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虎的爸爸——大灰狼先生對我說:“要不然,你照顧兒子,我去潛水?”我作勢踹他!說:“輪流潛水!岸上的那個陪他玩。”于是事情就這樣決定了,我們計劃帶著3歲的小老虎一起上巴厘島的潛水船!
訂計劃,有時需要突破性的想象力
臨近國慶節(jié)長假我們才開始考慮去哪里玩。要避開洶涌人潮,就要去境外,可時間上已經(jīng)來不及辦簽證——那就找免簽地吧!又想路程別太遠,還要機票別貴得離譜……最后圈定巴厘島。既是著名的發(fā)呆度假地,又是很好的潛水地,而10月還有機會看到著名的mola mola(一種身長3米、90%是腦袋的大魚),對我們這兩個持證潛水員來說,倒是再合適不過。
可問題是:如果我們都下水了,誰來照顧兒子呢?大灰狼先生笑嘻嘻地問:“要不然,你照顧兒子,我去潛水?”我作勢踹他!說:“輪流潛水!岸上的那個陪他玩?!北緛碇皇莻€臨時的回應,可是仔細一想,未必不是個具備現(xiàn)實可能性的解決方案。如果把兒子帶上船,就可以全家一起出海去。大灰狼先生又補充說:“我不潛的時候,還可以帶他到海里去浮潛。”
Bingo!聽起來非常完美。于是計劃就這樣定下了。誰說想潛水就一定不可以帶3歲小孩子呢?
袁堅說:
帶孩子旅行,固然要考慮到他的需求,但并不是一切都以他為中心,父母只是“陪玩”的角色。我的意見反而是,先考慮父母想玩什么,然后再以此來設計適合孩子一起參與的方式。別說“這不可能!”旅行的意義就在這里:跳出原有的思維與行為模型,發(fā)現(xiàn)、嘗試新的可能性。
做準備,切換到海洋與潛水的模式
我聯(lián)系了潛水店,除了溝通潛水事宜,就是告訴他們:將會帶一個3歲的孩子同行。他們首先表示驚訝:還從來沒人帶小孩子參加過潛水行程!接下來是疑慮:從早上8點到下午4點都乘著船漂在大海上,小孩子能適應嗎?最后表示樂意嘗試:為我們專門提供了一份“家庭套餐”!
與此同時,我開始著手為兒子預訂他的浮潛裝備:首先是連體濕式潛水衣,巴厘島雖地處熱帶,但由于洋流的緣故海水溫度有點低,有件能保持體溫的衣服很重要;此外還有兒童浮潛面罩,像個充氣臉盆,底部由透明材質(zhì)制成,趴在上面可以呼吸、同時能看到水下的景觀。
事實上我還準備了兒童面鏡與呼吸管,但一來小老虎還沒有完全學好游泳(仍需借助漂浮棒),二來這套東西適應起來也需要過程,所以算是“兩手準備”——在旅行前,我們?nèi)ビ斡緯r就會讓他試著用,但不當作必須達成的目標,到時候能用當然最好,如果不成不還有面罩么!
對于小老虎能否適應船與大海,尤其是送我們?nèi)撍c的快艇行駛時往往非常顛簸,我其實心里也沒底。小老虎一兩歲時連搖搖車、旋轉(zhuǎn)木馬都不敢坐。怎么幫他預習呢?帶他去游樂場坐兒童海盜船!沒想到,他不僅很快適應、而且非常喜歡,包括旋轉(zhuǎn)木馬之類,都玩得很開心。哦,原來倒是我對他的認識落后了!
袁堅說:
為孩子預訂他的“專用”裝備,并鼓勵他預先試用,可以讓他逐漸進入旅行節(jié)奏,并且會很有參與感。提前一段時間就開始說明我們要去哪里、那里都有些什么好玩的,也能提升他對旅行目的地的興趣和認識。但也別要求面面俱到,旅行本身也是一次擴展認知、增長能力的機會。
出海去!原來船才是小老虎的最愛
在巴厘島潛水期間,我們選擇住在庫塔(Kuta)。雖然距潛水點所在的奴撒帕尼達(Nusa Pedida)稍遠,但庫塔是沖浪圣地,海岸線很長,隨處可見“浪人”們的英姿;同時也是各種酒店、餐廳的聚集地,非常熱鬧。我們早晨搭潛水店的專車去乘船(車程約40分鐘);下午回來就可以到酒店附設的花園泳池玩耍,去庭院漫步,在房間附設的半露天浴池內(nèi)泡澡;傍晚出門覓食、逛街,遇見有樂手表演的酒吧再坐下來喝一杯鮮榨果汁,在潛水之余,仍可以帶著兒子,愜意地享受度假生活。
但乘上潛水船奔赴大海,就完全是另一個世界。不同于游艇或休閑帆船,潛水船上的環(huán)境、設備都很簡陋:兩排氣瓶、每人一箱私人裝備(潛水衣、面鏡、呼吸管、腳蹼、配重……)已占去大部分空間,余下的不過狹窄通道以及如條凳般簡單的座位。然而這些都是以我們成年人的角度來判斷的。對小孩子來說,他并沒有任何的定見,更沒有“奢華”、“舒適”等心理預設,出現(xiàn)在他眼前的、他所登上的,就是簡簡單單、純純粹粹的一條船。
一如之前在適應性活動(乘坐海盜船……)中的表現(xiàn),小老虎完全不暈船,這是個好基礎。他對船上的一切都感到好奇,東摸摸、西瞧瞧就玩掉了大灰狼先生第一次下潛的大部分時間(每次潛水約45分鐘,兩次潛水之間有至少1小時的休息;每天3次潛水);小老虎對四周圍的海、島嶼、礁石、水鳥……也都很感興趣,畢竟這么大的空間呢!他的視線一下子就放飛出去了,看見什么都覺得新鮮、有趣。
第二潛換我下水,因為早晨起得早(6點40就已在上車),據(jù)大灰狼先生說,跟媽媽“拜拜”后小老虎就曬著太陽、又被船搖晃著,很快就睡著了,舒舒服服地睡到我浮出水面才醒來。午餐時,大灰狼先生將他抱上船頂,我們坐在高高的地方,吹著海風,享受360°無敵海景。比較之下,小老虎果斷地放棄了有保護、但較拘束的船艙,而選擇了更開放、更具自由度的船頂,在回程時,小老虎都一直跟大灰狼先生坐在船頂。每當遇到有大浪打來,兩人就“啊——”地大叫,玩得不亦樂乎!
袁堅說:
小孩子在旅途中的游玩其實可以很簡單,比如船對我們來說只是交通工具,但對他而言“坐船”這件事本身就是個有趣的項目,換到小孩子的視角,圍繞著“船”可以開發(fā)出許多游戲。此外,一些看起來略帶“瘋狂”的舉動也能令旅途變得更加精彩。
改計劃,實在害怕下海就不勉強
唯一遇到的問題是:小老虎害怕在海里游泳。因為從前他都是在看得到邊、也看得到底(即便不一定站得到)的泳池里游,突然將他放入深不見底的大海,他害怕得緊緊抱住我不肯放手,完全沒辦法享受到浮潛看珊瑚和魚群的樂趣(其實帶他下去的地方,深度很淺,我預先看過,只要低頭透過浮潛面罩看下去,就有非常漂亮的海底景觀)。
這其中有他年紀還小、且沒有完全學會游泳的緣故,但準備不夠周到也是個原因——船上沒有兒童救生衣(潛水店里找不到那么小的救生衣),最開始我們想嘗試由大灰狼先生抱著他在水里游,但發(fā)現(xiàn)要保持漂浮狀態(tài)很費勁,而那種波動的狀態(tài)就給了他很大的不安全感(小孩子大都害怕身體失去平衡)。雖然最后船員終于找出了一個救生圈,但先入為主的恐懼情緒已經(jīng)淹沒了小老虎,使他不愿意再多做嘗試。
所以我們最終放棄了帶他浮潛的活動。下一次,我們會先在岸邊能站得住的地方,慢慢地再做嘗試!這也是旅行的一部分,不是嗎?不可能一切都如計劃般完美地實施出來,總有意外,總需要妥協(xié)及改變方向。就這一次巴厘島之行而言,大灰狼先生和我都盡情地潛了水,而小老虎也盡情地坐了船——以至于結(jié)束行程后、至今,他還經(jīng)常要求:“媽媽,我還想坐船!”他是真的好喜歡。
袁堅說:
在盡量鼓勵、協(xié)助他參與各種活動的同時,不勉強孩子,而是順應他自己的節(jié)奏,這是對他的理解和尊重。小孩子的成長并非線性,并且充滿著出乎意料的可能性。譬如小老虎之前連搖搖車都害怕,現(xiàn)在卻愛上坐船。我們的最終目的是令他愛大海、去探索更廣闊的世界,只要大方向是這樣,具體的方式,無論是坐船也好、游泳也罷,或者浮潛與潛水,都只是步驟問題。
Tips:關于兒童潛水
我曾經(jīng)成功地帶去浮潛的孩子,最小年齡是4歲半。PADI潛水組織規(guī)定,孩子10歲就可以學習、并通過考試取得兒童潛水證,成為“泡泡小勇士”(Bubble Maker),可以潛至12米深度;12歲以上,可以潛至18米深度;年滿18歲可以學習、并通過考試取得成人潛水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