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埃及國防部長塞西發(fā)表電視講話公布埃及未來“路線圖”之后不到5分鐘,埃及“全國拯救陣線”聯盟重要領導人、“憲政黨”主席巴拉迪即舉行記者發(fā)布會,盛贊塞西和軍方的所作所為,認為塞西當機立斷,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挽救了埃及前程,挽救了國家。巴拉迪說:“塞西糾正了埃及革命的方向,開啟了‘1·25’革命新的征程?!庇邪<懊襟w說,作為反對派領導人,巴拉迪的講話并非全是拍馬屁,許多內容是出自真心。
巴拉迪1942年出生于開羅,他打小就喜歡學習,尤其對法律十分感興趣。中學畢業(yè)后,巴拉迪進入開羅大學攻讀法律專業(yè),并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接著,巴拉迪又被選送到美國深造,分別于1971年和1974年拿到了紐約大學的國際法碩士和博士學位。
回國后,巴拉迪被分配到埃及外交部工作,主管與國際法有關的事務。此后,巴拉迪被兩次派往紐約,供職于埃及常駐聯合國代表團。雖然是職業(yè)外交官,但巴拉迪仍對法律,特別是國際公法、國際私法,以及與核有關的法律等情有獨鐘,鉆研不輟。在周圍同事的眼中,他成了不折不扣的國際法律專家和無所不通的“活字典”。當同事們對某個問題吃不準、沒把握的時候,不必去查資料,只要動動嘴問問巴拉迪,一切就都迎刃而解了。
1984年,積累了豐富的國際組織工作經驗的巴拉迪,開始進入國際原子能機構秘書處工作。由于工作勤懇踏實,加之精通業(yè)務,巴拉迪頻頻得到提拔和晉升。1997年12月,巴拉迪接替瑞典人布利克斯,成為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此后又連續(xù)兩次獲得連任,任期直到2009年。在此期間,他先后經歷了伊拉克、伊朗和朝鮮核危機的多次考驗。
巴拉迪精通英語和法語。他平時說話很嚴謹,尤其是面對新聞媒體,講話不僅很有條理,也極富邏輯性。雖然平時看上去不茍言笑,但巴拉迪沒有一點架子,那些和他一起工作的部下,在每天上午的任何時間,不經任何通報就可進入他的辦公室。
據巴拉迪身邊的工作人員透露,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上,他都特別自律。有時,他的家鄉(xiāng)人求他幫助找工作,或是托他為生意Xh0s8F5u9vx78zVP/0NjhsaxpaMlu5m/wZoK6sl2A2c=上的事牽線搭橋,巴拉迪總是委婉拒絕。巴拉迪曾說:“在我這個位置,最關鍵的就是要秉承原則辦事,不能屈服于壓力。”
2005年,巴拉迪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當年63歲的巴拉迪曾表示,和平獎像一支強心針,給他一個強烈信息:“繼續(xù)做好工作,不偏不倚,剛直不阿。”
在對待美國的態(tài)度方面,巴拉迪就做到了不卑不亢。由于他不跟著美國的指揮棒走,以時任美國副國務卿博爾頓為首的“鷹派人物”,曾一直力主將巴拉迪趕下臺,并竭力反對他連任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據報道,美國情報機構甚至偷偷跟蹤巴拉迪,秘密監(jiān)聽他與伊朗外交官的電話,妄圖抓住把柄逼他下臺,結果卻什么也沒發(fā)現。
巴拉迪曾于1998年7月和2002年1月兩次訪問中國,所以中國人對他并不陌生。在中國,巴拉迪溫文爾雅的氣質、平易近人的作風以及樸實無華的談吐等,都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2012年11月,巴拉迪出任埃及反對派“全國拯救陣線”聯盟領導人,反對時任總統(tǒng)穆爾西為自己撈取權力、推行偏向伊斯蘭政黨的新憲法。今年以來,巴拉迪領導的“全國拯救陣線”聯盟多次舉行示威游行要求穆爾西下臺,成為倒穆爾西的主要力量。
2013年7月6日傍晚,據埃及國家電視臺和主要報紙網站報道,臨時總統(tǒng)曼蘇爾當天與各政黨負責人召開緊急會議后,決定任命巴拉迪為過渡政府總理。然而,接近午夜時分,總統(tǒng)府發(fā)言人卻突然表示,還沒有任命巴拉迪為總理。
此后,據總統(tǒng)府知情人士透露,曼蘇爾收回成命的原因,是受到了埃及議會第二大黨光明黨的強烈反對(第一大黨為自由與正義黨)。該黨代表人士稱:“我們的立場非常簡單,我們拒絕讓巴拉迪擔任過渡政府總理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我們需要一個經濟技術官僚來領導新政府;二是我們需要結束全國上下兩極分化的局面。我們不能一直說要取得全國和解,卻又委任穆爾西的頭號對手為總理?!?/p>
兩天后,總統(tǒng)府再次發(fā)布消息,埃及前副總理兼財政部長貝卜拉維被任命為過渡政府總理,巴拉迪為副總統(tǒng)。埃及的政治觀察家認為,巴拉迪雖然沒當上過渡總理,但他仍是新總統(tǒng)選舉的有力競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