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書作為皇帝下達的命令,堪稱“最高指示”,絕對是“理解的要執(zhí)行,不理解的也要執(zhí)行”。不過,其中有一類特殊文本,即可稱帝王“自我批評”的“罪己詔”。
好大喜功的漢武帝,即位后窮兵黷武,又好神仙方士,大造宮室,揮霍無度,致使民力枯竭,寇盜并起,天下板蕩。晚年,巫蠱獄興,衛(wèi)皇后和太子劉據(jù)俱死于此,株連甚廣。不久,即察知太子無辜,乃dbd22916a38823d18bb284801db5ec3b641f8d4be0b3d13325f96decfae52bc7建“思子宮”,以實際行動自責悔過,時在征和三年;明年,當群臣之面自責;隨后,他又駁回了大臣桑弘羊等人屯田輪臺(今新疆輪臺縣)的奏請,決定“棄輪臺之地,而下哀痛之詔”, 他“深陳既往之悔”,不忍心再“擾勞天下”,決心“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nóng)”,“由是不復(fù)出軍。而封丞相車千秋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養(yǎng)民也”,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輪臺罪己詔》。
【多維品讀】“躬自厚而薄責于人”,本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每天自省,合于古訓;有過自責,也算常人修身應(yīng)有之義。但是,“君權(quán)神授”,如此接近“神”的古代帝王,能自省其過,已殊非易事,若進而寫成文字——《罪己詔》,頒示天下,就更加轟動輿情了。古代帝王能操起“自我批評”的武器,畢竟不乏引人思考乃至可資借鑒之意。
【適用話題】自我批評;責任;擔當;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