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理想國
如果孤獨地生活,沒有人能夠成為人——我們互相使對方變成了人。我們的人性是其他人“傳染”給我們的。作為人類,我們是這種社會傳染的產(chǎn)物。人性在我們之間口口相傳,在更早以前還通過目光傳遞——那時候我們還不會閱讀,但我們已經(jīng)能夠從我們的父母眼中,甚至從那些與我們偶然對視的陌生人那里,讀出我們最初的人性。那種或者包含著愛與關(guān)切,或者含有蔑視與嘲諷的眼神,一句話,充滿含義的眼神。它使我們擺脫自然的無意義狀態(tài),賦予我們?nèi)诵陨系囊饬x。
而我們在成就了我們的社會性面前表現(xiàn)得如此不安,看上去似乎很令人費解。沒有他人存在,我們也將不會是我們,但是與他們在一起又往往會使我們感到別扭。也許正是因為我們對他寄予了太多的期望,又感到了太多恐懼,于是生活中充滿了社會給我們帶來的沉重包袱和抱怨。薩特說過一句后來被人重復(fù)了無數(shù)遍的經(jīng)典臺詞:“他人就是地獄。”遺憾的是,這句話被誤解了,其實他的確切意思是想表達對于獨一無二的自我的重視。被過度地解讀以后,我們就只會在利益層面合作,并且隨時準備脫出身來。
但是很顯然,社會絕對不是理性與獨立的個人之間達成的一種權(quán)宜之計,正好相反,理性和獨立的個人是社會進化的產(chǎn)物。他人真的是地獄嗎?我們在“表演”自我企圖讓他人理解之時,我們不應(yīng)該也去努力理解他人嗎?只有我們自鳴得意地做著無所不能的迷夢時,他人才會開始變得像個地獄。
無論對現(xiàn)行社會的抱怨和抗議有多么合理,在人性上“我為他人,他人為我”依然是同樣正確的。如果你仍舊對社會抱有戒心,不如暫且拋卻一個宏觀虛幻的視角,轉(zhuǎn)而關(guān)注具體的人。
用撒切爾夫人的話說就是:“社會是虛幻的,唯一真實存在的只有個人?!?/p>
陽光·寓言和語錄
如果說我們是浪漫主義者,是不可救藥的理想主義分子,我們想的都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我們將一千零一次回答:是的,我們就是這樣的人。
——切·格瓦拉
如果我真正愛一個人,則我愛所有的人,我愛全世界,我愛生命。如果我能夠?qū)σ粋€人說“我愛你”,則我必能夠說“在你之中我愛一切人,通過你,我愛全世界,在你生命中我也愛我自己”。
——弗洛姆
人類面臨有三大問題,順序錯不得。先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問題,接下來要解決人和人之間的問題,最后一定要解決人和自己內(nèi)心之間的問題。
——梁漱溟
在暴風雨后的一個早晨,一個男人來到海邊散步。他一邊走一邊注意到,許多被海水卷上岸來的小魚困在淺水洼里,用不了多久這些小魚會干死的。男人繼續(xù)朝前走著……他突然看見一個小男孩不停地在淺水旁彎下腰去——他撿起水洼里的小魚,并且用力把它們?nèi)舆M大海。這個男人忍不住走過去:
“孩子,這水洼里面有幾百幾千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p>
“我知道?!毙∧泻㈩^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為什么還在扔?誰在乎呢?”
“這條魚在乎!”男孩一邊回答,一邊拾起一條魚扔進大海,“這條在乎,這條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
陽光地帶
尼瑪卓瑪:九歲,西藏定日地區(qū)崗嘎鎮(zhèn)人。家里五口人,父母在家務(wù)農(nóng),大哥外出打工幫助貼補家用,二哥則在家里幫助父母務(wù)農(nóng);
丹增曲珍:七歲,西藏定日地區(qū)崗嘎鎮(zhèn)人。家里四口人,父母都在家務(wù)農(nóng),有一個姐姐,因為弟弟要上學,姐姐只能在家?guī)椭改竸?wù)農(nóng),貼補家用;
朱同學,12歲,小學五年級,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魯家溝鄉(xiāng)人。學習成績優(yōu)異,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庭收入很低,爺爺奶奶務(wù)農(nóng),由于連年干旱,加之人多地少,生活困難;
楊同學,11歲,小學四年級,寧夏同心縣黃家水村人。學習成績優(yōu)異,母親是智力障礙殘疾,父親下肢殘疾,完全沒有正常的生活來源,急需幫助;
藺同學,11歲,小學三年級,甘肅省高臺縣羅城鄉(xiāng)紅山村人。爺爺奶奶體弱,母親有慢性病,父親務(wù)農(nóng)還要照顧全家,家中經(jīng)濟困難,生活艱難。
面對這一行行令人心酸的貧困學子信息,我們的眼前浮現(xiàn)出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本來應(yīng)該是無憂無慮的年紀,卻過早地背負起貧窮的沉重枷鎖。懷著那顆求學的熱心,“《視野》·陽光行動”也就成為了他們?yōu)閿?shù)不多的求助途徑。
我們在心酸的同時又感到欣慰,感謝在過去的幾年至今,許多熱心助學的愛心人士伸出了援手,通過“《視野》·陽光行動”為那些處于人生困境的稚嫩身軀送上些許溫暖,讓他們學會了在困境中依然堅強,依然不放棄求學的夢想。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啊兑曇啊贰り柟庑袆印币娮C了許許多多充滿愛心的“《視野》陽光大使”未盡富足但不忘施恩。是你們用最真切的行動,正在喚起更多的藏在人性深底的善良,匯集成愛的陽光,溫暖每顆年輕的心靈。
欲加入愛心接力的行列,請來信或致電“《視野》·陽光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