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雯
文言文是中華燦爛文化中的瑰寶,在中學語文教材中占據(jù)著不可動搖的地位,當代青少年學生承載著弘揚中華文化的神圣使命。2011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初中生文言文學習提出了這樣的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但不少學生提到文言文就兩個字:一是“難”,二是“怕”。越怕越難,越難越怕,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早已消失殆盡,甚至看到文言文就頭疼。究其原因:一是教師急功近利,在講授文言文之初就要學生字字落實,句句清楚,弄懂弄通意義、用法、句讀、句式。學生背不了、說不出,時間久了,學習文言文興趣全無。二是文言文與現(xiàn)代漢語畢竟區(qū)別較大,初學者由于文言知識積累較少,學習方法欠缺,半懂不懂,產生畏難情緒。因此在學生正式接觸文言文之初, 教師要戒除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小心謹慎地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fā),降低難度,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為主,尤其要上好初中文言第一課。
筆者在講授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篇文言文——《鄭人買履》時,降低難度,化難為易,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我要學”的欲望。
一、運用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
1.借助已有體驗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初學文言文的七年級學生來說,教師應激發(fā)并保護他們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多嵢速I履》是一則簡短的寓言故事,學生很熟悉寓言這種體裁,而且也愛讀寓言故事,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掩耳盜鈴這些寓言故事學生在小學階段就已耳熟能詳。所以我就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寓言故事入手,在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準備一兩個自己喜歡的寓言故事,講給同學聽。學生感到很容易,也很有趣。
2.設置趣味情境激發(fā)興趣
“履”是一個文言實詞,意思簡單,就是“鞋”,對照書下注釋學生都能知道,但是我還是在導入新課時故意賣了個關子,設計了一個謎語讓學生猜:
稀奇古怪兩只船, 沒有槳來沒有帆。
白天載人四處走, 晚上橫臥在床前。
(打一日常生活用品)
學生聯(lián)系所學課文很容易猜到是“鞋”,我順勢把“履”這個詞介紹給學生,這樣既讓他們感到新奇,又強化了記憶。
3.多種誦讀方式激發(fā)興趣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誦讀的好處不言而喻,在教師范讀后,采用多種誦讀方式,如學生跟讀、齊聲讀、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等方式,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停頓,讀出正確的語氣。如鄭人“吾忘持度”的自言自語和懊惱,他人“何不試之以足”的疑惑和不解,鄭人“寧信度無自信也”的無知和固執(zhí)。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文章的意思,讀出鄭人的性格特點,讀出文章的深刻寓意。
二、降低要求,化難為易
在首次備課時,我設計的學習目標之一是積累文言詞匯,我把自認為重要的文言詞語一股腦兒地羅列了下來:“履”“度”“操”“反”“遂”“寧”“其”“而”“之”“乃”等。為了讓學生多積累,在學習第一遍時就要求學生掌握這么多實詞、虛詞的意思,學生感到困難,易造成學習時的挫敗感。反復思考后,我降低了難度,結合書后的練習,重新設計了字詞學習的目標,淡化實詞、虛詞等概念,努力讓所學所教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容易掌握 ,取而代之的是學習的成就感,成功的喜悅感。
在理解文章大意時,我也改變了原先要求學生逐句翻譯的方式,而是改由教師來講這個故事。我特意設計了幾個錯誤之處,由學生指出。如:將“鄭國人”譯為“姓鄭的人”,將“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譯為“寧可相信尺碼也不自信”。這樣的設計改變了以往一讀一譯的模式,降低了難度,讓學生來給教師糾錯,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學生學起來自然輕松愉快。
文中“何不試之以足”是一個倒裝句,但在講解時為了降低難度,我翻譯成“為什么不用腳試一試鞋的大小?”和“為什么不試一試鞋的大小用腳?”兩句,讓學生說說哪句更好。學生很容易指出正確的翻譯,教師順勢告訴學生翻譯的句子要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范,而至于“倒裝”這一概念性術語并不向學生強化,類似的句子出現(xiàn)多了,再慢慢滲透給學生也不遲。
三、必要的學法指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遇到不懂的詞怎么辦?當學生對照書下注釋說出詞語意思時,教師應予以肯定和表揚,表揚學生善于利用已有資源來學習,參照書下注釋理解文意是學習文言文的一個好方法,若注釋中沒有還可以查《古漢語詞典》幫助理解詞意,或者根據(jù)語境大膽猜測詞意,再根據(jù)課堂的講解來印證自己的猜測,讓學生在積極動腦中品嘗到學習的樂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才能為日后的文言學習作好鋪墊。教師萬不可急功近利,致使學生產生畏難、畏學情緒。畢竟,教學本是一門“慢”的藝術,“等”的藝術。初中文言第一課——《鄭人買履》,語文教師真的很有必要小心謹慎地上好。