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以民
談判是不流血的戰(zhàn)爭。
兩個彼此對抗了20余年的大國要突然走到一起來握手那是十分不容易的。
亨利·基辛格的《基辛格回憶錄》里專門有一個章節(jié),叫“在杭州爆發(fā)的一場沖突”。這場“杭州沖突”就發(fā)生在劉莊?;粮裾f:尼克松總統(tǒng)“大為惱火,竟然穿著內衣就在杭州美麗的賓館里大發(fā)雷霆”。
凡是讀過《基辛格回憶錄》的人都不得不佩服這位前美國國務卿記事之真實。他就毫不客氣地嘲諷自己的總統(tǒng)說:“這句美麗的詩句到了尼克松嘴里竟變成了一句平淡無味的話?!币驗槟峥怂捎斡[西湖時居然把如此美景僅僅說成“真像是一張明信片”。
在1971年基辛格訪華時,中美雙方的會談曾經有過“幾乎沒有中斷過的24小時會議”,一直工作到早晨的8點10分,周恩來和基辛格還在“潤色文字”。基辛格說的“潤色”實在可以讀作“討價還價”。
周恩來曾和基辛格花了15個小時磋商《上海公報》?;粮衲贸隽怂退闹制鸩莸摹豆珗蟆凡莞澹@是經過尼克松看過并批準的?;粮窕貞浾f:“總理一反常態(tài),作了1小時用詞嚴厲的講話——他說這是根據毛澤東的明確指示——他宣布,我們的做法是不能接受的。公報必須把根本性分歧擺出來,否則,措詞就會具有一種‘不真實的外貌……”
“周恩來說,他將提出一個草稿來?!?/p>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及其大批隨行人員抵達北京?;粮窕貞浾f,毛澤東在會見尼克松和自己時也反駁過他們。此后的4天里,基辛格花了大約22個小時“同中國官員解決《公報》中的問題”。
基辛格說:“在飛往杭州的飛機上,(美國)國務院的專家們拿到了他們沒有參加起草的《公報》。我們剛到杭州,羅杰斯國務卿就交出了一份他的工作人員準備的修改意見,內容十分繁瑣?!痹趧⑶f僅僅住一天,這一天是公元1972年的2月26日。27日尼克松一行223人——其中包括龐大的美國記者團和各國記者——將飛赴上海,議程已決定于28日在上海向全世界發(fā)布《中美上海公報》。
當時,在劉莊陪同尼克松一行的唐龍彬(后任外交部禮賓司司長)回憶說,下午3時,尼克松一行從劉莊出發(fā),而周總理一行從另一住地出發(fā),到“花港觀魚”匯合??墒?,尼克松一行進了花港公園卻找不到周總理?;ǜ酃珗@共有東、南、西三個大門,筆者估計是因不熟悉情況,雙方沒有說定在哪一個門匯合,因此各進一門,再加上此公園很大,故此互相找不到了。唐說:“由于我方安排上的問題和有關主管人員未能提前到達匯合地點,雙方的陪同人員聯絡一時脫節(jié),報話機也失去作用,使周總理和尼克松總統(tǒng)在公園里相互找了好幾分鐘,當時,中美雙方官員感到焦急萬分,美方安全人員更為驚慌失措,這場‘游戲一直等有關人員趕到現場后才告結束。周總理與尼克松見面后相互哈哈大笑。這是訪問中的一個紕漏?!碧讫埍虻幕貞浳恼吕镉幸粋€小標題就叫“第一次與美國政府官員面對面而坐,雙方都用警惕的目光注視著對方”?!盎粮竦谝淮蔚奖本剷r,美方人員商量問題全部是到院子里邊散步邊談。此后,他們始終采取這種方法商量問題,即使是晚上很晚,仍要在外散步。在室內偶爾交談時,也要把收音機打開,以防有人偷聽?!币惶煜挛?,美方人員在他們的房間里發(fā)現了英文的新華社新聞稿封面上印著的一條毛主席語錄:“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帝國主義及其一切走狗?!泵婪揭埠敛豢蜌獾靥岢隽恕耙庖姟薄?/p>
這些細節(jié)都說明雙方都比較戒備。尼克松在杭州的時間表上被排得滿滿的,而他又是主賓無法分身。此刻,在劉莊他又突然接到了中方的《公報》文本,而且據說是在剛才的飛機上轉送的,一切都使他措手不及,他怎么能不對美國國務院的隨行人員“大發(fā)雷霆”呢?
2月26日的劉莊之夜是極不平靜的。
這一夜,中美雙方會談的地點被安排在今日西湖國賓館(劉莊)一號樓的八角亭。這個八角亭幾面均有大玻璃窗臨湖,但面積很小,僅約15平方米,里面只能放下6張單人沙發(fā),圍成一圈,以便談話。
中華書局《浙江省外事志》第291頁僅用一句話記述了這個不眠之夜:“宴會后直到次日凌晨,喬冠華副部長和基辛格繼續(xù)就《中美聯合公報》的文本作最后商定?!?/p>
27日的凌晨,喬冠華這個“五四”時代就嶄露頭角的鹽城才子終于下完了他外交生涯中最難下的一盤棋。喬冠華英語嫻熟,博古通今,而且與總理一樣,酒量驚人。他是周恩來安排的中美劉莊會談的中方擂主。這一夜,劉莊和北京開通了熱線。周恩來沒有睡,北京的毛澤東也沒有睡。喬冠華隨時將情況向總理報告,總理在劉莊立刻用電話請示毛主席。天亮了,常被毛澤東戲稱為“喬老爺”的喬冠華依然是風度翩翩,毫無倦容。他沒有打電話,而是快步去找總理。他輕聲說:“都辦妥了!”
周總理只用了一個夸獎的眼神,與他使勁握了一下手,便健步向八角亭走去。
一個小時后,《中美聯合公報》便在這小小的八角亭里草簽了。2月28日,中美雙方大隊人馬全部都已趕到了上海。從全世界趕來的數百名記者的閃光燈一齊閃亮,《中美聯合公報》終于產生了。這個《公報》對于當時世界上的某些人來說,不啻于是一場12級地震。西方世界封鎖中國的神話就此破滅!劉莊,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利堅合眾國建交史上扮演這樣一個角色,這是它的故主劉學詢永遠也不會想到的。然而,這卻是劉莊最大的光榮。
(摘自《中華讀書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