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即春草勃發(fā)。雨,即潤物無聲。
彼時無知,熱衷于社團活動多是天性活潑所致,但初遇萌雨,便為這如詩畫般的名字傾倒。
大約是校園里的楊柳蕩碧池、池中亭配橋的柔美景象,令我生生多了幾許文藝的情懷。于是加入文學社,成了不二選擇。
前任社長徐海鴻,初看著蓬勃大氣的名字,還以為是個高高大大的男生,見了面才知道,原來是個清秀溫婉的少女,看似柔弱,辦事能力卻很強,朗誦比賽,辯論賽,文學影展……都進行得十分順利。而我,也在辯論賽中,一圓自己的主持夢。在比賽中,參賽選手都頗有種“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意氣風發(fā),而觀賽同學則在不同的思想火花碰撞中收獲良多。
第一次拿到文學社的刊物——萌雨小報,竟在上面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大名,那首叫“我曾經的年少”的小詩散發(fā)著油墨香,喜悅一點點潤入心肺。有時候,文字是人的第二面,在細細的筆尖下,探出頭,向世人昭示著它的存在。例如原本看起來粗枝大葉型的男生卻寫出了“左手拾滿荒意,右手舞盡流年”的精致華麗。而萌雨的存在,似乎就是讓同學在黑白試卷中游走之余,尋一處心靈的寧靜,展現(xiàn)另一個自我。
從屈原到納蘭容若,從《詩經》到《花間詞》,從絕句到小令,或許當我們單純地以一種文字的目光去探討,而并非在考試的分值里徘徊時,才能夠真正感受到它們的非凡魅力。正如我們不限格律,一詠一嘆,皆只為抒發(fā)最真的性靈。
當然,萌雨知道,文學,不僅僅是蒼白紙上的黑色墨跡,更多的是從字里行間透出的人文情懷。于是,我們外出采風,親近自然,感悟自然;清明掃烈士墓,感悟生命,思考人生價值;與愛心社一起看望孤寡老人,增添人文關懷。我們力圖用眼觀察萬千世界,以手描繪人世百態(tài),用筆引導更深的思考。
時光如細沙,指尖流過,不著痕跡。去年,我當上了社長,而這學期結束,萌雨將迎來它的第16任社長。而社長的職責,不僅在于組織活動,更多的是要傳承薪火,辦好文學社,讓文學的因子給萬千天中學子以溫婉的滋潤。
萌雨,新苗初萌,雨潤無聲。
(指導教師:龐加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