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祖蔭
小時候,每當(dāng)我打開老宅的后門,抬頭第一眼看到的必是澱河,它太過凸現(xiàn)了。其實(shí),它離我家老宅的后墻起碼還有百米上下。正因?yàn)橛辛怂?,才使得它周邊的景物都好像有點(diǎn)黯然失色,就是離它的距離都好像也近了許多。
仲夏時節(jié),高出水面的荷葉,綠油油地蓋滿了澱河。點(diǎn)綴在荷葉間的粉紅色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含羞半開,更多的則已盛開怒放了。澱河長長的、直溜溜,遠(yuǎn)遠(yuǎn)望去,像是銀河上的七仙女掉落凡塵的一支鑲著紅寶石的碧玉簪,煞是好看。
閑時水邊一站,你能盡情地享受那荷花淡淡的幽香,飄逸四方,沁人心脾。
偶有飛來的翠鳥落在蓮蓬上,顫顫悠悠,專注地凝望著水中的游魚。不經(jīng)意間,它猛然像箭似地扎入水中。倏地,嘴中叼起一條小魚,鉆出水面,朝澱河旁的樹枝飛走了。
三兩座照管荷塘的高架雨棚,架立在荷塘邊的四周。澱河周圍是一畦畦的菜土,梨園、桃園群落其間。三五棟冒著炊煙的農(nóng)舍,散落在菜土、果園內(nèi)。
澱河居中,把它們一分兩半:左岸,右岸。
為兩岸人家往來方便,澱河中段有一柳堤,石拱橋洞,橫穿其間,極像西湖的蘇堤,只不過僅為其縮影而已。縮影也罷,桃紅柳綠,小橋流水,綠蔭濃濃,波光粼粼,盡顯江南水鄉(xiāng)本色。
在這風(fēng)光如畫、水色江南的好地方,給我最難忘的童年樂趣的是釣魚。
想起釣魚,我就想起了“八佰”。
“八佰”是我童年的好友,他比我大三四歲吧,租住在我家菜園邊的一個用茅草搭的小棚子里。說是租住,其實(shí)是不拿租金的。有了這個“租”字,也只為說明這座茅屋及其所座落的土地權(quán)屬我家。那時人們的價值觀很淡薄,至若是你的還是我的,其界線還真不那么十分鮮明,反而相互幫襯的義氣倒還凸顯了。
八佰就像帶小弟弟那樣,經(jīng)常帶著我去“澱河”邊釣魚。我釣魚是為了貪玩,八佰釣魚可就是為了糊口。他把釣來的魚,用火細(xì)心地焙干成金黃色的“火焙魚”,然后用比巴掌稍大一點(diǎn)的小竹盤,一盤一盤地分成十多盤,用手托著,沿街叫賣。
每當(dāng)我手拿著釣竿,肩挎著魚簍,激動而又興奮地跟著八佰往澱河的水中一站,俯視腳下,那清澈的水底,漂動著綠色的水草。水草中的小魚小蝦,一驚一乍地游動,腳一動,它們箭也似地四下逃散,頃刻間,卻又游回了腳邊。當(dāng)你久久未動,小魚咬得你的腳皮酥酥的、癢癢的。
稍略抬眼,近前望去,眼下看到的是你擁我擠的荷葉。深綠嫩綠相間,露出水面尺把高,被風(fēng)一吹,搖曳不定。荷葉上的露水,銀珠滾滾。在擁擠的荷葉間,一支支向上挺立的荷花,有待開或半開,有全開,也有早已瓣落蕊現(xiàn)、初露蓮蓬。它們高高低低,或半隱,或全現(xiàn),在荷葉間爭相向人們昭示自己的天姿國色。
當(dāng)你抬頭舉目,四下張望,蒼山、白云、農(nóng)舍、炊煙,錯落有致;一畦畦的菜土,綠油油,黃燦燦;一方方的果園,桃紅李白;小橋流水,高架雨棚,點(diǎn)綴其間。當(dāng)你的目光從澱河的四周再聚焦于澱河的前方,你看到了“澱河”綠瑩瑩、筆直地伸向遠(yuǎn)方,一河碧綠夾雜點(diǎn)點(diǎn)粉紅。你驚異于大自然的造化,你手持本屬平常的釣竿,卻站在無異于仙境的“澱河”邊上垂釣。魚未釣,暈暈乎。因?yàn)?,醉翁之意不在酒,垂釣亦然?/p>
釣魚,原本是一種因誘惑而引起了興奮、因期待而帶來快感的休閑。所以,當(dāng)你手持釣竿,站在風(fēng)光如畫的岸邊,你就會心里醉醉的、癢癢的,這種快感像情人久別后的機(jī)場接機(jī)。垂釣的快感全在于期待:期待魚咬鉤,期待釣大魚。所以,釣魚的全過程都會激起自己無比的期待快感。
每當(dāng)我手持釣竿、將魚線拋向釣點(diǎn)時,我神情十分專注,帶著期盼的欲望,極其興奮地看著魚線上的七星浮。這小小的白色浮子,牽動著我的每一根神經(jīng)。當(dāng)浮子輕輕地顫動,直到急劇地一上一下或全浮全沉?xí)r,我手使內(nèi)勁,將握著漁竿的右手握緊,說時遲,那時快,猛地將漁竿向上一仰,自己的右手頓感沉重,漁竿彎曲,漁線緊繃,斯時,你感覺到特別的興奮,魚釣到了,肯定是肥大鯽。如果手感特重,釣竿緊繃的魚在水中左沖右突,魚竿也隨著左右擺動,那肯定是條大魚了。于是,我會時不時地將魚頭提出水面,讓魚嗆氣,這就是溜魚。反復(fù)多次以后,魚溜疲了,就可以輕松地將魚拖到岸上。
每次釣魚后,收竿回家時,半天的疲勞頓顯,情緒、精神遠(yuǎn)不如來時那樣亢奮和抖擻。雖然疲憊不堪,但內(nèi)心的高興絲毫不減。因?yàn)橛辛耸斋@:收獲了半天的快樂,還有魚。
難怪兒時的我,每當(dāng)一想起澱河,就好像我身上每一處快樂的神經(jīng)都被激活了,亢奮隨之而來。
其實(shí),給了我們快樂的“澱河”不是河,只是一條長長的、似小河的水塘而已。一個水塘能叫河嗎?當(dāng)你翻開字典,“澱”與“河”的釋義,躍然紙上:淺淺的湖泊叫淀(澱),長長的水道叫河。“澱河”與釋義竟如此形似,深淺也如此的雷同:長長的、淺淺的一道水域,當(dāng)然得叫“澱河”了。經(jīng)字典這么一解釋,我倒覺得它的出處正宗,張揚(yáng)也有了根基。
追根究底,它是早年間茶陵修筑古城墻時,因劃地取土而留下的一條長長的洼地,后因積水而逐漸形成的一條淺水長塘。其南北端各抵近南北城根,近似一條貫穿古城南北的中軸水線。因?yàn)樗某錾绱溯x煌,難怪它是那樣的顯擺了。
古城的澱河,不僅風(fēng)景這邊獨(dú)好,像我們上了年紀(jì)的這些老人都知道,當(dāng)年它還盛產(chǎn)名聞遐邇的“澱河三寶”:“肥鯽,鮮藕,蓮子”。
提起澱河的鯽魚,真是叫絕,個大、頭小、背厚、腹肥,掂在手上,沉甸甸、胖嘟嘟,有巴掌大小。放上胡椒,加上佐料,清蒸出來,鮮美無比,這就是有名的清蒸鯽魚湯。在豪華的宴席上,上菜前,每客一碗,一碗一魚??腿颂薰浅匀夂?,剩下的,就是一副活脫脫的魚骨標(biāo)本了。
澱河的藕節(jié),白里泛出嫩黃,近似半透明,又粗又長。剛從深泥中挖出來的鮮藕,洗洗后放進(jìn)嘴里一咬,那脆脆的響聲,那滿口的藕汁,微微甜、淡淡香,真猶如海南人喝椰汁,北京人吃荸薺。
澱河的蓮子白生生,粉波波,粒粒飽滿壯實(shí),珠圓玉潤。用冰糖蒸出來,清香四溢。古時,茶陵的京官,都把“澱蓮”帶回任上,作為饋贈親友的上好禮品。
“澱河三寶”是與它的環(huán)境成因有因果關(guān)系的。南宋筑城因取土而形成的澱河,位于城內(nèi)的中心地段的低洼處。明清過后,陸續(xù)形成的一條商業(yè)街文星門,其下水道的污水全泄流于此。古時由于人們生活的節(jié)儉,生活污水的毒圬程度很小。數(shù)百年來,污水沉淀,澱河積下厚厚的一層黑油油又利于生物生長、肥氣十足的淤泥,給蓮藕的生長和鯽魚的繁衍提供了極佳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也為澱河造就了遠(yuǎn)近聞名的“澱河三寶”。
古城的澱河,你除了是我兒時的“天堂”,你也是古城的中軸水線,你還是地方名牌特產(chǎn)的地標(biā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