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在擔任上海中國公學校長的時候,有一次同事們閑聊,談到泥城橋附近有一家叫“四而樓”的餐館,名字有點怪異,大家七嘴八舌,卻始終不理解它的意思。于是。同事們便一起去請教胡校長。
胡適想了想。也不知道其中的意思,剛好這時候有其他事務要處理。于是就走開了。當天晚上,胡適寫日記的時候,忽然想起了“四而樓”的事情,于是連忙查找家中的藏書和資料。然而,一直查到深夜都沒有結(jié)果。
第二天,胡適便專程來到“四而樓”。向餐館老板當面求教:“這‘四而’二字頗為新奇,其含義何解?”餐館老板笑著回答說:“我小時候曾念過《三字經(jīng)》,記得其中有‘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這‘四而’不正是我們生意人一本萬利的吉兆嗎?”胡適聽了。不禁拍案叫絕。
正是因為有這種嚴謹踏實的治學態(tài)度和不恥下問的求索精神,才造就了學貫中西的一代文化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