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泉
老玉米也,黃又黃
養(yǎng)活了爹,養(yǎng)活了娘
養(yǎng)活了一群小兒郎
過了一條河,過了一條江
過了一座小山崗
我站在山崗回頭望
地里站著的是我娘
——題記
當(dāng)金黃的麥地只剩下齊嶄嶄的麥茬,娘疲憊的身影會如期出現(xiàn)在地頭,點(diǎn)玉米的時節(jié)到了。
一九八四年,農(nóng)村已經(jīng)實(shí)行聯(lián)產(chǎn)承包,家家戶戶摽著勁干,這一年是真正的風(fēng)調(diào)雨順,莊稼都長瘋了。娘已經(jīng)年過半百。她生命中的時光,不是撫養(yǎng)炕上的孩子,就是撫養(yǎng)地里的莊稼。娘站在坡上,像一棵玉米站在那里,只是腰桿已不像玉米那么直。
娘從玉米地里回來,對著臥在炕上的爹說,全點(diǎn)完了。爹說:“深種棒子淺種麻,棒子(玉米)種要在深土里睡兩天覺。”又過了幾天,娘從地里回來,說,苗出得真齊呀。爹仿佛望見了一地的玉米,臉上的皺紋難得地舒展了一下。
剛出苗的玉米是淺綠的,嫩莖短短的,卻挺著剛直的腰身,莖根部是一種別樣的紫色,葉子支楞起風(fēng)情的耳朵,聽麥茬講述那些熱烈的往事。不久,玉米的個子長高了一截,顏色變成了翠綠。微風(fēng)一吹,葉子就翩翩起舞。娘又出現(xiàn)在地里,該間苗了。娘開始幫著玉米清理門戶,將多余的苗子拔掉。這項(xiàng)活計(jì),玉米自己做不了。這時我就要向班主任請假了。我的大鋤已等了我很久,要鋤頭遍玉米了。頭遍不僅要鋤草,更重要的是“拼麥茬”,即把殘留在地里的麥茬鋤掉。這活既需要技巧,又需要力氣。娘已鋤不動麥茬,看著我舞動的鋤頭表揚(yáng)我:“力氣是閑才,使了它還來?!边@年,我十七歲,一張鋤已在我手中玩出了花樣,鋤把被汗水浸成了古銅色;我的鋤印就像一枚大章,把家里所有地塊蓋了一個遍。
又過了十多天,我把家里舊土炕上的土坯拉到地頭,用爪耙搗碎(我們叫“炕洞”);娘提一個柳條籃子把炕洞提到地里,往每一棵玉米根上捧一捧。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dāng)家。一場雨過后,被炕洞催起來的玉米,一下子變成了墨綠色,就像青春期的少年,個子摁都摁不住。不知不覺中,玉米已占據(jù)了老河溝地塊的中心,占據(jù)著七月的天空。
有半個月不下雨了。周六中午,我從學(xué)?;丶?,路旁的玉米旱得打著綹。剛過了草橋溝,遠(yuǎn)遠(yuǎn)望見娘正站在玉米地里,毒辣的陽光咬著她的脊背,一道道汗?jié)n爬上了她的褂子。她佝僂著身子,一鋤一鋤艱難地往前挪著。我的鼻子猛地一酸,我算什么男子漢,怎么能讓娘受這種苦?我說:“天這么熱,你咋不等涼快了再鋤?”娘說:“二遍地再不鋤,草就把棒子吃了。趁中午熱,鋤兩耬,死草?!蔽覔屵^鋤,把娘攆回家做飯,掄起鋤頭狠命鋤草。我的玉米,已經(jīng)半個月沒和我親近了。
一場透地雨之后,玉米個頭已經(jīng)超過了我。娘將關(guān)于莊稼的消息一點(diǎn)不落地帶到小院里的飯桌上,夜晚乘涼的苫子上——哪天玉米揚(yáng)花了,哪天玉米“拐把兒”了,哪天玉米該鋤三遍了。盡管高中學(xué)業(yè)很緊,我卻只能請假。家中的重體力活,我全包了。當(dāng)同學(xué)們坐在教室里聽課時,我正在玉米地里揮汗如雨。我不怵干活,男子漢就要欺住活。我也喜歡玉米那生命的蔥綠,那濃得化不開的綠色,將一個叫探馬橋的村子裹得密不透風(fēng)。每當(dāng)走進(jìn)玉米地,玉米總會伸出手和我拉拉扯扯,親得不成體統(tǒng)。早晨,玉米綠汪汪的葉翅上滾動著瑩瑩的露珠,在夏日的風(fēng)中蕩來蕩去。多霧的晚上,聽,露水吧嗒吧嗒打在玉米葉上;再聽,“吱”的一聲,棒子拔節(jié)了。多少年了,我耳畔還時時響起那生命的脆響。我無邊的欲望被玉米染綠,仰望著被玉米穗高擎在空中的熱望之旗,我無限感恩——黃河口,是玉米的天堂;玉米地,是我青春的天堂。
二十歲以前,各種糧食中,我吃的最多的,是玉米。利津縣傅窩鄉(xiāng)探馬橋村地里長出的玉米,還“奶仁”時,我就開始生啃,也用灶灰燎著吃,炒成爆米花吃,蒸成餅子吃,馇成粘粥喝,連棒子棵也被我和伙伴們齊根折斷“吃甜棒”。玉米肯定是中國名字最多的一種莊稼,網(wǎng)上玉米的叫法竟有六十多種,而且大都富有詩意,如苞谷、苞米、玉米、玉菱、玉蜀黍。還有人把它叫做“六谷”,這顯然是為了區(qū)別原產(chǎn)中國的“五谷”,因?yàn)橛衩资峭鈦硪泼?,明代才從美洲傳入,與稷、麥、菽等相比,它只能算偏房。但它憑著高產(chǎn),很快在莊稼群里出人頭地,無論種植面積還是產(chǎn)量,都成了糧食作物中的佼佼者。黃河口的玉米株高2米左右,有15—22片葉子?;ù菩弁?,雌花生在植株中部的葉腋內(nèi),肉穗花序;雄花生在頂端,圓錐花序。雄花比雌花早開3—5天,一往情深地等著雌花的綻放,即使授粉儀式完成,雄花仍然挑著忠貞的穗頭,在黃河口一望無際的原野上唱著情歌。
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豐收。遼闊的大地上,黃河口的莊稼次第成熟。每年一過七月十五,我就住進(jìn)草橋溝堐上的窩棚里,看守我滿坡的莊稼。每天吃了晚飯,帶上鐮刀,領(lǐng)上我們家的小黃狗,走向村西的玉米地。進(jìn)入窩棚之前,我總要拿上一根木棒,巡視一遍將熟的莊稼。要防的除了賊,還有偷吃玉米的野狗。這畜生不光偷,還把莊稼糟蹋得一片狼藉。剛開始我還有點(diǎn)害怕,很快就喜歡上了看坡。我必須以一個男子漢的姿態(tài),走在夜幕下的莊稼地里。棒子靜靜站在地里。一鉤殘?jiān)拢鍥鋈缢?。穿行在玉米林中,我常被她美麗的須根羈絆住腳步。這個時節(jié),一襲綠裙把棒槌子裹得緊緊的,像少女飽滿的乳房,綠裙下的“奶仁”黃嫩嫩的,一掐一包水。棒槌子從玉米秸青嫩的腋窩里伸出來,碰碰我黝黑的手臂,牽惹著十七歲的思緒。有一次,我甚至躺在草橋溝堰上的珠珠棵里,望著滿天星斗,聽著溝里湯湯的流水,睡著了。一覺醒來,忠勇的小黃狗在我身旁正和一條花蛇斗法,見我醒來,激動地甩著被夜露打濕的尾巴。太陽從東溝堰上探出半個臉來看著我,我的遠(yuǎn)大理想將從這個黎明出發(fā),穿過露珠抵達(dá)玉米地的另一個黎明。
沒有比獨(dú)自一人在窩棚里讀書更令人難忘的了。小小的窩棚內(nèi),一盞馬燈,一位少年,一本路遙的《人生》,看得我在深夜里唏噓;窩棚外,小黃狗蜷縮在草叢中,遍野的昆蟲在為我獻(xiàn)演——刷拉拉,刺猬出洞了,出溜溜,土拔鼠一到晚上就比誰都忙。
啊,黃河口那醉人的晚風(fēng),晚風(fēng)中我的紡織娘在歌唱。
中秋臨近,莊稼們曼立曠野,風(fēng)情千種。玉米在綠色的紗衣里藏得太久了,幾棵棒槌從金色發(fā)絲下探出頭來,露出俏麗的牙。玉米地的那邊還是玉米地,瓊花姐成串的笑聲從棒子地深處傳來。單身漢小懶官說:“好聽,真好聽啊!”我說:“啥好聽?”他又長嘆一聲說:“你不懂。四大好聽啊。大姑娘笑,畫眉叫,山西梆子,二簧調(diào),好聽煞了。”
黃河口盛產(chǎn)玉米,也盛產(chǎn)愛情。一望無際的玉米地里,藏著多少青蔥的夢。玉米葉的窸窣,百靈鳥的歡唱,有事沒事喜歡往玉米地深處鉆的少男少女,是一九八四年我青春底片上一道永不褪色的風(fēng)景。
爹躺在炕上,已走到生命的邊緣。娘要在家照看他。妹妹雖已輟學(xué),但她幼弱的身形根本欺不住活。我站在地邊,悵望著西邊利津二中的方向,上學(xué)還是輟學(xué),這是一道艱難的選擇題。我為啥要高考?這一地的玉米誰來收?爹的病咋治?沒有人教給我告別貧困的公式?;蛟S草橋溝邊的這片莊稼地,就是我永遠(yuǎn)的課堂。拿著一具鎬頭,走進(jìn)玉米地。滿地的莊稼,像藍(lán)天一樣沉靜,像小河一樣豐潤。我的玉米穿著秋天流行的時裝,滿含期待,款款相迎。我小心地扶住一只玉米,脫下它金黃的外套,剝下它綠色的旗袍,再掀開最里面淺綠的一層蟬衣。玉米金發(fā)披肩,笑語盈盈,艷黃的身子裸露在我的面前。啊,小伙子,收玉米的時刻到了。
我清楚地記得,那天國慶節(jié),一位偉人檢閱通過長安街上的陸??辗疥嚨臅r刻,我家的玉米也在我面前站成豐收的方陣,接受我的檢閱。我像一艘戰(zhàn)艦,在綠色的海洋上開進(jìn),成片的玉米被我飛揚(yáng)的鎬頭撾倒。累了,我把鎬頭一扔,仰躺在玉米鋪成的大床上,聆聽收音機(jī)里正在播放的閱兵式,一股熱血在我的體內(nèi)激蕩。仰望秋天廖廓的天空,白云親切地飄來,大地上氤氳著莊稼的氣息,清香而惆悵。我眼淚啪嗒啪嗒滴在玉米的紗裙上。別了校園,就這樣,終生侍候這些美麗的莊稼吧。
娘把午飯送到地頭時,一半的玉米地已透了氣。娘吃驚地望著躺了一地的玉米,撫摸著我一手的泡,邊給我戴手套,邊說:“干活不能這么玩命,活不是一天干完的?!毕挛缭俑蓵r,手上又扭起了幾個血泡。最后血泡都磨破了,血水滲透了手套。夕陽西下,一地的玉米已被我成排地放倒。她們靜靜地躺在地上,要抓緊時間與秋陽再繾綣幾天。
一個星期后,她們被我一車車?yán)綀鲈豪飻€成山。剩下的活,就是娘和妹妹的了。那些大大小小的棒槌子,先是被從秸上掰下,逐個接受娘的愛撫,然后從容爬上樹的枝頭、垂到房的檐下或者躺上老屋的屋頂。這時的村子里,家家戶戶都燃起一團(tuán)團(tuán)黃色的火焰,玉米點(diǎn)燃了農(nóng)家的激情和浪漫。冬天的晚上,娘開始在油燈下搓玉米。玉米粒進(jìn)了糧囤,玉米瓤進(jìn)了灶堂,把苦難的歲月烤得溫暖柔和。而且,玉米瓤這種恒久的溫暖,將要伴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