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最繁華的正義坊步行街隔壁,有一條拆了一半的破舊小巷,狹窄的道路兩旁遍布各種刻章、制售錦旗和門面招牌的店鋪。上世紀90年代,這條文廟直街曾是有名的“廣告一條街”;今天,它已繁華不再,但仍有不少人堅守著老店。巷子的47號就藏著一處叫做“隆中居”的院落,門前掛著這樣一塊招牌:“寫字公公,為你寫申請、訴訟、答辯、遺囑、感謝信……”76歲的張永興已經(jīng)在這里堅持了20年。
寫家書也寫訴狀
提到寫字先生,許多老一輩的人都不陌生:一位老者,坐在鬧市的一角,為目不識丁的人寫家書、寫訴狀、立字據(jù)……但對于如今的年輕人來說,這一幕似乎只留在戲臺上,現(xiàn)實生活中哪兒還有呢?
4月15日,環(huán)球人物雜志記者來到隆中居。這個地方,以及這里的主人張永興老人都有一種古樸和現(xiàn)代“混搭”的氣質(zhì),真像是從戲臺上走下來的。
隆中居是一座二層建筑,外帶一個天井小院。院子中間撐著一把遮陽傘,傘下是一張方桌,桌上擺著紙墨筆硯,還有鋼筆、墨水瓶、《現(xiàn)代漢語辭典》、《百姓常用法律知識問答》等書。張永興老人個頭瘦小,臉上布滿了老年斑,但穿著牛仔褲、旅游鞋,看起來精神矍鑠。
記者進門時,張永興正坐在桌前招呼一位50多歲的女顧客。見到記者,女顧客有些不好意思,起身告辭,記者再三挽留,她卻執(zhí)意要走?!八孀约旱膬鹤樱X得很丟人,所以不好意思呢?!睆堄琅d告訴記者,這位女顧客是從郊區(qū)坐了一個多小時的大巴才來到這里的,之前已經(jīng)來過兩次,都沒有找到,今天才得見。她告訴張永興,兒子結(jié)婚時,她和丈夫掏錢給他買了房子,現(xiàn)在兒子還賴在老兩口的房子里不走,想要把這套老房子也劃歸到自己名下。
“她問我這種情況下能不能去法院告自己的兒子,如果可以的話想請我?guī)退龑懺V狀。但是又擔心這樣影響不好,面子上掛不??;還怕兒子受懲罰過重,心疼?!睆堄琅d說。寫字先生不僅代人寫字,還負責法律咨詢嗎?他笑著回答:“當然?!?/p>
“過去我寫的最多的是家書、感謝信,現(xiàn)在基本沒有不識字的了,網(wǎng)絡也發(fā)達了,通訊手段越來越多,寫信的越來越少。這幾年,來找我的基本上都是寫申請、訴狀、遺囑?!睘榱四軌?qū)懞靡环菰V狀,張永興自學了一些法律知識和文本格式。每次,他總是要先仔細聽顧客講述自己的情況,然后將內(nèi)容寫成草稿,與顧客反復商量定稿之后,再認真謄抄一遍。一般來說,寫一份訴狀的收入是100元,但張永興卻不太愛接這樣的活,“兄弟姐妹、父母兒女之間反目成仇的越來越多?!彼嗣种械墓P說,“這年頭,親情越來越少了?!?/p>
張永興還是更愿意和記者講一講代寫家書的事,盡管半年多來,他只接到了一單家書生意。那是2012年11月,有個老太太拿著一摞紙找到他,要求他幫忙謄抄一封給侄子的信。老太太寫的家書密密麻麻有5頁紙,病句錯別字很多,謄抄加上修改估計要寫3個小時。接這個活時,張永興有些猶豫,可看到對方這么大年紀給侄子寫封信不容易,只好戴著老花鏡逐字逐句地修改、謄抄。最后,他收了30元,因為“老太太經(jīng)濟條件不太好”。
掛爛了3塊招牌
“別人都叫寫字先生,他給自己起名叫寫字公公。一是比較新穎,二是說自己老了,但老有所為?!睆堄琅d的兒子告訴記者,門口那塊“寫字公公”的招牌已經(jīng)掛了10多年,“掛爛了3塊”。
張永興祖輩都是文化人,從小,父親就要求他看歷史書、練毛筆字。年輕時,他當過一段時間會計,后來,到了昆明燃料公司從事汽車修理工作。張永興寫得一手好字的事,在單位盡人皆知,經(jīng)常有人找他代寫報告、家信,他都爽快應允。 1992年退休之后,他還參加了老年大學書法班。
與此同時,張永興也發(fā)現(xiàn)了自家門口的變化。改革開放后,文廟直街逐漸有人做起了生意,到上世紀90年代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模,一條街上開了100多家做招牌的門市。當時招牌上的字全靠手寫,有的店家手上功夫不行,就得靠寫字先生。于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寫字先生匯集到了文廟直街上。
1994年,張永興也加入了這個行列,他騰出家中臨街的房子,掛起了“寫字公公”的名號。在他看來,寫字先生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沒有文化、只能寫字謄抄的技術(shù)人;另一類是讀過書、能幫忙擬訴狀等稿件的文化人。而他自譽為有文化的寫字人,能把別人口述的內(nèi)容整理成文字,還要保證不背離原意。
每天早上9點,張永興準時搬出桌子,開始一天的代寫生意,直到下午6點收工。第一個月,他就接到了數(shù)十單業(yè)務,一封家書收三五元錢,最多時10元一封,寫一副對聯(lián)30元,面積稍大的50元。當然,價格也不是一成不變,碰到有經(jīng)濟實力的,他就多收點筆墨費,沒有收入的老人就免費。
隨著年齡的增長,張永興漸漸覺得每天不停地寫有些吃力。1997年,他把寫字攤位從街邊搬到了院子里,并在門上掛了一塊牌匾,上書“隆中居”,寓意追求淡泊寧靜。
2000年之后,電腦逐漸普及,寫字先生生意銳減,慢慢的,做這行的人都走了,只剩下張永興一個人。面對新潮流,他處之泰然,“寫字,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可以養(yǎng)性;幫別人寫字,更是一件好事,也算是老有所為;何況我有退休金,不用以寫字為生?!钡珡堄琅d也一度撤下了“寫字公公”的招牌,只在一些老顧客上門時,偶爾寫副對聯(lián)。
筆墨落在紙上才踏實
200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促成了張永興的“復出”。當時,云南省京劇院的一位老人找到張永興,希望他能幫自己寫一份增加退休金的申請。張永興仔細詢問了對方情況后,專門去書店買了參考書,琢磨了一個晚上,幫他寫了一份申請書。第二天,老人拿著申請書走了。幾個月后,老人又一次來到隆中居,興奮地告訴張永興:那份申請書發(fā)揮了大作用,他的退休金從原來的800元長到了1600元。
這件事情傳開之后,來找張永興寫申請和其他公文的人越來越多。很多老人家身體不好,大老遠跑來,又因為找不到地址無功而返。這樣的事情多了,張永興覺得很愧疚,猶豫再三,把“寫字公公”的招牌又掛了出去。
人們都說張永興寫的申請,成功率特別高。張永興告訴記者,他沒什么秘訣,就是實事求是,抓住重點,把問題說清楚,同時還得字跡工整?!耙话銇碚f,一份申請字數(shù)不宜過多,大約占一張信紙的2/3就夠了。寫的時候,要簡練,多余的字一個也不要寫?!?/p>
現(xiàn)在來找張永興的多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他們識字不多,希望通過張永興的筆把自己的想法、訴求,甚至是遺囑寫成文字?!翱湛跓o憑啊,筆墨落到紙上,看著就踏實?!睆堄琅d說,“過去的老人總是說‘一字千金’,代書人要對寫在紙上的每個字負責任!”
雖然張永興也會用電腦上網(wǎng),但他更喜歡寫字。“寫字是門藝術(shù),研究各種字體結(jié)構(gòu),能學到很多知識?!睆堄琅d說,日后想成立一個字畫收藏社,鼓勵年輕人學寫字,“留住咱的老傳統(tǒng)”。
采訪結(jié)束時,張永興的孫女從屋里跑出來,站在爺爺身邊,靜靜地看爺爺揮毫寫下“讀環(huán)球人物,獲人生智慧”幾個大字。看到記者在拍照,小姑娘羞澀地躲到了爺爺身后,怯生生地說:“我以后也要寫字?!睆堄琅d欣慰地笑了。一陣風吹過,墻角盛開的大葉子花輕輕搖曳,一朵枚紅色的小花隨風飄落在祖孫倆的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