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北京公布了中高考改革方案:2016年起,中考語文分值由120分增至150分,英語由120分降為100分;高考語文由150分增至180分,英語由150分降至100分。
消息一發(fā)布,獲得了網友們一邊倒的稱贊,北京師范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的張燕玲教授告訴環(huán)球人物雜志記者:“這已經是不得已的做法?!?/p>
“我的學生居然不知道吳承恩是誰,再這樣下去,恐怕他們連魯迅都不知道了?!币晃徽Z文教師如此感慨。曾幾何時,年輕的學子們,誰不曾看四大名著看得手不釋卷?誰不曾想象過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康橋?而現在最常見的卻是手捧iPad玩網絡游戲的“眼鏡少年”。正如詩人梁小斌所寫:我有一顆種子已經被遺忘。
家長:“都是中國人,誰還不會說中國話,寫中國字呢?”
博文是北京市一名初二學生,他的課余時間被滿滿的補課占據了。博文的媽媽余女士告訴記者:“博文每個周末都要去上英語補習班,一次課差不多就是兩小時?!痹偌由蠑祵W、物理等補習班,博文的兩天周末只有半天的空余時間,而這半天,他一般會看看動畫或打打游戲?!盀槭裁礇]給兒子報語文補習班?”面對記者的問題,余女士笑了,“都是中國人,誰還不會說中國話,寫中國字呢?”
余女士告訴記者,兒子對語文還算感興趣,但是僅有的一點文學積累都從課堂上獲得。只有一次博文提出想閱讀但丁的《神曲》,自己就出錢給他買了一整套。學業(yè)繁忙的博文只看了一本,“他看了《神曲》的最后一本,算是知道了個結局”,面對這種濃縮式閱讀,余女士也很無奈。
博文的情況絕非個案,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在對語言學習的重視上,漢語早就遠遠比不過英語了。一位培訓機構的老師告訴記者,如今五花八門的補習班中,最熱門的就是英語,其次是數學,一些培訓機構甚至根本沒有語文老師。據記者了解,補習語文的中小學生不足一成,主要補的是作文,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英語學習的熱火朝天。從幼兒班到成人班,我國目前有外語培訓機構5000家左右,英語培訓產業(yè)在全國663個城市創(chuàng)造的年產值超過30億元。
母語與外語本末倒置,讓人無可奈何,所以一些看似奇怪的事也就不奇怪了。江蘇揚州一位多年從事高中語文教育的老師說,他的兒子上大學三年級,文字水平差得讓他這個當語文老師的父親蒙羞:一則百余字的申請書,竟有28個錯別字。幾年前,上海復旦大學舉行漢語言文字大賽,主要考查漢語言的基本知識,包括漢字結構、多音字讀音、成語解釋等,每個院系都組隊參加,最后奪得第一名的竟然是一支留學生隊。
對此,一些學者感嘆:“今日學生語文水準每況愈下,思之令人驚心!”
老師:“現在的孩子,看過的東西少,能背下來的更少”
李老師是北京某重點中學的一名語文教師,有著27年的教齡。 她讀高中時正值“文革”結束,剛剛恢復高考,那時的人們對知識有一種如饑似渴的追求, “除了國內外經典著作,那個時候有非常好的文學讀物,比如《收獲》、《十月》等,我們有充足時間去閱讀,經常是捧起來就放不下。”李老師笑著告訴記者,高中的閱讀讓她至今受益匪淺。
但是一講到自己的學生,李老師卻連連搖頭?!肮糯奈娜苏f過,讀書讀多了,就能出口成章,腹有詩書氣自華。可現在的孩子,看過的東西少,能背下來的更少,語文素養(yǎng)自然差。”
最讓她困惑的是如何平衡希望與現實,一方面,她想帶領孩子們去體驗漢語文字之美,另一方面也要面對語文被其他學科擠占空間的事實?!拔?guī)У陌嗬镉袃蓚€閱讀量很大、文字感受力很強的學生,但因為其他課程的壓力,一旦進入高三,恐怕他們就不得不做個割舍了?!?/p>
李老師意味深長地說,她最喜歡的文章是龍應臺的《一個政治人的人文素養(yǎng)》,也會推薦自己的學生去讀?!罢颀垜_提醒我們的那樣,要在一個眾說紛紜、真假不分的時代里做正確的判斷,需要去和經典交流并保持獨立思考。而忽視了對漢語的學習,我們的文化傳承以及價值判斷能力也必然會削弱?!?/p>
張燕玲教授持有同樣的看法,她說:“語文和其他學科不同,它不僅僅是一門知識,更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格塑造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對國民素質、文化底蘊的提升也有長遠意義。所以,它既傳承著文化,也塑造著一個人、一個民族的未來??梢哉f,一個民族文化的高度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國民語文的整體水平。”
“當越來越多人提筆忘字的時候,我們怎么能沒有危機感?”
張燕玲認為,當前母語教育失落的原因基于兩點,一是既定語言環(huán)境決定了母語學習的便利;二是在改革開放“走出去”的過程中,某種意義上拔高了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北京的分數改革,可以看做是對母語回歸的呼喚。“這次英語與語文分值調整的改革反映了從‘走出去’到‘看回來’的轉變過程,”張燕玲這樣解讀,“其實從全世界來講,都體現出了重視母語、注重自己文化的發(fā)展趨勢。近些年,我們也已經更深刻地意識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正所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p>
張燕玲建議,在保護母語方面,我們不妨借鑒一下別國經驗。在德國,中學生升大學,如果德語不及格,其他成績再好,也不能升學;公立電視臺黃金時間只能播放本國電視??;德國媒體都必須使用純粹正規(guī)的德語。
母語教育的失落早已引起了不少人的思考和警覺。教育部前發(fā)言人、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曾多次呼吁:取消小學英語課,增加國學教育,取締社會少兒英語班,解放孩子,救救漢語!
“目前漢字英雄、漢字聽寫大會等電視節(jié)目的火爆,其實就說明民眾對漢語有一種自覺的呼喚?!北本┐髮W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說得中肯,“當越來越多人提筆忘字的時候,我們怎么能沒有危機感?在中小學提高語文的分量,希望這會是一個好的開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