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點兒水就要解小便是啥問題?
一個人內(nèi)里有寒的時候,他會本能地選擇溫熱的食物、飲料。
經(jīng)常有女孩子問我,她只要喝點兒水就要小便,而且每次都“不虛此行”,尿量不少,而且小便的顏色很淡,中醫(yī)形容這種情況是“小便清長”。同時她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怎么喝也覺得渴,這就讓她們很矛盾——喝了就尿,不喝就渴。為什么會如此呢?一句話:火力不足,還是陽虛。
雖然人體70%都是水,但真能被人體利用的水絕對不是死水,而是必須像云霧一樣,是可以蒸化的水。你可以看看自然界,凡是植被茂盛、綠樹成蔭的地方,水分一定充足,但這種充足絕對不是發(fā)了洪水的那種充足,而是濕度很大,水要化成云霧,這樣,植被才能茂盛。
人體用水時必須有把水“煮”開的火力,使水變成可以蒸騰的“云霧”,否則就像一口柴鍋,里面雖然裝滿了水,但下面的爐灶里沒有柴火?;蛘唠m然有,但火力不旺,半死不活的,那鍋里的水就很難蒸騰為水蒸氣,化成“云霧”,雖然有水,但是不能為身體所用。很多身體很弱的女孩子就像火力不旺的柴鍋,身體里不是沒有水,有水,但不能為身體所用。
這種人仔細觀察一下,你會發(fā)現(xiàn),她們雖然想喝水,但一般對冰水很抵觸,至少想喝溫水的時候要比想喝冰水的時候多。為什么?還是因為火力不足,人體本能地尋找溫熱的東西。
我見過一個病例,是個高熱不退的老干部,持續(xù)高熱在38度左右,連續(xù)數(shù)天,人都被折磨得變形了。西醫(yī)給他用了很多抗生素、退熱藥,沒用。最后,他找到一個名中醫(yī),名中醫(yī)進到他屋子里的時候,老干部正在喝水,他從暖壺里倒出水來直接就喝下去。名醫(yī)以為暖壺不保溫,就過去摸了下,原來那是一杯開水,病人居然能喝下去!就這一個舉動讓這個名醫(yī)為病人的高熱定了性——他的高燒不是因為有內(nèi)熱,他能把熱開水喝下去,這就證明他的高燒是因為內(nèi)里有大寒。于是,名醫(yī)將溫陽的大熱藥——附子作為君藥開給了病人。誰都知道,附子是很容易上火的,稍微壯實點兒的人吃了就會鼻子流血、口干舌燥,但恰恰是這個方子讓病人的高熱退了下去。
這個例子足以說明,一個人內(nèi)里有寒的時候,他會本能地選擇溫熱的食物、飲料。如果你是個喝了水后很快就要解小便的人,而且還喜歡喝溫水,甚至熱水,這就說明你的火力已經(jīng)到了需要振奮的時候。你雖然不至于用附子那么猛的熱藥,但在飲食中增加溫熱的食物或者一些比較緩和、溫補的藥物是必需的。
藥店里有種成藥非常適合氣虛、陽虛女性服用,叫“五苓散”,這是醫(yī)圣張仲景寫在他的《傷寒論》中的經(jīng)典名方,至今已經(jīng)使用了1800多年。這個藥方的組成很簡單,僅有豬苓、澤瀉、白術、茯苓、桂枝這五味藥。方子里的桂枝是溫通陽氣的,類似于在裝了水的鍋底加把火,幫助火蒸發(fā)起來。豬苓、澤瀉、茯苓是利水的,喝了過多又排不出去的水停在體內(nèi),是會抑制陽氣的升發(fā)的。這種人應該有種感受,比如感冒,或者尿路感染的時候,知道多喝水,結(jié)果感冒或者感染是好了,胃卻喝壞了,總覺得有水汪在那兒,這就是因為過多的水液折傷了陽氣,所以溫陽和利水兼顧,渴就止住了,小便多也解決了。
摘自《脾虛的女人老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