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彬榮 章寶娟▲ 胡 斌
1.浙江省紹興市紹興第二醫(yī)院,浙江紹興 312000;2.浙江省紹興市藥檢所中藥室,浙江紹興 312071
聚酰胺胺(PAMAM)樹狀大分子是由Tomalia 等[1]首次合成的一類新型的聚合物,具有較大的內(nèi)部空腔和大量的端基官能團(tuán),可與多種有機(jī)小分子或聚合物結(jié)合,并且具有細(xì)胞毒性低等許多獨特的生物性狀。正是由于這些優(yōu)勢使其非常適宜作為藥物和基因的轉(zhuǎn)運載體[2-4]。眾所周知,多數(shù)藥物進(jìn)入人體后,必須通過血漿的儲存和運輸才能到達(dá)靶部位,進(jìn)而發(fā)生藥理作用。 血清白蛋白是血液中一類重要的蛋白質(zhì),對許多內(nèi)源性和外源性的藥物都具有較高的親和力[5]。 血清白蛋白還可與許多金屬離子結(jié)合,另有報道顯示,具有不同末端基團(tuán)的PAMAM 也可與多種金屬離子(Cu、Zn、Co、Ni、Pb、Cd)發(fā)生配位作用[6-7]。 因 此,研究PAMAM,金屬離子與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對闡明該藥物載體在體內(nèi)的轉(zhuǎn)運、分布和代謝等具有重要意義。
本實驗利用紫外-可見光譜法研究Co2+與PAMAM樹狀大分子的配位作用;利用熒光光譜法研究PAMAM樹狀大分子在生理條件下與牛血清白蛋白、Co2+三者的作用,并探討相互作用機(jī)制,以及對蛋白構(gòu)象的影響。
3.5 代(G3.5,具有末端酯基)和4.0 代(G4.0,具有末端氨基)以乙二胺為核的PAMAM 樹枝狀大分子,實驗室自制;牛血清白蛋白BSA(組分Ⅴ,生化試劑,南京大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oCl2(分析純,上海振興試劑廠);三羥甲基氨基甲烷;實驗用水為二次蒸餾水,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RF5301 型熒光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UV2100 型紫外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pHS-25型酸度計(上海偉業(yè)儀器廠);BS 124S 型電子天平[賽多利斯科學(xué)儀器(北京)有限公司]。
配制一定濃度的G3.5 PAMAM 和G4.0 PAMAM樹狀大分子與Co2+的混合體系,在波長為200~800 nm的范圍內(nèi)掃描紫外光譜,狹縫寬度為2.0 nm[8]。
將BSA 溶解于pH 為7.4 的Tris-HCl 緩沖鹽溶液(緩沖液含NaCl 的濃度為100 mmol/L)中,配制成終濃度為5 μmol/L 的溶液。 室溫下測定上述濃度溶液的熒光光譜。 激發(fā)波長選擇295 nm,發(fā)射波長為300~460 nm[9]。 然后向BSA 溶液中分別加入不同濃度的各類樹狀大分子溶液,在同樣條件下測定其熒光光譜,記錄熒光強度。
按照“2.1”項下方法,向BSA 溶液中分別加入不同濃度的Co2+,測定其熒光光譜,記錄熒光強度。
將BSA 溶解于pH 為7.4 的Tris-HCl 緩沖鹽溶液(NaCl 濃度100 mmol/L)中,配制成濃度為5 μmol/L的溶液。 然后向其中分別加入一定量的CoCl2溶液,制成BSA- Co2+二元猝滅體系[10-11],按照“2.2”項下方法測定其熒光光譜。隨后向該混合溶液中加入不同濃度的G4.0 PAMAM 或G3.5PAMAM 樹狀大分子溶液,在同樣的條件下測定熒光光譜。
圖1 是PAMAM 樹狀大分子水溶液在pH 值為7.40,25℃下的紫外可見光吸收光譜圖。從圖中可以看出,該溶液在紫外區(qū)有較大吸收,而在可見光區(qū)幾乎無吸收。
圖2 是不同代數(shù)PAMAM 與Co2+溶液在pH 值為7.40,25℃下相互作用后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圖,分為紫外區(qū)的吸收光譜和可見光區(qū)的吸收光譜兩個部分。從圖2 中可以發(fā)現(xiàn),加入G4.0 PAMAM 樹狀大分子時,最大吸收波長為356 nm;加入G3.5 PAMAM 樹狀大分子時,溶液在可見光區(qū)域幾乎沒有吸收。 在實驗過程中還觀察到,當(dāng)向Co2+溶液中加入G4.0 PAMAM 后,溶液瞬間由原來的粉紅色變?yōu)榱咙S色,而加入G3.5 PAMAM 溶液沒有變化。
圖1 不同代數(shù)PAMAM 水溶液的紫外可見光吸收光譜
圖2 不同代數(shù)的PAMAM/Co2+配合物和CoCl2 溶液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
圖3 是295 nm 激發(fā)波長下不同濃度G4.0 PAMAM對BSA 熒光光譜的影響,加入樹狀大分子后熒光強度降低。 對于所有類型的樹狀大分子,它們濃度的增加均可引起色氨酸殘基熒光的線性下降,并且通過穩(wěn)定性考察發(fā)現(xiàn)這種猝滅作用瞬間即可達(dá)到穩(wěn)定狀態(tài)。上述現(xiàn)象說明PAMAM 樹狀大分子同BSA 之間存在相互作用。
圖4 是根據(jù)公式F0/F=1+Ks[Q](其中F0為猝滅體不存在的熒光強度,F(xiàn) 為加入猝滅體后的熒光強度,Ks為雙分子猝滅常數(shù),[Q]為猝滅體濃度)得到的各類樹狀大分子對BSA 熒光猝滅的Stern-Volmer 曲線圖。
樹狀大分子對色氨酸熒光猝滅的Stern-Volmer常數(shù)見表1。Ksv 值越大,則說明PAMAM 樹狀大分子與BSA 間的相互作用越強。 根據(jù)表1 中Ksv 數(shù)據(jù)推測PAMAM 樹狀大分子與BSA 的相互作用強弱順序:G4.0>G3.5。 并且各種猝滅劑對生物大分子最大動態(tài)猝滅過程的猝滅常數(shù)都不大于0.2 L/mmol[12~13],而表1 中的各Ksv 值均大于此值,可由此推斷該猝滅過程是由于各類樹枝狀大分子與BSA 之間形成了配合物所引起的靜態(tài)猝滅,而非樹狀大分子擴(kuò)散時所引起的動態(tài)猝滅。
圖3 PAMAM-BSA 的熒光猝滅光譜
圖4 G3.5 PAMAM-BSA、G4.0 PAMAM-BSA 體系的Stern-Volmer 曲線
表1 各體系的熒光猝滅常數(shù)及相關(guān)系數(shù)
圖5 為Co2+對BSA 的熒光猝滅光譜圖,經(jīng)Stern-Volmer 方程[y=0.2533x+1.0124,其中x 為Co2+濃度(mmol/L),y 為F0/F,相關(guān)系數(shù)r=0.9973]處理后得圖6,由圖6 可見,加入高濃度Co2+后,F(xiàn)0/F 值只發(fā)生略微增加,說明Co2+對BSA 的猝滅作用很小,其Ksv 值僅為0.2533 L/mmol。
圖5 Co2+-BSA 的熒光猝滅光譜
圖6 Co2+-BSA 體系Stern-Volmer 曲線
圖7 為PAMAM 樹狀大分子對BSA-Co2+二元體系的熒光猝滅光譜圖。隨著PAMAM 樹狀大分子濃度的增加,熒光猝滅增強。 由其Stern-Volmer 曲線(圖8,yG4.0PAMAM=1.7170x+1.0053,yG3.5PAMAM=1.3410x+1.0093,其中x 為相應(yīng)PAMAM 濃度(mmol/L),y 為F0/F,相關(guān)系數(shù)r=0.9984,0.9971)和表2 可知,Co2+的存在使G4.0 PAMAM 樹狀大分子對BSA 的猝滅降低,Ksv 值由2.7358 L/mmol 降至1.7170 L/mmol,這可能是由于Co2+先與PAMAM 之間發(fā)生了較強的配位作用,導(dǎo)致G4.0 PAMAM 與BSA 結(jié)合的區(qū)域構(gòu)型、電荷等發(fā)生變化,使G4.0 PAMAM 樹狀大分子對BSA 的猝滅減弱,也可能是由于Co2+優(yōu)先占據(jù)了BSA 的某些位點且很穩(wěn)定,從而減弱了PAMAM 與BSA 的結(jié)合。 而G3.5 PAMAM 與Co2+基本不發(fā)生配位作用,因此Co2+的加入基本上對猝滅作用沒有影響。
圖7 G4.0 PAMAM-(BSA- Co2+)的熒光猝滅光譜
圖8 PAMAM-(Co2+-BSA)體系的Stern-Volmer 曲線
表2 各體系的熒光猝滅常數(shù)及相關(guān)系數(shù)
采用紫外光譜法研究兩類PAMAM 樹狀大分子與Co2+的相互作用,結(jié)果表明應(yīng),Co2+可與G4.0 PAMAM配位,而與G3.5 PAMAM 幾乎無作用。由于加入G4.0 PAMAM 時,Co2+同其端基-伯胺基配位,使得Co2+的d軌道分裂能ΔE 值增大,兩者混合溶液在可見光區(qū)域最大吸收波長向短波方向移動。 對于G3.5 PAMAM而言,由于其端基-酯基的配位能力弱,很難與Co2+配位,另外由于PAMAM 樹狀大分子的球體外形,當(dāng)溫度低于25℃時,Co2+克服不了G3.5 PAMAM 的空間位阻,不能進(jìn)入到其分子內(nèi)層與叔胺基進(jìn)行配位[14],所以導(dǎo)致了G3.5 PAMAM 與Co2+的混合溶液在可見光區(qū)域幾乎沒有吸收。 用熒光光譜法研究生理條件下(pH=7.4)PAMAM、BSA、Co2+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研究結(jié)果表明,在Co2+-BSA 體系中,Co2+對BSA 的猝滅作用很小,Co2+導(dǎo)致了G4.0 PAMAM 與BSA 的猝滅常數(shù)明顯減小,Ksv 值由2.7358 L/mmol 降至1.7170 L/mmol,而對G3.5 PAMAM 與BSA 的相互作用影響不大,Ksv值由1.3447 L/mmol 至1.3410 L/mmol。 這可能是由于Co2+先與PAMAM 之間發(fā)生了較強的配位作用,導(dǎo)致G4.0 PAMAM 與BSA 結(jié)合的區(qū)域構(gòu)型、電荷等發(fā)生變化,使G4.0 PAMAM 樹狀大分子對BSA 的猝滅減弱,也可能是由于Co2+優(yōu)先占據(jù)了BSA 的某些位點且很穩(wěn)定,從而減弱了PAMAM 與BSA 的結(jié)合。而G3.5PAMAM與Co2+基本不發(fā)生配位作用,因此Co2+的加入基本上對猝滅作用沒有影響。
由此可見,Co2+的存在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具有末端氨基的PAMAM 樹狀大分子與BSA 間的相互作用,對研究該類藥物載體與BSA 的結(jié)合有指導(dǎo)作用。
[1] Tomalia DA,Baker H,Dewald JR,et al. A new class of polymer:starburst-dendritic macromolecules [J]. Polymer J,1985,17(1):117-132.
[2] 王曉杰,唐善法,田磊,等.聚酰胺-胺樹枝狀大分子合成方法與應(yīng)用現(xiàn)狀[J].精細(xì)石油化工進(jìn)展,2013,14(5):41-44.
[3] 賀紹瓏,楊美燕,高春生,等.“納米化抗生素”給藥系統(tǒng)的研究進(jìn)展[J].中國新藥雜志,2013,22(18):2142-2147.
[4] 王持,潘仕榮,吳紅梅,等.聚酰胺-胺樹枝狀高分子的聚乙二醇改性及作為基因載體的性能[J].藥學(xué)學(xué)報,2011,46(1):102-108.
[5] Cheng ZJ,Zhang YT. Fluorometric investigation on the interaction of oleanolic acid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 [J].Molecular Structure,2008,879(1-3):81-87.
[6] Sali S,Grabchev I,Chovelon JM,et al. Selective sensorsfor Zn2+cations based on new green fluorescent polyam idoam ine dendriners peripherally modified with 1,8 naphthalin ides [J]. Spectroch in ica A cta Part A,2006,65:591-597.
[7] Kunio E,Keiko M,Tomokazu Y. Comparison of PAMAMAu and PPI-Au nanocomposites and their catalytic activity for reduction of 4-nitrophenol [J].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2002,254:402-405.
[8] 楊睿,劉紹璞.某些分子光譜分析法測定蛋白質(zhì)的進(jìn)展[J].分析化學(xué)評述與進(jìn)展,2001,29(2):232-241.
[9] 勒玉娟,段曉博,林雨萌,等.金屬離子修飾的ZnS/PAMAM納米復(fù)合材料的熒光性能研究,2013,33(3):663-667.
[10] 陳國珍,黃賢智,鄭朱梓,等.熒光分析法[M].2 版.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90:439.
[11] 章昌華,胡劍青,涂偉萍.聚酰胺胺樹狀大分子與Co2+的相互作用[J].華南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2007,35(4):30-33.
[12] 閻波,趙臨,王文華,等.冷凍對CuCl2溶液水團(tuán)簇結(jié)構(gòu)及CuCl2與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響[J].無機(jī)化學(xué)學(xué)報,2010,26(3):500-508.
[13] 蔣新宇,李文秀,陳景文.鋅離子存在下槲皮素、楊梅素與牛血清蛋白的結(jié)合[J].無機(jī)化學(xué)學(xué)報,2008,24(10):1588-1595.
[14] Zhang CH,HU JQ,TU WP.Comparison of the Complexation between Cu(superscript 2+) and Co(superscript 2+)with Polyamidoamine Dendrimer [J]. Journ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24(5):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