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顏簡心
有人說,孩子就像是父母的復(fù)印件,父母什么樣,復(fù)制出來的孩子就是什么樣。
兒子圖圖還不會說話時,就有了小脾氣。他想吃的東西,拿到跟前讓我?guī)退鸢b。如果我因為在忙自己的事而遲遲不理會,他就會生氣地把手中的食物摔到地上,以示抗議。第一次見他這么做,我詫異了,這小人兒,跟誰學(xué)的這么大脾氣!后來仔細一想,他在干擾我看書或?qū)懽鲿r,我不是也曾經(jīng)把他硬塞到我手里的玩具扔到床上表達不耐煩嗎?圖圖不過是依樣學(xué)樣,用同樣的方式發(fā)泄自己的不滿而已。明白了這一點,我給自己定下紀律:不再放任自己,努力管理情緒,做一個溫柔、耐心、不亂發(fā)脾氣的好媽媽。
自從圖圖會爬能走,他就在家里開始了他的“探索之旅”:經(jīng)年不用的床頭柜抽屜,被翻個底兒朝天;平時很少打掃的門縫、窗戶等各種旮旯,成了他的重點“研究對象”;滿布刀叉鍋碗的廚房,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他“忙碌”的身影……為了確保他接觸到的東西都是潔凈安全的,我不得不一改昔日的懶惰,又給自己定下新的紀律:每天數(shù)次清潔門窗,整理抽屜,打掃廚房,把那些暗藏著危險的物品都收到他夠不著的地方。圖圖爸見我懶人大變身,感慨地說,還是兒子的作用大啊。
細細想來,因為圖圖,我確實從一個率性散漫、追求舒適的自由人,變身成為勤勞謹慎的媽媽,為自己強加了很多紀律,可卻一點不覺無奈或壓抑。這種心甘情愿的改變,誰說不是責任心和愛心的軟著陸呢?
也許,所謂父母的成長,就是讓孩子成為自己最好的紀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