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劉金萍
南澳島的“海、山、史、廟”
撰文/劉金萍
南澳島,坐落在閩、粵、臺三省交界海面,距汕頭僅11.8海里,東距臺灣高雄160海里,北距廈門97海里,西南距香港180海里,處在這三大港口城市的中心點,瀕臨西太平洋國際主航線。地理位置十分優(yōu)越。自古今來,南澳是東南沿海一帶通商的必經(jīng)泊點和中轉(zhuǎn)站,早在明朝就已有“海上互市”的稱號。
獨特的地理位置優(yōu)勢使得南澳的旅游資源具有“海、山、史、廟”立體交叉的特色。其中被譽為“東方夏威夷”的青澳灣是我國少見的淺海沙灘,沙質(zhì)潔白,海水清凈無污染,是廣東省兩個A級沐浴海灘之一。南澳人文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目前已發(fā)現(xiàn)文物古跡50多處,寺廟30多處。南澳島氣候宜人,四季如春、山海相映、風光旖旎。
來南澳島必去青澳灣。青澳灣位于南澳島的最東端。這里地理位置獨特,自然環(huán)境得天獨厚,東、南兩海在灣外交匯相處,北回歸線從海灣穿越而過,群礁、小島屹立灣口左右巧作屏障,鬼斧神工地筑就寬廣的月眉形海灣湖面,環(huán)繞潮間帶的1800米之長的沙灘,細白柔軟,可供弄潮兒浴后盡情嬉戲;鑲嵌在沙灘頂端寬300多米的木麻黃林帶,筑起一道道凈化空氣和擋沙固土的綠色長城,猶如為游人撐起20萬余遮天蔽日的太陽傘。展現(xiàn)海島獨特風采的“旭日噴空”、“南澎漁火”、“白馬翻肚”、海濱特色地形地貌等勝景和陸秀夫墓、丞相石、李公墓等古跡,更為青澳灣增添神奇色彩,成為國內(nèi)自然資源組合最優(yōu)良的海灣。
月夜聽潮,別有一番情趣。夜幕降臨,在軟軟的海灘上,枕沙而臥,聆聽南海之濤的天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情調(diào),給你留下無限遐思。晨觀日出,是青澳灣的又一奇觀。位于南澳島東部的青澳灣,橫臥在北回歸線上,是廣東省最先看到日出的地方。晴朗的早晨,坐在海灘上,極目蒼穹,海天相連處一輪紅日冉冉升起,影兒倒映水面,點點紅鱗,隨波跳動,海上風光盡收眼底。
徜徉于仙女般的南澳灣畔,碧綠的草坪,漂亮的酒家,歸航的漁船,波濤之上的水上人家,整個融于湖光山色之間,形成一道無比亮麗的風景線,那是王維的山水詩,引發(fā)游人縷縷小橋流水人家般的思古幽情。
↓ 金銀島
總兵府
金銀島
面積大約1千平方米,三面環(huán)海,碧波蕩漾,島上由天然花崗巖大石相疊而成,曲徑通幽,石洞穿插,陰涼無比。在雨傘型亭子前面,坐著一位美娘子石雕像,她一手撫著元寶,一手接著劍柄,一副守護寶物的樣子,據(jù)說摸摸她手上的元寶,還會給人帶來不少“財氣”呢。
總兵府
始建于明朝萬歷四年(公元1576年),它是全國唯一的海島總兵府,歷史文化的內(nèi)涵豐富。明、清兩朝300多年間,有 173位正、副總兵赴任,民族英雄如劉永福也曾任南澳總兵官,鄭成功曾在島上舉義旗,留下招兵樹。這里對臺關系意義深遠。南澳總兵府自康熙二十四年起,負責閩粵兩省及臺灣、澎湖海防軍務,成為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重要歷史見證。1999年,汪道涵先生上島考察工作時欣然題字“閩粵總鎮(zhèn)府”。
↑ 風力發(fā)電場
↑ 南山寺
屏山巖
屏山巖不僅是一座古老莊嚴的沙門,而且是一處山水妖嬈的勝景,更是一座詩墨薈萃的寶庫。坐落于古城深澳后面的“西天嶺”,亦稱金針峰的地方。喜歡攀登的人,從深澳水電站后沿著大水管,踏過據(jù)說999級石階便可到達。不善登山的人也不用愁,近年新開的東、西兩條公路線汽車可直達。屏山巖經(jīng)過修葺和擴建,已成一座頗為壯觀的叢林古剎。到這里體驗一下古人的詩意,非常有意境。
風力發(fā)電場
南澳風力發(fā)電場游覽區(qū)南澳風力發(fā)電場游覽區(qū)位于東半島果老山脈。南澳島山巔有風車陣,與藍天大海,組合成一幅壯麗的南粵山水新風景線。這里是亞洲第一大海島風電場。這里有風力發(fā)電展示廊,是一處集觀光、游覽、科教于一體的高科技環(huán)保生態(tài)型旅游景點。(責編: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