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軍
1993年,《侏羅紀公園》的上映曾引起電影界一片驚呼,用電腦技術制作的虛擬恐龍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不過人們很少知道,那部電影里許多恐龍鏡頭其實使用了機械實體模型。它們不僅具有逼真的生物外形,而且能動、能跑、能擠眼、能搖頭?!顿_紀公園》不僅宣告電腦特效時代的來臨,也將電影實體特效技術推向新的高峰。在許多電影中,用實物制作的特效與CG相互配合,營造出逼真的影視效果,為了揭秘這個鮮為人知的特殊技術,我們這次采訪了國內(nèi)頂尖實體特效技術團隊—北京盛悅國際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兼藝術總監(jiān)王乃鵬先生。從《古今大戰(zhàn)秦俑情》到《大話西游》,再到火爆今年春節(jié)的《大鬧天宮》,這些大片里都有他們的心血;成龍、李連杰、周星馳、甄子丹、蔡明也都曾在他們的巧手下變幻造型。
異形人如何被改造出來
王乃鵬把實物制作的特效統(tǒng)稱為實體特效,包括特殊道具制作、特效服裝、特效置景、機械仿生,甚至營造災難場景等多個方面,而特效化妝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特效化妝在興起的早期主要就是把年輕演員化得老一些,把健康的演員化妝成傷員或病人,或者把演員畫得酷似特定的歷史人物。然而在科幻、魔幻等影片里,往往需要完全改造演員的形體,把他變成另外一個人,甚至變成動物,比如《金剛》《猩球崛起》里的猩猩。單純妝面不足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必須配合上整體造型,也由此,其實用特效化“裝”更為貼切。從面部的妝容到全身的服裝以及配飾,都需經(jīng)過嚴謹?shù)拇钆?,這是特效化妝師應該具備的能力。這些在近景或者特寫中的猩猩形象要用真人特效化妝技術來實現(xiàn)。具體來說,會找來演員給他取模,然后按照猩猩的體型和肌肉構造改造這套模型——上肢加長,下肢縮短,臀部下降,小腹隆起,最終搞出一套“猩猩的肌肉服”,讓演員穿著去表演。
在影片《大塊頭與大智慧》中,劉德華出演一名健美運動員,靠一套“肌肉服”來改變形體,其技術原理便類似于“猩猩的肌肉服”。在《瘦身男女》中,劉德華和鄭秀文更是靠著貼滿全身的硅膠變成肥男肥女。
除了增肥,變瘦變皺也是特效化妝中常常需要的,比如沙漠中迷失的旅人,骨瘦如柴,皮膚干澀褶皺,慘不忍睹。這需要細致的化妝,甚至直接從骨頭開始做出假肢。在技術不太先進的早些時候,很多基本的技術都要靠特效技術人員自己摸索。為了產(chǎn)生逼真的皮膚干皺感,王乃鵬曾從保鮮膜中找到靈感。當保鮮膜無意當中皺褶起來時,很像皮膚皺巴巴的感覺。于是他就把假皮膚和保鮮膜結合在一起,達到一種自然的干皺感。如今,特效技術已經(jīng)十分先進,電影中這種需要特殊效果的皮膚一般是經(jīng)過取模、雕塑、翻模等繁瑣工序處理過的精致假皮。
人仰馬翻原來可以用假馬
戰(zhàn)爭片中經(jīng)常有騎兵沖鋒陷陣、人仰馬翻的情景。仿生馬的技術應該算是盛悅公司的看家本領之一。王乃鵬介紹說,研發(fā)仿生馬,最初是因為真馬遇到煙火爆炸會受驚,很難做出符合導演要求的動作。后來,韓國特效師發(fā)明了一種技術,將電極植入馬的膝蓋。馬在奔跑的時候突然被通電,雙腿一彎就栽倒在地。這種鏡頭雖然符合了導演要求的電影效果,但對馬的傷害非常大,過于殘忍。王乃鵬希望能用仿生馬代替真馬拍攝跌倒的驚險鏡頭。
王乃鵬的團隊是國內(nèi)唯一掌握仿生馬制造技術的團隊。它包括好幾方面,每一方面都需要頂尖的技術支撐。
這是最基礎的,尤其是馬頭,需要制作完成馬舌頭、馬嘴唇、上眼皮、下眼皮、眼球、耳朵等細致的部位。其中要特別提到的是眼球,單是用樹脂制作的仿真動物眼球,盛悅公司就有76種之多,幾乎囊括了電影中會出現(xiàn)的所有陸地動物,遠遠超過觀眾的分辨能力。
具體操作時,他們先制作馬皮模具,再用接近一人高的4個巨型針筒把材料液從4個入口往馬皮模具里同時擠壓灌注,一人抱著針筒,一人從后面擠壓。等液體冷卻凝固,再將模具拆開,把整張皮取下。整張馬皮的一次成形技術在國內(nèi)是絕無僅有的,需要保證馬皮沒有裂縫,不能有氣泡和空心處,每張皮要均勻。
馬毛看似尋常,從睫毛到馬尾毛,白馬、棕馬、黑馬,都是純天然馬毛,不曾人工上色。其實馬毛在采購時就需要分辨,馬身上大面積的毛,馬鬃、馬尾是長毛,馬的睫毛、嘴邊的體毛是短毛。采購時還要看馬是幾歲的馬,馬毛太硬、太軟都沒法用。最神奇的是要用機器把馬毛貼到皮上,既要勻整還要像真馬的毛一樣順,甚至要制造出馬毛生長方向的“旋兒”。
除了逼真的外觀,一匹假馬必須能動才能表演,這就要完成一些機械動作以及保證動作之間的協(xié)調(diào)性,比如眼球可以轉(zhuǎn)動,下頜骨能夠橫向咀嚼,可以在軌道上奔跑,然后來個栽倒的動作。仿生馬可以表演得活靈活現(xiàn),絕不穿幫。
由于電腦動畫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在通常可以在室內(nèi)拍攝馬戰(zhàn)的戲,然后用CG加上背景。一匹“溫順的”機械仿生馬比真馬更有優(yōu)勢。再加上使用仿生馬不需要演員練習馬術,安全系數(shù)高,所以備受業(yè)內(nèi)人士歡迎。
盛悅公司在設計制作過程中還引入了3D打印技術,會先將把馬的機械骨骼部分零件打印出來,進行拼接,準確無誤后再下廠制造。
飛船如何上下翻飛
在不少科幻電影中,我們都看到奇形怪狀的飛行器在天空上下翻飛的情景。這是如何做到的呢?
王乃鵬分享了他在國外交流學習時的經(jīng)歷。當時他有幸在《蝙蝠俠》現(xiàn)場看到飛船飛行的實體特效過程:特效人員先改裝一輛車,從車上伸出8根交叉的液壓支柱,上面是一個不太大的底盤,底盤下面有一個圓柱體,頂著一個真實的飛船。中間的圓柱體完成飛船的升與降,而8根液壓支柱完成飛船的側傾—需要抬高的那面,液壓支柱一下子支起來。車在底下平移,飛船在上面就像在飛行。如果有演員要在飛船上打斗,飛船上有一個固定的鎖扣,外形看起來是一雙鞋,可以把演員的腳部甚至小腿固定在飛船上。這樣演員就不用擔心摔下來。
在電影工業(yè)成熟的好萊塢,只有幾百名實體特效師;而在國內(nèi),實體特效這個行業(yè)也還不夠成熟,高校也很少設置這門專業(yè),導致這一行人才稀少。即便如此,隨著電影的整體發(fā)展,實體特效技術在國內(nèi)電影業(yè)發(fā)展得將會越來越好,而其中的各種先進技術也不止會單純服務于電影,會逐步滲透到其他領域,比如現(xiàn)在電影里的微縮置景技術已經(jīng)突破了電影界,而服務于富有奇幻色彩的主題公園建設。在未來,實體特效技術會在更多的領域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