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點石成金”這個成語,一般人比較熟悉的是清人方飛鴻著的《廣談助》中記載的一則笑話:說有一個人特別窮,卻崇信道教,供奉著神仙呂洞賓。呂洞賓被他的虔誠打動,就從天上來到他家里,伸出一根手指,指著院中一塊大石頭。片刻間,石頭便化成了一大塊金光閃閃的黃金。呂洞賓問他:“你想要嗎?它是你的了。”這人說:“我不想要。”呂洞賓心里這個高興,這人不貪錢啊,我要收他為徒!想不到這人接著說:“要了你的金子,遲早有花完的時候,你不如把能點石成金的手指頭給我,那我的金子就花不完了?!眳味促e聽罷長嘆一聲,原來這人不是不貪,是貪大錢啊。
這個故事講的是為人不可太貪,不然就會兩手空空。曾有人把這個故事翻譯成英文,傳到國外,前面的情節(jié)沒什么變化,但結尾卻變成了“呂洞賓一見大喜,說此人謙虛好學,知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結果真把點石成金的法術教給他了。于是,這人過上了幸??鞓返纳??!?/p>
說來是比較搞笑,這就叫思考角度不同,咱就別跟譯者較真了。其實這個成語,最早的出處在晉朝的許遜身上。傳說許遜從小就游歷四方,拜在高人門下,學到了一身神通廣大的本領,但他從來不顯露,在老家江西和普通人一樣生活,勸大家要多做好事。
卻說西晉太康年間,晉武帝司馬炎當政,四川旌陽鬧起了水災,洪水沖壞堤壩四處肆虐,把人畜莊稼沖走了不少。可是刺史司馬承不但不主動救災,反而把上面撥下來的救災款中飽私囊,老百姓是苦不堪言。有人要問了,難道皇上司馬炎就不知道嗎?其實他是一清二楚,可這個司馬承跟他沾點親,就裝起了糊涂。他一裝糊涂不要緊,結果旌陽縣令看不下去了,帶人修堤壩吧,上面不給撥錢,沒法干;不修吧,老百姓戳脊梁骨啊。得,干脆掛印而去。
旌陽縣令一走,這個位子就空出了。司馬承只好另派人下去,可手下的這批官油子們都知道這個差事不好干,都不樂意去。正為難呢,這時下人稟報:“大人,有個自稱叫許遜的人特來求見!”
許遜不是在江西嗎?怎么跑四川來了?內里有個緣故。卻說這一天,許遜跟一伙街坊鄰居嘮嗑,忽然說:“四川旌陽鬧水災,只有我去才能治理。明天我要去那里當縣令,現(xiàn)在就跟各位辭行了。”
眾街坊一聽都當他開玩笑,縣令可是七品官啊,哪是你想當就當?shù)?。在那個朝代,科舉制度還沒有推行,當官講的是舉薦,就是某個大人物把你推薦到皇上跟前,說一大堆好話,皇上一高興就封你官了??稍S遜只是一介布衣,根本沒有那種當大官的親戚朋友,怎么能當上旌陽縣令呢?
許遜聽完微微一笑,說:“我有個朋友,雖然不是大官,不過說話也很管用?!闭f完從身后拿出一個布袋來,打開讓眾人看。大家往里一瞧,黃澄澄一堆黃金啊。這下他們更納悶了,許遜不是有錢人啊,這么多黃金哪來的?
要說許遜的這個“朋友”說話還真管用。司馬承收了黃金,立馬稟報司馬炎,很快得到了批準,許遜就這樣上任了。他上任頭一件事就是治水。他發(fā)現(xiàn)這里的水災鬧得有點奇怪,縣里的這條河夏天下雨的時候洪水滔天也算正常,可到了春秋枯水期,也不知道哪來的水,照樣沖垮堤壩。
勘察一番后,他要師爺帶人在附近的山上挖了一口井,井里豎一根大鐵柱,鐵柱上纏上一根鐵鏈子,井口還要預備一塊磨盤大石。師爺心里這個納悶,從來沒聽說過有這樣治水的。不過看看許遜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也沒敢多問,就帶人預備去了。
等一切就緒,許遜就說了:“吩咐全縣人家,日落時分全部關門閉戶,無論聽到什么響動都不要出去,直到第二天太陽出山?!睅煚斅犞苛耍贿^還是按照指令傳達了下去。
當天晚上,風雨大作,怪雷一個連一個地響,內里還夾雜著奇怪的叫聲,牛吼不像牛吼,虎嘯不像虎嘯。師爺緊閉房門,嚇得直哆嗦,心說許大人您就是不吩咐,誰也不敢出去啊。
好不容易天亮了,師爺出門一看,雨早就停了,晴空萬里一片祥和。令人奇怪的是,下了這么大的雨,河里水位反而降了!這是從來沒有的事啊。這時候縣令許遜走過來,他渾身濕淋淋的,手里還提著一把寶劍,對師爺說:“這水患是因為有一條水蟒作祟,我已經(jīng)把它鎖在了山里的井中。你帶上筆墨快跟我來?!?/p>
師爺連忙拿了筆墨,跟著許遜上了山。這時那口井已然被磨盤石蓋住,只是周圍還有點縫隙。許遜要過筆墨開始在石頭上畫符,師爺悄悄透過縫隙往里看,只見井里黑乎乎盤著一團東西,好像是一條蟒。忽然,他不禁一愣,這東西頭上怎么有角呢?這時許遜已畫完了符,吩咐師爺用土把磨盤石掩埋,然后刻碑一道,告誡后來人這里不得動土云云。就這樣,水患就算徹底平了。旌陽縣的老百姓正在歡慶呢,又一樁禍事來臨了。這一回不是天災,是人禍,司馬承來催收田賦了。按理說,旌陽縣鬧這么重的水災,老百姓那是顆粒無收啊,賑災還來不及,怎么能再收賦稅呢?事情壞就壞在司馬承身上,這家伙向司馬炎打了報告,說旌陽受災云云,應該免賦。司馬炎還真批準了,但這家伙不向下傳達,田賦照收,不用說又想把這筆錢揣進自己的腰包了。
老百姓這個愁就不用說了,天災可救,人禍難逃啊,紛紛來到縣衙前跟許遜訴苦。許遜非常淡定,對大家說:“你們算算該交多少黃金,只要交同等重量的石頭就行了。司馬承大人一向清正,許某決定以石代金,去刺史府當面跟他講講咱們的受災情況,他定會應允的?!?/p>
大家一聽歡呼雀躍,都把石頭交了上來。師爺一邊把石頭收進箱子一邊替許遜捏把冷汗,司馬承清正?他要是清正太陽都從西邊出來了。還說什么以石代金,司馬承一怒之下,只怕許大人您腦袋都要搬家啊。
石頭收齊,許遜親自在裝石頭的箱子上貼了封條,然后和師爺一道,前往司馬承的刺史府。箱子擺上來,司馬承挺高興,他讓師爺打開箱子當面驗看。師爺邊開箱子邊哆嗦,心說這里面可都是石頭啊。萬沒想到,箱子蓋一揭,黃澄澄光芒照滿堂,里面竟然是十足成色的金元寶!
再往后師爺就跟做夢一樣,交完了田賦,辦好了手續(xù),暈暈乎乎地回了旌陽縣衙。等他清醒過來,就見許遜正笑呵呵地看著他:“師爺,想必你也看出來了,我用了點石成金之術,關在山中井里的也不是蟒,而是蛟龍。有句話叫真人不露相,既然我露了形跡,也只有離開了?!?/p>
師爺忙說:“可是您要體諒一下旌陽縣的數(shù)十萬百姓啊,他們的生活剛剛有了點盼頭,您這一走他們往后還得受司馬承的氣。”許遜笑笑:“司馬承的好日子就快過到頭了。至于旌陽縣,這個縣令你來當吧?!闭f畢飄然而去。
過了不久,在司馬炎舉辦大壽的時候,司馬承把許遜兩次給他的黃金打造了一條金龍送給了司馬炎,因為司馬炎是屬龍的嘛。不料司馬炎打開盒子一看,里面放著的居然是石龍,還一碰就碎了。這是赤裸裸的詛咒??!于是一刀砍了司馬承。繼任的四川刺史比較清明,果然任命師爺作了縣令。
這就是成語“點石成金”的來歷了,原意就是神仙的一種法術,不過現(xiàn)在引申為對某人或某事給出關鍵指點,從而使其脫胎換骨,發(fā)生質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