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盧 昊 在日本,政治家們深受周邊多元美食環(huán)境和“料亭政治”等傳統(tǒng)的影響,不僅能吃會吃,而且深諳“吃飯問題”能夠產生重要的政治效應。日本歷代首相在吃飯方面口味多樣,也留下不少供人們議論玩味的軼事。老一代首相愛吃咸 從口味偏好看,戰(zhàn)后初期的老一代日本領導人和后來的“新生代首相”們可謂涇渭分明。前者執(zhí)著于老式的日本料理,而且很多都是傳統(tǒng)家常菜。如上世紀推動中日邦交正?;奶镏薪菢s因出身和作風被稱為“平民首相”,據田中首相母親后來回憶,當上首相的田中盡管家財上億,但口味依然“很鄉(xiāng)土”,愛吃咸,最愛吃鮭魚頭煮蘿卜、醬油拉面,用豬油炒味噌拌米飯吃。田中在黨內“一生的宿敵”福田赳夫首相則愛吃面,尤其愛吃蕎麥面,有次訪問韓國,他13頓飯吃了12次蕎麥面,看得隨行的日韓記者們目瞪口呆。 田中的前任佐藤榮作首相和大多數日本人一樣好吃魚,而且喜歡吃咸魚干。為滿足他的這一口味愛好,首相夫人寬子專門在首相官邸里晾曬制作。一時間,首相官邸的高屋檐下掛著一條條咸魚干,成為一道奇景。為這件事,佐藤首相還受到國內媒體的批評,被指責“有失首相體面”。新生代首相口味洋化 上世紀90年代后的“新生代首相”們的口味更為“洋化”,西餐和中國菜成為很多人的最大愛好。比如有傳聞說,橋本龍?zhí)上矚g吃夾心面包,小淵惠三酷愛比薩、小泉純一郎則愛吃奶酪,喝啤酒。曾擔任首相,腰纏萬貫的麻生太郎 “很會享受”,常去高檔酒店喝洋酒、吃西餐或西式改良的日本菜。據了解,小泉、安倍以及民主黨的歷任首相們也很偏愛中華料理。在東京六本木,有一家著名的云南菜飯店“御膳房”曾迎來多位首相做客。飯店菜單上還有一套“首相套餐”,是由云南當地蘑菇做成的。據說鳩山由紀夫任首相后不久曾帶夫人一起去“御膳房”吃過該套餐,并贊不絕口, 此套餐因此得名“首相套餐”,后來菅直人首相也慕名前往品嘗。另外,中國風味的炒飯、煎餃、麻婆豆腐等也獲得首相們較多好評。吃咖喱飯是“親民手段” 日本有句俗話:“吃飯和政治就是一回事”,日本還有 “料亭政治”的傳統(tǒng),首相拉著閣僚和黨內干部一起吃飯,“順便”密商大計,拉攏人心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吃飯的地方通常是檔次不凡,私密性較高的酒店。服務生們也“很有眼色”,飯后的賬單會直接寄回辦公室,讓秘書們結算。一些首相則將吃飯作為彰顯“平民風范”和勤政形象的重要方式,如上世紀60年代時,吃咖喱飯是政治家們普遍的“親民手段”。在當時推出“收入倍增計劃”,開啟日本經濟起飛歷程的池田勇人首相被稱為“咖喱飯首相”。據說,他開內閣會議經常過了午飯時間,就要一份咖喱飯,邊吃飯邊開會,然后閣僚們也紛紛效仿,于是內閣會議就成了“咖喱飯會議”。日本輿論認為,池田的舉動極大強化了政權的“平民色彩”,也為他贏得了支持率。橋本龍?zhí)蓜t以“勤勞的首相”對外示人。他在首相辦公室的抽屜里塞滿香蕉,忙得顧不上吃飯的時候就來一根。這一舉動也為他的勤政形象加了分。 日本首相吃飯不僅和內政有關,有時候也成為“外交問題”。比如,小泉純一郎曾在公開場合口無遮攔地稱自己“不喜歡吃泡菜”。之后,小泉因參拜靖國神社導致日韓交惡,小泉這番“不愛吃泡菜”的表白也被韓方當做他厭惡韓國的證據。據說,此后小泉訪韓時在晚宴上專門找泡菜吃,還表示“韓國本地的泡菜味道不一樣,很好吃”,試圖彌補之前的失言。后來,民主黨前首相鳩山訪韓時,還專門向韓國人重提此事,揶揄政敵。 相比小泉,安倍在吃飯上的“外交表態(tài)”更為謹慎。而且有跡象顯示,安倍多次借自己的飲食愛好開展“美食外交”。兩次任首相時,安倍都頻繁造訪中餐館,稱自己在口味上是“親華派”。他還對韓國發(fā)動“烤肉外交”。前年年底二次當選首相后,安倍在自己的官方簡歷中,將烤肉寫作自己“最喜歡的食物”。去年10月下旬,安倍還前往東京一家傳統(tǒng)韓式烤肉店,點了豬肉、牛舌和韓式燒酒,邊吃邊接受朝日電視臺的采訪。安倍妻子昭惠愛吃韓國菜,愛看韓劇,被視為“親韓派”,有觀點認為,安倍希望借助妻子類似的“親韓形象”和經驗,改善日韓關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