問題的答案需要由登山者們用他們的腳去揭開。
奧地利登山家Christian Stangl用了七年的時間,攀登了30座山峰,確認了七大洲山峰海拔高度的前三甲。
天生速攀者
Christian Stangl生活在阿爾卑斯山中的奧地利蒂羅爾省,這里曾經(jīng)誕生了Helmut Buhl這樣的喀喇昆侖攀登先驅(qū),也活躍著David Lama這樣的年輕新秀。曾經(jīng)是一名電氣工程師的Stangl因為對山的熱愛,選擇登山作為職業(yè),轉(zhuǎn)行當了高山向?qū)А?/p>
體能,這是Stangl相對于其他登山者而言尤其出眾之處,因此他可以不知疲倦地以快于常人,甚至讓自己感到吃驚的速度攀登。作為向?qū)?,Stangl有機會經(jīng)常帶領(lǐng)客戶往返于非洲的乞力馬扎羅,歐洲的厄爾布魯士,南美的阿空加瓜—攀登這些經(jīng)典的七峰路線。在做向?qū)е啵琒tangl開始嘗試快速攀登的時間紀錄。
2002年,Stangl又一次回到了阿空加瓜。12年前,24歲的Stangl以常規(guī)的攀登節(jié)奏用了三天,搭建了C1和C2兩處營地,登頂了這座南美最高峰。這一次是他第五次登頂阿空加瓜,用時4小時25分。2005年 ,Stangl嘗試在安第斯山快速連登。一周之內(nèi),連續(xù)攀登了10座6000米山峰。這一年,他在智利作了一次長途穿越。Stangl拖著一輛120公斤裝滿了給養(yǎng)的小車,用34天穿越了900公里的Atacama沙漠。
強悍的體能盡管有天賦秉異的因素,但也離不開高強度和針對性的訓練。在家鄉(xiāng)Steiermark,Stangl不論寒暑,日復(fù)一日地用一套自己摸索出來的方法進行訓練。例如,拖著一個35公斤的拖拉機輪胎攀爬附近的山頭。在冬天,則經(jīng)常不用滑雪板,在深及胸口的雪中攀登。
2006年5月,Stangl從珠峰北側(cè)的前進營地出發(fā),16小時42分鐘后無氧登頂珠峰,這是迄今為止無氧攀登珠峰的最快紀錄。2007年12月,Stangl又一次創(chuàng)造紀錄,用時9小時10分鐘登頂南極最高峰文森峰,完成了個人七大洲最高峰(以下簡稱“七峰”)的攀登計劃。這七座山峰,從大本營或前進營地出發(fā)至登頂,總共用時58小時45分鐘。其中阿空加瓜、厄爾布魯士、乞力馬扎羅、文森峰和查亞峰五座山峰創(chuàng)造了最快登頂紀錄,珠峰則創(chuàng)造了無氧速登紀錄。
七大洲第二高峰
七峰的想法來自美國地質(zhì)學家和登山愛好者Richard Bass。1985年,他第一個完成了七峰的攀登。但是七峰列表有兩個版本,原因在于大洋洲的定義。在Bass的列表中,大洋洲的范圍僅限于澳洲大陸,因此大洋洲最高峰是澳大利亞的科修斯科山。但另外一個更為人接受的大洋洲定義包括了太平洋一系列島嶼,包括現(xiàn)在隸屬印度尼西亞的新幾內(nèi)亞。梅斯納爾修正了Bass的列表,取代科修斯科山的是新幾內(nèi)亞島上的查亞峰。1986年,加拿大的Patrick Morrow首先攀登了梅斯納爾所列的七峰。為了確保,他把科修斯科山順便也收入囊中,以免將來被“復(fù)辟”。
七峰的最難點在珠峰,但隨著商業(yè)攀登的普及,攀登珠峰的難度大為降低,七峰計劃逐漸成為業(yè)余登山愛好者的追求。這些愛好者是幸運的,因為大自然沒有太過為難他們。如果把一些大洲的海拔第二高峰和最高峰調(diào)換一下,例如K2和珠峰,一大半眾人眼中的“登山家”將沒有可能完成這個想法。
2007年,Stangl在完成了七峰速登之后,開始了七大洲第二高峰的攀登計劃。2013年1月,Stangl首先完成了七大洲第二高峰的攀登,并申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七大洲最高峰和第二高峰的難度差別在哪兒,我們依次做個比較。
亞洲:最高峰珠峰和第二高峰K2,如果PK兩者的難度是毫無懸念的。連續(xù)數(shù)年K2無人登頂?shù)耐瑫r,珠峰上留下了超過1000人次的足跡。
2008年,完成了七峰計劃的Stangl轉(zhuǎn)戰(zhàn)K2。這年8月的一場雪崩奪去了11名在8100米左右瓶頸地帶的登山者的生命。Stangl當時尚未攀至這個高度,幸運地沒有受到傷害。2009年,在海拔8300米處,惡劣的天氣擋住了所有試圖沖頂?shù)牡巧秸摺猄tangl第二次無功而返。2010年的一個愚蠢的錯誤使得Stangl被推上了媒體的風口浪尖,也陷入職業(yè)生涯的谷底。在一個天氣狀況并不算良好的日子,Stangl宣布登頂K2,并匆匆離開了大本營。這招致了眾多攀登者的質(zhì)疑,當時在大本營的登山者們甚至無一人相信Stangl登頂K2。重壓之下Stangl承認了自己撒謊的事實,此事成為登山史上的一次丑聞。登山是一項基于互相信任的運動,因為沒有觀眾、裁判和媒體在現(xiàn)場欣賞監(jiān)督或者轉(zhuǎn)播,關(guān)于攀登的細節(jié)也不是都有機會進行重復(fù)與核實,因此對一個攀登者而言,最可貴的精神就是誠信。梅斯納爾在評論Stangl詐登K2一事時說:“直到不久之前我還相信Stangl確實登頂了。我始終認為,如果有人宣稱登頂,那就是登頂了。他這么做,不配當一名登山者?!卑–hristoph Hainz在內(nèi)的登山者甚至對Stangl過去的七峰速登的成績也產(chǎn)生了懷疑。一旦這份誠信被打破,不僅對登山運動是種傷害,對自己同樣會帶來難以逆轉(zhuǎn)的傷害。Ueli Steck、Stephan Siegrist和Gefried Goeschl等人對Stangl詐登K2表示遺憾之余,也表達了部分理解。Stangl會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情,成功的壓力太大了。在這樣的壓力下,他迷失了自我。Christoph Hainz忠告Stangl,面對信任危機,今后再回到登山的舞臺上,就必須更多更詳細地去公布記錄和影像資料,來重新獲得認可。
2011年,Stangl回到了K2,這一年Stangl的女同胞,Gerlinde Kaltenbrunner從北側(cè)登頂K2,而在南側(cè)的他又一次無功而返。連續(xù)三年,K2沒有南側(cè)登頂記錄,Stangl不幸目睹了全過程。
2012年,到K2的攀登者們終于等到了久違的好運。包括中國登山者楊春風、饒劍鋒和張京川在內(nèi)的28名登山者成功登頂K2,創(chuàng)下了K2單日登頂人數(shù)的紀錄。Stangl是其中僅有的六名無氧登頂者之一。連續(xù)五年在K2上苦苦攀登,終于迎來成功一刻,從而掃清了七大洲第二高峰及第三高峰計劃中最困難的障礙。勝利已在眼前。
北美洲:第二高峰加拿大的Logan是一座山體極為龐大的山系,甚至可以說是地球上最巨大的一座山,長度三十多公里,寬五公里,四周延伸出十余條山脊,是地球上底部周長最長的山體。阿拉斯加灣的寒流時常帶來嚴酷的低溫和惡劣的風暴,二十多公里和近3000米的路線長度及攀登高度,陡峭的刃脊,復(fù)雜的裂縫區(qū),以及惡劣多變的氣候使得第一高峰Mt.Denali在難度上和Logan難以比肩。Mt.Logan的另一難點在于主峰路線的尋找。其頂部是一處數(shù)公里長的平原,聳立著Mt.Logan的主峰和幾座衛(wèi)峰。Hans Kammerlander曾因為誤登西峰而不得不重返Mt.Logan再次攀登主峰。Stangl在2009年嘗試了東山脊的攀登,因無法逾越的裂縫區(qū)而折返,一年之后轉(zhuǎn)由西山脊成功登頂。
南美洲:第二高峰Ojos del Salado是世界最高的火山,矗立在沙漠之中。干燥的氣候條件使得這座山常年看不到積雪。從難度上說,比阿空加瓜更簡單。Stangl五次登頂這座山峰。2007年,一周連登的10座6000米山峰中也包括Ojos del Salado,2008年則以3小時43分的速度登頂。
大洋洲:這里的山峰列表也是氣候變暖對山峰影響的演化史。如前文所述,大洋洲最高峰的確定經(jīng)歷了大洋洲的地理學定義,這是人為的因素,此外還有自然的影響。1963年,新幾內(nèi)亞島上測得的最高峰是Ngga Gulu,海拔高度為4907米。查亞峰因其地形突起度(prominence)僅有200米而未能列入獨立山峰,只能作為Ngga Gulu的衛(wèi)峰。
所謂地形突起度是地理學上的概念,大概可以解釋為從一座山峰到另外一座更高的山峰,至少下降的海拔高度,另外那座更高的山峰即該山峰的母峰。如果一座山峰的地形突起度大于山峰海拔的大約7.5%(阿爾卑斯地區(qū),北美,英國等登山傳統(tǒng)地區(qū)采用不同定義),這座山峰便定義為獨立山峰,否則是其母峰的衛(wèi)峰。根據(jù)這一地理定義,地形突起度達到600米即稱為獨立山峰,于是便有了14座8000米山峰。洛子峰的突起度為610米,非常幸運的沒有淪為珠II峰。
言歸正傳,由于氣候變暖,隨著Ngga Gulu頂部冰川的消融,現(xiàn)在的海拔已經(jīng)降低到了4862米,低于查亞峰的4884米。造反成功的查亞峰也自然而然地獲得了獨立山峰的頭銜。曾經(jīng)的小弟,Ngga Gulu西北峰也因4870米的海拔而超過了曾經(jīng)的老大。但是能否自立山頭還得取決于其地形突起度。350米,這個突起度使得Ngga Gulu西北峰成為一座獨立的山峰,并坐上了大洋洲第二把交椅。小弟翻身當然得有個像樣的名字,Sumantri。
從難度上來說,查亞峰和Sumantri最讓人頭疼的是漫長且難受的穿越叢林的接近路線。從這個角度來看,兩者難分伯仲。
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位于亞歐分界處的高加索山脈。這座山的歸屬究竟是亞洲還是歐洲,曾經(jīng)有過不少爭論。地理上,這取決于歐亞分界線為庫馬—馬內(nèi)奇盆地還是高加索分水嶺。如果是前者,那么厄爾布魯士和周邊的山峰都將劃歸亞洲,阿爾卑斯的勃朗峰將成為歐洲最高峰。從現(xiàn)在來看,高加索分水嶺成為了普遍認可的歐亞分界線,歐洲最高峰的頭銜便落到了厄爾布魯士的頭上。厄爾布魯士是一座死火山,這決定了山峰坡度較為平緩,攀登難度不是很大,如今更是一處登山滑雪的勝地。即使在七大洲最高峰中,難度也是比較低的一座。
同屬高加索山脈的Dych Tau,雖身為歐洲第二高峰,卻極少有人了解,從攀登難度和危險程度而言,這是一座真正的山。因為被落石嚇到,攝影師Zauner決定下撤,Stangl只能選擇solo??焖俚膕olo攀登,雖然沒有繩索確保,但可以最大程度使得自己減少暴露于雪崩和落石的威脅之下,相比之下是最安全的攀登方式。沿著破碎的巖壁攀登到5000米的高度之后,是金字塔形的頂峰。山脊上交替著亮冰和巖石角峰,雪檐向山脊兩側(cè)突出,必須極其小心地攀登。頂峰是個極其狹窄的平臺,只能以厄爾布魯士為背景,拍了個自拍作為確認照片。
對比厄爾布魯士和Dych Tau的攀登難度,稍加練習的業(yè)余愛好者就有機會攀登厄爾布魯士,而很多人都沒有能力和勇氣去挑戰(zhàn)Dych Tau。
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也是一座火山,因為沒有登山所需面對的復(fù)雜地形技術(shù)要求,難度上只能算條徒步路線。但其國家公園的入口處海拔僅1450米,距離登頂有將近4500米的高度差。2004年,Stangl在乞力馬扎羅的速登紀錄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全程5小時36分。
非洲的第二高峰Mt.Kenya包括一系列衛(wèi)峰峰點的巖石型峭壁,尋找和確認其主峰峰點,5199米的Batian是第一道難題。5.8的攀登難度更是可以從難度上直接秒殺最高峰乞力馬扎羅。這條高山攀巖路線包含了20段繩距,沿東南壁攀登至衛(wèi)峰Nelion,然后沿頂部的巖石山脊,用時三個小時,僅為提升最終的11米海拔到達主峰Batian。
南極大陸:最高峰文森峰距離南極點一千二百多公里,不過從技術(shù)難度上而言,同樣也不是什么特別困難的山峰。2007年Stangl借著為客戶當向?qū)У臋C會,嘗試了一下單人速攀,以9小時10分鐘登頂,為他的七峰速登計劃畫上了句號。南極第二高峰Tyree,又是一座陌生的山峰。遠離人類文明,沒有最高峰的賣點,陡峭的冰壁及其技術(shù)難度在Stangl之前,僅有包括美國的Mugs Stump、Conrad Anker和Alex Lowe等四次登頂記錄,其中最近的一次登頂記錄尚在1997年。Stangl對Tyree的評價是:南極的K2,雖然沒有那么高的海拔,但是更冷。2400米高度差的東壁上,沉積了千萬年寒冰如水泥搬堅硬。冰爪不時在冰壁上打滑,十分困難。2009年,Stangl在距離頂峰300米的時候,搭檔Thomas Strausz被落石擊中,前臂骨折。
2011年12月的遠征,Stangl的攀登搭檔是意大利的Hans Kammerlander。Kammerlander在登山史上留下了諸多記錄和史冊級的攀登,而他當時的計劃就是七大洲第二高峰。一對競爭對手走到了一起。
Tyree遠征的另外一個目標是對Tyree的海拔高度進行測量。因為Tyree的攀登和測量記錄如此之少,而且缺乏準確的測量數(shù)據(jù)。而Tyree和文森峰的海拔高度僅差了40米,也就是說存在這樣的可能性,現(xiàn)有的Tyree的海拔高度有測量誤差,實際高度超過文森峰。那么整個七峰列表都將改寫,七峰攀登人數(shù)將被歸零。
2012年1月3日,Stangl、Kammerlander和另一位搭檔Robert Miller成功登頂文森峰。GPS測得海拔高度4853米,比地圖標示的海拔高了1.5米。文森峰保住了南極最高峰的地位。
第三高峰
2012年5月,Hans Kammerlander在再次登頂北美的Logan后宣布完成了七大洲第二高峰,但是這個成績未能受到所有人的承認,原因在于大洋洲第二高峰的選擇上,他誤認Puncak Trikora為大洋洲第二高峰。對于這些山峰的探索相當有限,來自不同的資料來源時常會有不同的結(jié)論。因此Stangl的三高峰計劃,除了登山之外,也包含了地理探索的科學意義。為了確保能完攀各大洲三高峰,同時也能獲得第一手的地理信息資料,Stangl在這些年里總計攀登了30座山峰,與奧地利的格拉茨大學合作,使用差分GPS對那些有爭議的山峰高度進行測量,從而獲得了比較可靠的各大洲第二高和第三高峰的準確數(shù)據(jù)。這讓持續(xù)許久的七大洲第二高峰和第三高峰的爭論塵埃落定。
2012年,Stangl和一名搭檔試圖從俄羅斯一側(cè)的北壁攀登歐洲第三高峰Shkhara,當時整個山谷只剩他們兩人,俄羅斯人都撤走了,他們說天氣太糟了。俄羅斯人說對了,在那兩周里,天氣不停的下雪,下雪,下雪。完全沒有機會。次年春,Stangl把全部攀登裝備和滑雪板裝上自行車,從奧地利的家門口出發(fā),蹬了3000公里前往高加索。他的搭檔Ivo Meier本來計劃坐飛機前往格魯吉亞,突然發(fā)了條短信,腳受傷了。天氣不算太好,而且這座山solo的話太危險了。Stangl覺得運氣不在他那里,于是決定沿著烏克蘭、摩爾多瓦、羅馬尼亞、匈牙利一個人再騎回來。8月23日,Stangl和同胞Michael Haidn,以及格魯吉亞登山者Archil Badriashvili登頂Shkhara。
至此長達七年的七大洲三高峰計劃得以圓滿告終。Stangl也成了第一位完成七大洲第二高峰和第三高峰的攀登。
七大洲前三高峰
亞洲珠穆朗瑪峰(8844.13米)K2(喬戈里峰,8611米) 干城章嘉峰(8586米)
歐洲厄爾布魯士(5633米)Dych Tau(5224米)Shkhara(5193米)
北美洲麥金利(6195米)Mt.Logan(5959米)Pico de Orizaba(5636米)
南美洲阿空加瓜(6960)米Ojos del Salado(6893米)Pissis(6795米)
非洲乞力馬扎羅(5895米)Batian(5199米)Mawenzi(5149米)
大洋洲查亞峰(5030米)Sumantri(4875米)Puncak Mandala(4758米)
南極洲文森峰(5140米)Mt.Tyree(4852米)Mt.Shinn(466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